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秀蓉】学习案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9193820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钟秀蓉】学习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钟秀蓉】学习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钟秀蓉】学习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钟秀蓉】学习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钟秀蓉】学习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钟秀蓉】学习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钟秀蓉】学习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案例或总结模板:浙江省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姓名:钟秀蓉研修帐号:XY题目:思维训练,给科学课注入灵魂案例或总结内容:【摘要】一位科学教学的前辈说过:没有经过思考的实验只能算是“玩”,做实验每一步都要先想再做。笔者多年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营造一个动脑动手协调发展的科学课堂,让科学课不只是单纯玩的课,更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使科学课成为一门有灵魂的课,培养出真正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得有创新精神,要敢于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交流各自的想法,进行思维的碰撞,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让创新意识在学生心中播种、发芽、开花。以下是笔者几年来的做法。【关键词】思维训

2、练 科学探究 创新 一、敢于打破思维的惯性 记得有一年春晚的小品卖拐让千千万万人都乐翻天,细想,小品中的范伟不就是犯了一个惯性思维的毛病吗?类似的问题经历得多了,就以为都得用同一种方法解决,这是思维上的问题,就像生理上的条件反射一样。而且,更糟的是:很难打破!在科学课教学实践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多提问,任何你还不是透彻了解的事物,都得问个“为什么?”,作为学生,就是应该超过老师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啊!学生在课堂上也逐渐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来。例1:为勇敢的人鼓掌!在教科版(以下均为教科版教材)四下点亮小灯泡一课中,学生对于“小灯泡为什么会亮 ”这个问题非常难于理解,约有1/3的学生认为是电池中的电

3、流到小灯泡,小灯泡就亮了;有超过1/3的学生认为是电池两极的电分别流向小灯泡的,最后在小灯泡的灯丝处汇合碰撞才使小灯泡亮起来了。后者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赞同,理由也很充分:前一节课学习静电时知道了,物体中正负电荷不平衡了,两者相互靠近时就会产生静电,而且有时还能在两者的中间看见电火花,小灯泡的灯丝就好比电火花。说实话,当时我还觉得该理由的学生还是挺棒的,能这么快地套用前面所学的知识了,但是不对啊!我正想告诉给学生正确答案的时候,勇敢的人出现了,他敢于挑战班级的大多数人:“可是这样的话,正电没有给负电,负电也没有给正电啊!我觉得电应该是往一个方向流的,流到电池的另一极,才使流过的地方的小灯泡亮了。

4、”我听了,一阵惊喜,并没有立即对他的观点进行评论,而是大大地表扬了他敢于提出不同观点和看法的精神,鼓掌!然后才利用幻灯片向学生讲解了电流的方向。我想,经过这节课,该班的学生一定会更多地向那些以为是正确的观点进行质疑!例2:从本质出发看问题。往往那些人云亦云的言论都是因为没有追根究底地去了解事物,没有从事物的本质出发看问题。第一次上五下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的时候,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研究液体的热胀。我在巡视中发现,很多学生(主要是男同学)早已在课外玩过学具了,所以在课堂实验中很轻松地就把实验完成了,而且现象非常明显。等学生较快地完成了实验,我不急不慢地微笑着对学生说:“大家有没有用聪明地头脑思考过,你

5、们手上热胀了的真的是水吗?真的只是水吗?”学生被问住了,原来他们玩了很久了,因为知道了正确答案是“液体会热胀”,所以根本就没去考虑清楚实验中的纰漏,导致了错误亦是正确!经过一翻的讨论和商量,研究出正确的操作方法,一定要把里面的空气排干净,确保完全是水了才做实验。接下来的实验虽然花了不少时间,这堂课也“破”了,但看到学生们改正实验方法后重新做实验的认真劲,值! 二、让联想为创新的种子施肥经常进行事物的联想练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例1:让联想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要求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多想一下与该

6、事物有关的问题,要不满足现有的少数的答案,渐渐使发散思维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师问:请列举出“立方体”结构的物体。学生A回答:魔方、箱子。学生B回答:工具箱、行李箱、收纳盒、收纳凳、包装盒、保鲜盒、香烟盒、火柴盒、车厢、集装箱、船舱、房间很明显,后者在发散思维上要超过前者,源于他在平时就会更多地留意身边的事物,把事物和事物之间联系在一起想问题,而前者的思维局限在一个小框框里。例2:离创新更近一步。对物体进行多层次地发散性思维,会发现我们的世界更丰富更有趣。四上我们关心天气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初步了解了天气的一些概念,要求学生说说“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使用网状图来帮助学生联想和归纳

7、。学生不仅从自身可能遇到的问题思考,还考虑到其他人、其他事物可能出现的状况和遇到的问题,还进而设想出解决的方法。更使思维的训练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又如岩石和矿物单元教学中,提问对于一块石头的想法,学生可以从形态、用途、组合、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等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再如“磁铁的用途”、“哪些液体会溶解在水中”、“摩擦和什么有关”等等很多科学课的内容,都需要我们用发散的想法去教学,让学生多做事物之间联系的相关思考,创新就会离我们更近一步。三、思维的碰撞激发创新潜能在教学中发现,有些班级的学生随着年级逐增,上课发言的人却越来越少,原因有很多,不乏我们教师的因素。有人说:“老师不要辛辛苦苦地剥夺学生发展的机

8、会。” 是啊,老师们兢兢业业,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可曾想过,你是真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了吗?你是否压制的学生的欲望呢?表达与交流,是科学探究的“催化剂”,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才能激发出更多创新的火花。我们教师就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积极的交流想法的环境,不能让学生产生“说的不好怎么办?”“说错了会不会挨老师评啊?”“反正说了大家也不会在乎,还是不要丢脸了。”等类似的担心和想法。很多时候,教师也可以融入到学生中,和学生平等进行交流,甚至可以争论,鼓励、培养学生,使学生爱表达、善交流。记得在上五下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课时,问到:“下沉的橡皮泥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学生一时无从回答,都坐等其他学生

9、回答或老师来解答。我转念一想,不如当自己也是学生,不怕出丑地说说想法:“老师记得小时候学游泳,怎么也学不会,总是觉得很怕,因为根本就不知道踩哪里是稳的。”还没等我说完,同学们很快也想到了,不少学生也有学游泳的经历:“我也觉得很不稳,觉得脚踩下去像是有什么东西挡住了,在向上推你。”这一来,不用我引导,学生的思路立马开了,你一言,我一语:“我在游泳池水中走路时,会感觉比较轻,我觉得在水中应该也受到水的浮力的。”“打井水时,在水中比在空气中感觉轻,就是因为在水中是受到浮力的。”“浮力是有的,由于排开的水量不够多,浮力太小了,所以沉了。”很多时候,我们的新的想法,就是来自于他人的观点的启示,因此不要吝

10、啬与把你的观点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即使是错误的。四、拓宽思维的空间 让创新之花绽放培养创新意识的阵地不仅在科学课课堂上,在课外更多更广的空间才能使我们的创新之树长得更茂盛,让创新之花绽放。1.学校的科技社团就是一片营养很好的沃土。经常带领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开展“思维party”,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满足。例如,“小发明技巧”一课中,我举例能否在一件东西上添加些什么?可否加大一点、加长一点、加高一些、加厚一些、加重一些呢?把两件或多件东西组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结果呢?“现有的传声器只适合单人使用,遇到新闻采访或舞台演出双人对话时,显得不太方便,不卫生,也影响效果。因此有同学发明了

11、母子传声器,在现有传声器上增加了一个小传声器,通过导线和回收装置相连接。开关控制传声器单个或两个使用。所以母子传声器既能分离,又能合为一体,造型美观,工艺简单。”学生觉得很感兴趣,而且发现做发明其实也没有那么遥远了。于是我提出了练习:平时打酒时需先用勺子从坛子里打上来,再倒入漏斗才能进入瓶子,操作起来十分麻烦。如果将勺子和漏斗组合在一起会怎样呢?请同学们动脑动手试一试吧!没过两天就有好多的收获,令人欣喜!下图均为学生的作品: 2.除了社团活动,家庭、社会都是学生发挥的好阵地。科学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与其他的学科紧密相连。因此,其他学科的融入可以使我们的创新更加多元化。比如:四上声音的变化一课

12、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设计了自己的小乐器,但是形式比较雷同,然而喜爱音乐和乐器的同学就不同了,充分展示了他们的音乐才华,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乐器!又如三上蚂蚁、蚯蚓,热爱美术的同学,把蚂蚁世界和蚯蚓社会融合在一起,想象出一幅土壤中的小动物的生活场景,得到了美术老师的好评。别看语文和科学是文理不同科,但两者却联系密切,拥有良好语文表达水平的同学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交流。同样,平时观察仔细,勤于思考,善于思维的同学,从来也不会缺乏写作题材。学校经常组织同学们进行科技小论文、科幻小说、科幻画等等竞赛,整个校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科普氛围。更有优秀的科技创新作品参加市、省、全国比赛,获得可喜的成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未来的创造型人才的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做好未来人才的引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