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反思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9209618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实践应用与研究“自主品悟”“自主体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教学反思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四大学习领域之一。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虽然仅仅是短短的一句话,却指出了学生学习图形特征的方法和途径,那就是要以体验为主,而不是仅靠接受。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一课是四年级上册的平面知识,图形的特征多,概念多,要区分的知识点也多,所以,在这节课的安排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处理:一、创设自学的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因此,我在课前3分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让

2、学生带着问题边自学、边操作、边思考,我觉得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发现获得的知识,远比我们直接教授给他们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二、加强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纸上得来终觉浅。”以听、记忆背诵接受而来的知识,理解较肤浅也易遗忘。而在体验中自身感悟的东西理解深刻、印象久远。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不可能靠讲授、听而得来的,“能力”要在有效的活动中、探究中、应用中、实践中锻炼而成。对平行四边形特性、高和梯形高的研究,我本着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依据自学指导自己有序探究,学生借助平行四边形的框架自己拉一拉,在动手体验中、在充分探索和交流的基础

3、上,感悟、体会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等腰梯形则采用量一量、折一折、想一想,从“自主体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而得出等腰梯形的概念,学生自然也得到了有效地学习。三、创造性地挖掘教材里的素材,让学生也能“提出问题”。我们的学生大多数只会被动地听而不能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勇敢地发表见解,大胆推理,勤于探索,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发散性提问:“假如那么?”“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还有哪些可能?”这类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要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前所未有的独创的想法。这类问题激发的正是学生的

4、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在这种问题的推动下,学生必然展开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活动,以求得到多种答案。例如,在认识梯形时当学生探索出“这几个四边形都是有一组对边平行,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时,我将提问向知识的深度、广度发散,并同时尝试着激发学生们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这几个四边形都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但长度不相等,那假如?假如什么呢?我们可以推理什么呢?(谁能猜猜老师想提什么问题呢)”一个思维敏捷的孩子举起了手:“假如长度也相等的话,会怎样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假如长度也相等的话,另一组对边也会平行,就有可能是正方形了。”“也有可能是长方形。”“还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多么

5、新颖的提问啊!给思维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使学生对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和理解,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对它们之间的异同处也更加明晰了,思维的覆盖面拓宽了,还使学生初步习得了一种假设、推理、论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那谁能告诉大家什么叫做梯形了吗?”“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有些同学还刻意地把“只有”两个字说得格外重些,这说明他们对本知识点理解地很深刻。“自主体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课上完以后,我们组听课的几位老师对我这节课进行了真诚的分析与建议。通过跟老师们的交流带来的思考:1、一个错误:同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画出两种不同长度的高

6、。这种提法不对,会误导孩子以为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一定会有两种不同长度的高,而实际上菱形的两种高长度是相等的。所以应该改成“同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画出两种不同的高。”2、检测题填空,孩子们集体回答过多,有的孩子还没有经过独立地思考和观察,听到有其它孩子说了,自己不思考就跟着混水摸鱼了。是否应该多一些单独的提问回答,哪怕孩子们回答得不完整,也应该让学生放开说,不要怕耽误时间?3、是否这节课只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高就已经足够,再加上梯形的高,是否内容过多,导致当堂练习中时间有些紧张。通过这节课,我更加明白了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不易理解的知识,应更多地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自主体验、自我感悟,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新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渗透数学思维。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会不断努力,在课堂上灵活应用“自主体验”有效教学模式,使孩子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喜爱学习数学。 马 瑛 2011年11月“自主体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