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秋季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9201509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秋季学期数学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年级秋季学期数学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年级秋季学期数学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年级秋季学期数学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年级秋季学期数学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秋季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秋季学期数学教学计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秋季学期数学教学方案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以_大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根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开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开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才能为重点,充分表达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进步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二、工作目的:1、进一步学习和贯彻“新课程标准”,深化教改实验,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开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标准教学常规管理,实在进步教学质量。2、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以校本教研促老师队伍建立,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及国标本实验教材研究工作

2、,进步老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才能。3、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开展。三、工作重点: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贯彻并落实教学六认真。深化教改实验,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开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标准教育常规,实在进步教学质量。2、组织学习新标准,发挥备课组的群体教研作用,以备课组或年级段开展教研活动,上好教研课。开展以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为课程的教学研究。准确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地位、根本理念及目的任务。3、强化课堂教学,年级组统一教学进度,组织好各项质量检测和竞赛活动争取再上新台阶。四、工作措施:(一)落实新课

3、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开展。1、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老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安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倡导学生动手理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交流面要达100%,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针对一年级新生的特征,加强入学常规教育,标准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老师必须加强对小学数学新教材的深化研究,领会教材的编写

4、意图和特点,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分析p 数学内容、目的、重难点,提出详细可行的教学方法。(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集体备课,进步教学质量。为落实教学六认真工作,进步教学质量,学校提出了教学常规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三)、老师间互相学艺研讨。本学期,老师要上一节优质公开教学,加强教学交流,组织老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及论文交流活动。每人上交一篇论文。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篇二一、德育浸透总体目的1、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向学生进展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教育。2、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

5、极动脑考虑的学习品质,以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5、通过时间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二、浸透措施(一)、数一数1、学生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才能。3、数教室里的实物。(二)、比一比比多少 ,对学生进展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2、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比长短, 培养学生保护学具的好习惯。老师提供物品、 选取身边的题材让学生操作、比拟。(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6、第几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以内数的组成 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考虑的学习品质,以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创设游戏情境,以小组为单位学习5的组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5以内的减法 结合课堂教学浸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自主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四)、认识物体和图形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才能,初步建立空间概念。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展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3、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时机,让学生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直观感

7、知各种图形的特征。4、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老师要为学生创造“最近开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探究和发现新知识。(五)、分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1、录像:商场外景镜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2、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在理论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7的认识和加减法1、在教学过程中,浸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别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强学生“用数学”活动过程的指导。引导学

8、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8、9的认识和加、减法1、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浸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2、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10的认识和加减法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2、结合数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充分利用主题图所提供的资,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认真观察,抽象出数10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流的才能。2、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自主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数学乐园1、学习多角度考虑问题、多途径的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

9、的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游戏活动:送信游戏、起立游戏、投掷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七)、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能积极主动探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严密联络。通过动手操作感知数位。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才能。2、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归纳才能、想象才能和判断才能。自主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加几1、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才能,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2、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0、创设情境、引入问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8、7、6加几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拟、抽象及概括才能、动手操作才能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才能。2、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妙情感。3、组织数学游戏,激发学习兴趣。5、4、3、2加几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进步学生学习学习知识的迁移才能和计算才能。(十)、总复习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2、培养学生灵敏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篇三一、学生情况分析p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生疏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

11、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二、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1、纯熟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局部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拟纯熟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

12、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初步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理论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局部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场。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根底。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根底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开展必备的根底知识和根本

13、技能,必须让学生实在掌握。五、内容变动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表达在第一、二单元)(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局部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历。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早到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那么删去了(1)平面、立体

14、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络。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区分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如今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2)只认识整时。“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老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拟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六、方法与措施: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历为根底,充分利用教材资,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15、.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绘现实世界的过程。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程度,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浸透思想品德教育7.每月进展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开展。七、 教学进度安排:单元教学内容课时1.数一数 (1课时)2.比一比 (2课时)3.位置 (2课时)4.15的认识(3课时)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5.认识图形(1课时)6.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整理复习(2课时)理论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7.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 (2课时)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