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县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921006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3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汾西县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汾西县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汾西县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汾西县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汾西县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汾西县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汾西县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汾西县2010年度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第一章 项目概要1.1项目名称:汾西县永安镇独堆河小流域治理项目1.2项目呈报单位:汾西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1.3项目实施单位:汾西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1.4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5项目建设年限:一年1.6项目负责人:仇泰岭职务:汾西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1.7项目区地理位置、涉及的范围汾西县地处临汾市西北部,东临霍州,西接隰县、蒲县,南连洪洞,北邻灵石与交口。独堆河小流域位于汾西县城西北25km,涉及永安镇独堆村委的独堆、郝家坪、郝家沟、阡陌四个自然村,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万亩。1.8项目建设任务、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任务为小流域治理0.87万亩,

2、主要建设内容为:1.8.1水利措施:1.8.1.1开挖疏浚渠道2.2km;1.8.1.1修建渠系建筑物34座,其中农桥3座,排水口31座;1.8.1.2修建淤地坝5座,谷坊28座。1.8.2农业措施1.8.2.1改良土壤5600亩(其中平整土地1200亩,施用农家肥5600亩);1.8.2.2修建机耕路12.2km(其中干结碎石硬化路面6.4km);1.8.3林业措施1.8.3.1营造防护林2115.5亩;1.8.3.2封禁治理1000亩。1.8.4科技推广措施1.8.4.1技术培训2500人次;1.8.4.2购置仪器设备1(台)套;1.8.4.3沟坝地高产玉米耕作栽培技术示范推广1450亩,

3、苦荞麦耕作栽培技术示范推广1200亩。1.8.5其他工作及措施1.9投资预算1.9.1总投资:汾西县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总投资855万元(含监理费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50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203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22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80万元(现金3.4万元,以物折资68.6万元,投工投劳折资108万元),分别占总投资的52.63%、23.74%、2.58%、21.05%。1.9.2资金投向:项目资金中,水利措施285.61万元,农业措施资348.63万元,林业措施156.86万元,科技推广措施投资36.4万元,项目管理费19.7万元,工程管护费6.5万元,分

4、别占计划总投资的33.41%、40.77%、18.35%、4.37%、2.34%、0.76%。1.10效益项目建成后,项目区每年可增加粮食产量117万公斤,改善土壤面积0.56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0.27万亩。1.11经济技术指标项目正常发挥效益后,每年可新增农业总产值193.8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159.45万元,项目区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4.46万m3,每年节约清淤费用33.45万元。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4.54年,动态投资回收期5.67年,投资利润率22.01%,财务净现值1048.98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2%,效益费用比1.7。第二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2.1自然概况2.1.1地

5、理位置及范围独堆河流域涉及永安镇独堆村委的独堆、郝家坪、郝家沟、阡陌四个自然村,总土地面积1万亩,地理位置在东径1112752-1112938、北纬364101-364330之间。2.1.2水文气象项目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半干旱区,冬季寒冷少雪,春、夏多风干旱。多年平均气温10.1,全年大于等于10以上积温3461.2,年日照时数2614.5小时,无霜期17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536.4mm,主要分布在6-9月份,汛期降雨量在70%以上,又多呈短历时,高强度,超渗型暴雨。独堆河属汾河关子牙河水系,为典型的山区间歇性河流,有雨洪水淌,无雨地面干,雨季洪水径流占年径流量的65%以上。2.1.3地形、

6、地貌及土壤项目区属黄土残垣沟壑区,海拔高程960.51176.0米,属山区型旱作农业区。整个流域呈扇型分布,垣面和坡面较为宽广、沟道开阔,沟道比降不到3%。流域主沟呈U形,主沟长而宽,支沟发育也较为完善,梯田多集中于垣面和较为平缓的沟坡,沟坝地多集中于主沟和较大支沟。垣面土壤为耕种黄土质褐土性土,土层深厚,熟化耕作层平均为20厘米,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有机质平均1.13%,全氮平均0.58%,有效磷平均为7.23mg/kg,有效钾平均为139.28mg/kg,土壤呈偏碱性,PH值在8-8.2之间;沟坝地土壤为耕种沟淤褐土性土,土质肥沃,耐旱怕涝,有机质平均1.18%,全氮平均0.67%,速效磷

7、平均为6.4mg/kg,速效钾平均为124mg/kg,PH值在8-8.2之间。2.1.4水资源项目区位于汾河以西石灰岩中山区,属于吕梁山背斜单斜储水构造,富水性不均,由于受侵蚀基准面控制,地下水埋藏很深,泉水以出露间歇泉为特征。地面水的利用主要是沟坝地,但由于工程设施不配套或毁坏失修,绝大部分地面水通过沟道白白流失。2.1.5作物种植情况及开发潜力项目区现有耕地5300亩,其中梯田和坡耕地3600亩,沟坝地1700亩,以种植玉米和小麦为主。实施综合开发后,现有耕地耕作条件可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可新增沟坝地300亩。强化生态综合治理的效果,突出以玉米和小麦为主导的粮食生产,积极发展以苦荞麦为代表的

8、小杂粮、以核桃为代表的干果经济林等产业,效益显著,综合开发的潜力非常巨大(见第八章农作物产量、产值、净收益表)。2.1.6自然灾害受治理程度所限和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项目区自然灾害较为频繁,主要有旱灾、涝灾、冰雹、大风、霜冻等,特别是干旱和干热风,对项目区农业生产危害极大。2.2社会经济情况2.2.1人口及劳动力项目区总人口0.34万人,劳动力0.2万个,其中文盲数占5%,高中以上占15%,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2.2.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万亩,其中沟坝地0.17万亩,梯田和坡耕地0.36万亩,水保林、灌木林0.1万亩,村庄道路及未利用地占地0.14万亩,荒草地0.23万亩,森林覆盖

9、率10%。2.2.3农业生产水平项目区产业以农业为主,一般水平年粮食总产130万公斤,平均亩产245.3公斤,人均380.1公斤,农业总产值200万元,农业生产在全县处于上中游水平(见第八章农作物产量、产值、净收益分析)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2009年,汾西县地方财政收入139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20元,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705元。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项目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表现为镇强村弱,镇一级农科站技术力量较强,项目区涉及村仅有农民技术员8人,科技示范户和示范基地发展不平衡,距实现现代化农业和市场竞争还有较大距离。2.3基础设施2.3.1水利工程现状项目区现有修建

10、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郝家沟骨干坝1座,运行正常,曹沟口主沟1座中型淤地坝可利用库容所剩无几,郝家坪大坝至曹沟段排洪渠运行多年,现多处坍塌和堵塞。水利设施水平低,不能确保对雨季洪水的有效控制和充分利用,急需配套和完善淤地坝、谷坊及灌排渠系工程等措施。2.3.2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田间工程配置差,沟坝地水保措施不配套,实施退耕还林后,除临桃路沿线1055亩梯田,独堆段主沟郝家坪到鸡场后400亩沟坝地外,其余1455亩耕地坡度全部在5-10之间,85%以上梯田埂标准低,雨季洪水随意排泄,水土流失严重。通村主干路8.1km,宽度不足5米,弯大坡陡,路面坎坷不平,且排水设施不配套、缺少硬化措施。走马垣上的田

11、间机耕路已经荒废,无法通行。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现状项目区现有大中型拖拉机5台,小四轮、三轮80台,小型柴油发电机10台,配套农机具5套,农机总动力0.16万千瓦。本地农民具有一定的小型机械使用和修理水平。2.3.4林业工程现状项目区林业工程主要包括临桃路沿线垣面及郝家沟走马垣林场的乔木林,郝家沟、独堆等地零星分布的灌木林,总面积0.1万亩,郝家坪-曹沟口行道树残存无几,其余机耕路两侧、淤地坝和谷坊上下游无任何林带防护措施,森林覆盖率仅为10%。项目区为典型的黄土残垣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极差。2.3.5电力、交通设施现状项目区现有50kvA变压器5台,可为实施开发工程提供

12、充足的能源,临桃公路紧邻项目区,交通条件较为便利。第三章 初设依据和标准3.1初设依据初设主要依据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图集、临农发2009127号文件关于转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存量资金计划的通知及编制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有关事宜的通知、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预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暂行技术规范、山西省淤地坝工程技术规范及水利、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的有关技术规范。3.2项目建设标准3.2

13、.1综合标准: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和项目区实际,以小流域为单元,从山顶-沟坡-沟底,从毛沟-支沟-主沟,综合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独堆河小流域治理项目总面积1万亩,规划治理0.87万亩,治理程度87%;项目亩投资980元。3.2.2具体措施标准:3.2.2.1灌排渠系或坡面水系工程:防御暴雨标准不低于10年一遇,3-6小时最大降雨,做到田、路、沟、渠配套。3.2.2.2沟道治理:做到淤地坝和谷坊工程相互配套。淤地坝应做到土坝与泄水洞配套,淤积年限10年;中小型淤地坝按抵御二十年一遇24小时最大暴雨设计,五十年一遇24小时最大暴雨校核(2#淤地坝按30年一遇设计

14、,100年一遇校核);谷坊设计洪水标准按抵御二十年一遇6小时最大暴雨,不校核。中小型淤地坝控制流域面积3km2以下,库容150万m3。3.2.2.3土壤改良:土地平整田面宽度最少不低于8m,满足机械化耕作的需要;施用农家肥通过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3.2.2.4机耕路:布局合理,顺直通畅。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与乡、村公路连接,主要机耕路进行简易硬化,保证雨天通畅,满足中型以上农业机械通行,路宽设6米、7米两种,两边(含排水沟与行道树)各宽1米,路面宽分别为4米、5米;支路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路宽5米,

15、两边(含排水沟与行道树)各宽1米,路面宽3米。3.2.2.5农田防护林: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两侧,淤地坝及谷坊上下游,适时、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林,长度达到适宜植树造林长度95%,造林时预留出农机进出田间的作业通道;人工造林树种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漳河柳,苗木胸径主林带达到5厘米,副林带达到3厘米,造林成活率当年达到95%,三年后保存率达到90%,林相整齐,结构合理。3.2.2.6成片造林:造林面积在30亩以上,当年人工造林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达85%以上,林地内不存在连片面积1亩以上宜林的无林地块。封山育林7年后林草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不存在1亩以上无林草地块。第四章 项目建设规划和总体布局4.1指导思想以中央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及2010年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农业综合开发全局,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为重点,大力培植地方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建设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生态型经济区,推进项目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4.2建设规模该县2010年小流域治理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万亩,规划措施面积0.87万亩。具体建设内容:4.2.1水利措施:开挖疏浚渠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