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921334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上学期期中检测九年级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15题每小题2分,16-20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是( )A. 铁生锈B. 食物腐烂C. 冰雪融化D. 蜡烛燃烧【答案】C【解析】【详解】A、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D、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C2.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量筒读数B. 倾倒液体C. 滴加液体 D. 液体加热【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

2、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错误;C、滴加液体,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错误;D、加热时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错误;故选A。【点睛】3.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2B. CO2C. KMnO4D. KCl【答案】B【解析】【详解】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是由C、O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C、高锰酸钾是由K、Mn、O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D、氯化钾是由K、Cl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含氧元素,不属于

3、氧化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4.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 中秋时节月饼飘香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 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气体分子变大C. 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速率快D. 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加压能使间隔缩小【答案】B【解析】【详解】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引起粽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从而粽子飘香,不符合题意;B、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没有变化,符合题意;C、由于分子是运动的,温度升高运动的速率加快,晴天比阴天温度高,所以,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

4、快,不符合题意;D、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加压时间隔变小所以,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40L的钢瓶中,不符合题意。故选B。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拉瓦锡B. 动植物的呼吸不是缓慢氧化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答案】A【解析】【详解】A、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拉瓦锡,正确;B、动植物的呼吸是一个缓慢氧化过程,错误;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错误;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5、,错误。6.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二氧化碳 + 水 碳酸B. 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C. 碳酸钙二氧化碳 + 氧化钙D. 过氧化钠 + 二氧化碳碳酸钠 + 氧气【答案】B【解析】【详解】氧化反应是物质和氧的反应;A、该反应不是物质和氧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错误;B、该反应是物质和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正确;C、该反应不是物质和氧的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错误;D、该反应不是物质和氧的反应,是生成氧气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错误;故选B。7. 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下列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 )A. 水B. 铁C.

6、 氯化钠D. 氦气【答案】A【解析】【详解】A、水由水分子构成,符合题意;B、铁由铁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D、氦气由氦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A。8. “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加铁酱油”,这里的“碘”“钙”“铁”是指( )A. 原子B. 分子C. 元素D. 单质【答案】C【解析】【详解】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在地壳、生物体内含有丰富的元素,“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加铁酱油”,这里的“碘”“钙”“铁”是指元素;故选C。9. 某同学观察演示实验后做的下列笔记不正确的是( )A. 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B. 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

7、发出白光C. 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 红磷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白烟【答案】A【解析】【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符合题意;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D、红磷燃烧,发出黄光,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故选A。10. 铂用于制造首饰、特种容器和标准量具衡具(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提供的铂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为78B. 元素符号为PtC. 质子数为78D. 相对原子质量为195.1g【答案】D【

8、解析】【详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铂的原子序数为78,不符合题意;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铂的元素符号为Pt,不符合题意;C、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78,不符合题意;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5.1,符合题意。故选D。11. 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重大发现及结论都是从实验中获得的,但是实验过程中隐藏着危险,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安全事故,下列实验做法正确的是( )A. 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以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

9、。B. 可以用嘴吹灭酒精灯C. 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可以对着自己或他人D. 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铺盖【答案】D【解析】【详解】A、实验室中的药品,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不能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不符合题意;B、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符合题意;C、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不可以对着自己或他人,以免液体沸腾,溅出伤人,不符合题意;D、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灭火,符合题意。故选D。12. 下列关于空气和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二氧化碳B.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C. 水中的生物

10、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D.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答案】C【解析】【详解】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不符合题意;B、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但是不是恒定不变的,不符合题意;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符合题意;D、氧气能支持燃烧,但是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不符合题意。故选C。13. 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微粒是质子B.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C.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 原子中电子带正电,质子带负电。【答案】D【解析】【详解】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11、原子核内有质子和中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中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微粒是质子,正确;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正确;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D、原子中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错误;故选D。14. 近年来,部分城市因空气污染而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是( )A.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 提倡居民驾驶私家车出行C.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D. 提倡使用太阳能灯清洁能源【答案】B【解析】【详解】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尘等有害物质的排放,故A正确;B、鼓励

12、开私家车出行,会造成大量汽车尾气的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故B错误;C、植树、种花、种草美化环境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C正确;D、提倡使用太阳能灯清洁能源,能减少空气污染,故D正确故选B。15. “绿色化学”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将成为2l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据此思考判断,下面不属于“绿色化学”考虑内容的是( )A. 反应在无毒、无公害条件下进行,如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和催化剂B. 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尽可能无毒、无害或毒性极小C. 尽可能采用可再生原料,且原料利用率尽可能最大化,副产物或

13、废料最小化D. 尽可能通过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润【答案】D【解析】A、“绿色化学”是对环境不造成危害的化学,无毒无害并最大限度利用反应原子。正确;B、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尽可能无毒、无害或毒性极小,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正确;C、采用可再生原料,原料利用率尽可能最大化,副产物或废料产生率最小化,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正确;D、“绿色化学”不考虑生产成本的问题,错误。故选D。16. 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以及铁丝燃烧实验中注意事项描述错误的( )A.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并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B. 排水法收集氧气刚开始有气泡冒出时即可收集C. 利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

14、酒精灯D. 铁丝燃烧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答案】B【解析】【详解】A、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并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不符合题意;B、排水法收集氧气,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刚开始有气泡冒出时,收集的气体不纯,符合题意;C、利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D、铁丝燃烧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不符合题意。故选B。17. 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

15、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减少B. 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 图中所列元素均为金属元素D. 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答案】D【解析】【详解】A、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A错误;B、钠原子形成离子会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B错误;C、图中所列元素中氢元素、硼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错误;D、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D正确;故选D。18.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B. 实验时红磷常常要过量C. 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