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教为学意在立德树人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9197486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教为学意在立德树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变教为学意在立德树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变教为学意在立德树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变教为学意在立德树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变教为学意在立德树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变教为学意在立德树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教为学意在立德树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教为学”意在“立德树人”关于“教”与“学”的关系,时下有许多说法,比如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等等。所有这些说法 似乎都是将 “教”的含义理解为教师对知识的讲授, 把“教” 与“学”拆分为两个过程,这样两个过程处于分离甚至对立 的状态,把课程教学的目的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变教为学”试图改变这样的认识,把教师“教”的过 程与学生“学”的过程看作是一个统一体,是一个过程的两 个方面。其中“教”的含义并不限于对知识的讲解, “教” 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Leading)、诊断(Diagnosis)、帮助(Support)和促进(Facilitating)。把教

2、学的过程理解为学生作为人成长与发展的过程,这种成长与 发展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而且包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习经验的积累、学习动机的激发以及表达、交流等社会性 能力的养成与提升。教学的终极目的并不仅限于数学知识和 能力的掌握和提高,更在于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 “变教 为学”是把学科知识的教学过程理解为教与学的统一,把教 学过程看作是“立德树人”的过程。综观我国小学教育的课堂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可以概括 为“过多的约束、繁复的说教、攀比的竞争” ,缺少“自由、自主、自然”的课堂氛围,因此培养的学生在自身言行方面 缺少“自律”的养成,在知识学习方面缺少“自悟”的经历 和经验,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缺少

3、“自信”的培育。从立德树 人的视角看,“自律、自悟、自信”无疑对一个人一生的发 展和幸福都是重要的。一、从“自由”到“自律”这里所说的“自由( Freedom )”,是相对于外在的“约 束”所说的。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针对学生在课堂上言行 的约束,通常是以“课堂纪律”的形式出现的,而且不同的 教师所规定的“课堂纪律”可能是不同的。比如:上课不许 随意离开座位; 上课不许随便交头接耳; 上课不许做小动作; 上课不许睡觉;等等。诸如此类的课堂纪律旨在约束或限制 学生随意的言行,进而也就约束了学生的自由,目的是保证 课堂的“秩序” 。这样的秩序其实是为了教师“讲课”能顺 利进行。在以教师教的活动为主

4、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逐渐养成 一种类似于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心理,即期望观众“专 注倾听、 反响热烈”。因此学生所有表现为没有 “专注倾听、 反响热烈”的言行都会被视为是对“表演”的干扰或蔑视, 或者是对“表演”效果的否定。给教师带来的是讲解的挫败 感。比如讲课过程中,教师不希望看到下面学生做小动作, 因为这样的小动作给教师的感觉是没有“专注倾听” ,是对 教师讲课的干扰甚至蔑视,直接伤及教师的自尊。再比如, 当教师提出问题时,总希望看见“小手如林”的场面,这样 的场面给教师的感觉是反响热烈、讲解成功,带来的是讲课 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的心理驱使教师通过“课堂纪律”对学生的言行进 行约束。

5、违背纪律的学生就要受到惩罚,惩罚的方式有多种 多样,比如严厉的训斥、通知家长、大量的抄写、放学不许 回家等等。长此以往的约束,给学生带来的是“压迫”的感 觉。长期过度的约束还会使一些学生养成“逆来顺受”的习 惯,逆来顺受实质就是“欺骗”。在学校教育中经常有这样 的情况,有一名学生向教师提出申请去厕所,如果教师同意,立刻会出现更多的学生也提出要去厕所。这样的学生或许并 不是真的需要去厕所,而是希望“摆脱教师视线,获得短暂 自由”。这样的欺骗一旦成功,还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而这恰恰养成的是类似于“小偷”的投机心理,对学生未来 的发展是极其有害的。类似的现象还有,在同样的班级,不同的教师上课,

6、学 生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学生心目中通常会认为有的老师“厉 害”,有的老师“不厉害”。在厉害的老师上课时就要 “老实” 些。实际上就是不同的教师所立的规矩可能不一样,对违背 规矩的惩罚方式也不同,这就造成了规矩和惩罚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使得课堂管理方式因师而异。长此以往,学生心 目中就会缺失是非观念,不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 可以做的,认为所有规矩都是可以通过投机而突破的。因此 可以说“过度的约束等于失去了约束,主观的规矩等于没有 了规矩”。“变教为学”期望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在自由的氛 围中逐渐自悟,在客观的规矩下养成自律” 。为此,首先需 要减少不必要的约束,还给学生言行自由的权力。

7、同时,为 了保证课堂的秩序,还需要通过民主的方式建立客观的规矩, 而且要明白立这样规矩的道理。比如“倾听时应当安静” , 这种“安静”不仅有利于听,同时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在美 国一所学校的过道处可以看到“倾听与安静是用同样的字母 拼写而成”的张贴图(如图 1)。图 1 美国学校张贴图 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将“倾听时应当安静”这样的规 矩客观化,所有学生都耳濡目染,逐渐地就会将这样的规矩 变成自己的习惯。再比如, “公共场合应当轻声细语” ,因为 大声喧哗会打扰他人。诸如此类客观的规矩不仅在学校内适 用,在任何环境下都应当遵守。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律的养 成。二、从“自主”到“自悟” 这里的“自主

8、”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把学生的学习 看作是“生成”的过程,鼓励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并且能 够对自己的想法自圆其说。 比如在“乘法初步认识” 一课中, 教师布置的一个学习任务为: “用自己认为恰当的方式将 2+2+2+2+2+2+2+2这个算式写得短一些。 ”学生经过自己 的思考写出了许多不同的方式。如:图 2 学生作品示意图学生虽然没有写出教师所期望的“ 2X 8”的形式,但是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关注的是学生的想法,而不是写对了还是 写错了的结果。让学生对自己的写法阐述理由,只要能够自 圆其说,就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在“变教为学”的课堂中, 除了关注知识的学习,还应当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因此 “自主”的第二个含义是,当学生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出 现的任何问题,都应当组织、引导学生“自己的问题自己解 决”,尽可能减少教师对学生的指责和说教。“变教为学”的课堂教学倡导“减少师生交流,增加生 生互动”, 1生生互动通常出现在小组交流和全班汇报的过 程中。小组交流的目的不仅仅是学生之间想法的分享,更重 要的是实现“变教为学”所倡导的“人人都有活动”和“人 人都有机会” , 2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 习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