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导读及《童年的水墨画》 大单元公开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489212322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导读及《童年的水墨画》 大单元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导读及《童年的水墨画》 大单元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导读及《童年的水墨画》 大单元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导读及《童年的水墨画》 大单元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导读及《童年的水墨画》 大单元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导读及《童年的水墨画》 大单元公开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导读及《童年的水墨画》 大单元公开课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童心飞扬,欢乐“童”享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任务一:赏“童年”诗画展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等11个生字,会写 “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3. 能展开想象,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教学重难点:1.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2. 展开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揭示单元主题1. 出示单元导语:“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2. 揭示单元主题:多彩童年。3. 明确本单元语文要素

2、和习作要求。4. 新旧知识衔接。回顾上学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知识。二、 大单元情境出示大单元情境任务:童年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彩虹,编织着无数的天真与快乐。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今年六一我们可以组织哪些活动呢?学习课文,一起来策划六一的活动方案吧。三、 大任务一:赏童年诗画展子情境任务: 童年生活是一幅幅精彩的画卷,是一首首优美的诗歌,是一个个动人的场景。让我们一起读诗歌,走进童年的美好时光吧!活动一:初赏水墨画1. 猜诗歌,欣赏水墨画。(1) 出示图画,猜猜它们分别画的是哪首古诗的意境。(2) 学生边欣赏,边诵读古诗小儿垂钓所见。2. 理解“水墨画”。(1) 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画种,是由

3、水和墨调配成不同深浅的墨色所画的画。它用简约凝练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别有韵味的场景。(2) 指导书写生字“墨”。注意上长下短,把字写紧凑。引导学生为“墨”组词。3. 预测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会写些什么呢?4. 导入新课。作者用简练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让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活动二:字正腔圆读诗歌1. 初读诗歌(1)播放音频范读。(2)学生自读。自由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将诗句读通顺、都流畅。2. 认读字词。(1) 出示第一组词语:水墨画 染绿 碎了 指导读准平舌音“碎”。 结合字理,指导书写“染”。“染”中的“木”表示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染

4、料,“氵”表示染料要加水成液体,“九”表示染需要反复多次进行,所以不能写成“丸”。了解“染”的含义,引导组词:染料 染色(2) 出示第二组词语:扇动 浪花 你拨我溅 提醒“扇”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一声。学生做一做动作。“拨”不要读成“p”。 注意“浪”的读音是“lng”。辨别形近字:娘、粮、狼”。(3) 出示第三组词语:扑腾 水葫芦 蘑菇提示:这些词语都要读成轻声3. 读长句,注意停顿(1)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2)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4. 了解“组诗”。(1) 提问:与我们学过的儿童诗相比,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童年的水墨画由3首小诗组合而成,我们称这样的诗为

5、“组诗”。(2) 这三首小诗分别写了哪几个地方的场景?预设:溪边 江上 林中(3) 孩子们在这些地方做了什么事?预设: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板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5.默读3首小诗,在你不理解的词句旁边标一个“?”。活动三:聚焦难句,品味垂钓之乐 1. 自由朗读溪边。(1) 你在溪边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 学生交流。 2.指导理解难句“人影给溪水染绿了”。(1) 提问:人影为什么会被染成绿色?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2) 点拨“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诗句运用了比喻,将溪水比作镜子,表明溪水很平静。(3) 理解绿玉带。“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绿

6、玉带”指用碧玉做成的绿色腰带,这里把山溪比作绿玉带,表明溪水很绿。(4) 引导:联系上文可知,这里的溪水很绿,很静。因此,倒映在这样的溪水中的影子好像也被染绿了一样。(5) 小结。联系上下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难懂的句子。 3.尝试理解:“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1) 草地上为什么会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学生联系上下文,自由交流诗句意思。(2) 预设:上文中的“钓竿”说明有人在溪边钓鱼,“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说明有鱼儿上钩了,打破了平静的水面。钓鱼人把鱼放在草地上,笑声和鱼儿的蹦跳声一起传开来。4.小结:溪边这首诗就是一幅色彩艳丽、有动有静、充满了 快乐的画。 5.指导学生朗

7、诵溪边,指导诗句的前四行是描写的静景,要用安静、舒缓的语气读出溪边的静谧;后两行诗句是动景,可以用活泼、欢快的语调来朗读。 (相机板书:一动一静)6借助提示,背诵溪边。 活动四:书写生字1. 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注意事项。2. 相机指导重点字的书写要点。(1) 书写“爽”字时要注意笔画顺序。(2) “碎”字中两个“人”字都要变捺画为点画。右下部的竖画微微出头。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作业布置:背诵溪边板书设计: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 一动一静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第二课时活动一:复习字词1. 出示词语:水墨画 垂柳 钓竿 扑腾 扇动 戏耍 拨动浪花 葫芦 松树 清爽 松针 蘑菇2.

8、一起背诵溪边。3.导入:上堂课,我们感受到了乡村孩子们垂钓的乐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去江上和林中寻找孩子们欢乐的足迹。活动二:感受“戏水”“采蘑菇”之欢1. 自主学习。朗读江上林中,想象看到的画面;小组内汇报自己觉得难懂的句子;交流讨论,理解难句画出自己难懂的句子。2. 组内学习交流(1) 交流提示: “_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_,我们是运用_方法来理解的。(2)引导学生尝试迁移理解词语的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3. 交流江上(1)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我看到了诗中孩子们在江中欢快地打水仗的画面。(2) 孩子们是怎么玩水的? 出示: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

9、我溅笑哈哈。 学生演一演孩子们江中戏水的场景。(3) 难懂句点拨: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提问:“水葫芦”指的是什么?“两排银牙”实际上写的是? 讲解句子:“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示“水葫芦”图片,它本意是指一种漂浮在水面的水生植物,而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在水中游泳嬉戏将头露在水面像水葫芦一样的孩子。 讲解句子:“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学生说自己想到的画面,点拨理解“两排银牙”代指刚从水中钻出来的孩子,他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银牙。 小结。当我们遇到难懂的句子时,也可以运用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画面的方法来理解。(

10、4) 合作朗读,读出欢乐。前四行诗是一群孩子嬉戏的场景,学生齐读;后两行诗是一个孩子的特写,指名学生读。(相机板书:有点有面)4.交流林中(1)雨后的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画面?预设:我看到被雨水冲刷后的松树绿得发亮。松针上挂着晶莹剔透的水珠,树下长出了五颜六色的小蘑菇,孩子们一个个欢快地采着蘑菇。(2)难懂句点拨: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诗中有两个“斗笠”,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出示图片,理解“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指的是蘑菇的样子。 出示:“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想象“一声欢叫”:谁在欢叫?怎么叫?描述想象到的画面。联系上下文可知,这里的“斗笠

11、”指戴着斗笠的孩子,他们远远望去像一朵朵蘑菇。 小结。把蘑菇比作斗笠,反过来又把戴斗笠的孩子比作蘑菇,互为比喻,妙趣横生。板书:互为比喻 (3)有感情地朗读林中。活动三:拓展读诗1. 拓展阅读童年的水墨画组诗的另外三首街头花前树下,你最喜欢哪一首?说说感受。2. 童年的水墨画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中的一个个欢乐场景。(板书:多彩童年,欢乐有趣)你们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场景是发生在哪里呢?做了什么事情?3. 总结。我们也可以用小诗来记录童年的欢乐。试着用诗写下生动有趣的画面。作业布置: 用小诗来写自己童年有趣的场景板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 一动一静江上戏水 有点有面林中采蘑菇 互为比喻多彩童年 欢乐有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