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9197890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复习要点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1、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3、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最简单的描述方式是采用画箭头的方式来描述,如: (方向) (方向) (方向)

2、起点 经过地1 过地2 终点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小知识:司南是中国人发明的。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如:吹西北风的时候,红旗飘向东南方。)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或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或任何数加0都得原数。(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

3、2、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1)一位数除两位数(也就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2)一位数除三位数(也就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

4、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3)除法的验算方法: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基本规律:(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第三单元 课外知识拓展5、 2、3、5倍数的特点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

5、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6、关于倍数问题: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同样: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倍了,而它们的差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4倍是24。所以乙数为:

6、244=6,甲数为:65=307、和差问题(两数和 两数差)2=较小的数(两数和 + 两数差)2=较大的数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如图:解析: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虚线部分),则由图知,甲数+两数差=乙数。如是:甲数+两数差+乙数=甲数+乙数+两数差=两数和+两数差又有:甲数+两数差+乙数=乙数+乙数=乙数2知道:两数和+两数差=乙数2(两数和 + 两数差)2=乙数解:假设乙数是较大的数。乙:(37+19)2=28 甲:28-19=98、锯木头问题。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

7、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9、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8=6( ),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由图可知,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

8、色的了。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进一法”384=9(条)2(人)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9+1=10条。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去尾法” 173=5(件)2(米) 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2、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口算乘法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把两位数分

9、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2)在脑中列竖式计算。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2)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3)在脑中列竖式计算。3、一个数与10相乘的口算方法:一位数与10相乘,就是把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O。小技巧: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如:30500=15

10、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笔算乘法先把第二个因数同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注意事项1.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2、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3、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计算、比较、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几个特殊数:254=100 ,1258=10004、相关公式:因数因数 = 积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5、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11、 )位数,也可能是( 四 )位数。6、一个两位数与11的速算技巧:第五单元 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2.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意义。面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是指像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这样的图形)1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3.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光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

12、室地面的一块大地砖)。4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因为周长和面积是两种不同的量,所以无法比较。5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背 熟:(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2)边长 (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3)边长 (1米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2.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进率100: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相邻

13、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背熟公式1、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 2 长 = 周长2宽 或者:(周长-宽2)2=长 宽 = 周长2长 或者:(周长长2)2= 宽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2、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求长:长=面积宽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边长,想哪两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求宽:宽=面积长 个相同的数相乘正好等于面积。 想口诀。A、正确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上面的计算公式求周长和面积。归类: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

14、的长度等等)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裁手帕的等等)B、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从一个长方形中减掉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要以长方形的宽作为正方形的边长),求减掉部分的面积或周长,也可能求剩余部分的面积和周长。这两类题都要求先画图,再标上所用数据,最后列式计算。C、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用大面积小面积。熟练运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换算的方法。1、小单位大单位:数量它们间的进率如:零钱换大钱,张数减少;300平方分米3平方米2、大单位小单位:数量它们间的进率如:大钱换零钱,张数增多;5平方分米500平方厘米(可以编成儿歌: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