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189959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9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杭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杭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杭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杭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二一一年四月目 录前言1一、发展基础和环境条件2(一)发展基础2(二)有利机遇4(三)问题挑战5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发展原则8(三)主要目标9三、主要任务12(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12(二)大力发展重点产业15(三)提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27(四)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33(五)调整优化工业布局36四、重点举措39(一)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工程39(二)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工程40(三)中小企业培育工程41(四)工业投资推进工程42(五)创新能力提升工程43(六)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45(七)品牌和标准促进工程47(八)工业循环经济示范

2、工程48(九)节能降耗推进工程49五、保障措施51(一)健全组织领导与协调机制51(二)加强产业政策引导51(三)保障工业用地合理需求52(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53(五)构建人才支撑体系53(六)完善财政引导机制54(七)优化工业发展环境55附件1、杭州市工业转型升级任务分解表2、杭州市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导向杭州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前言“十二五”时期,杭州将实现人均GDP10000美元向20000美元的跨越,工业结构升级加快,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趋势进一步强化,工业仍然将是经济发展和“生活品质之城”建设的重要支柱。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人才、体制、环境和区位等优势,加快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工业发展新跨越,是“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编制,并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规划主要任务,一是提出“十二五”时期杭州市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主要目标;二是提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三是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本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域,规划期限为201120

4、15年。一、发展基础和环境条件(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全市认真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和“三位一体”的发展方针,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顺利完成预定总体目标,工业总量与运行质量位于全国中心城市与副省级城市前列。运行质量稳步提升。2010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500.29亿元,实现利税1216.34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91%和170%,“十一五”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3.8和22%;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39%,比2005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6.65万元/人,比2005年增长57.4%。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时期,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低污

5、染、低消耗的新型重工业销售产值年均增速高于轻工业,重工业占比提高1.7个百分点;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规模以上销售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从2005年的31.9%提高到2010年的37.6%。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销售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也有一定程度提高。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正在成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集聚发展取得成效。“十一五”时期,经国家审核批准我市新设立了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杭州江东工业园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被列入省级首批14个产业集聚区;杭州装备制造业、萧山纺织化纤、余杭家纺、富

6、阳造纸、建德精细化工等被列为全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调整了57家市重点培育的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增设了一批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展城区部分工业企业搬迁工作;工业逐步向开发区、工业功能区集聚发展。据统计,以开发区、工业功能区为平台的块状经济已占全市工业总量的70%,形成了萧山纺织化纤等产值超千亿元及余杭家纺、富阳造纸、临安装备制造等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块状经济。大企业培育成绩显著。2010年,全市有11家大企业大集团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137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1725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38家企业入选2009年度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56家企业入选2

7、009年度中国最大1000强(入选企业主要为工业企业)。全省确定的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我市有42家入围。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有国家级企业技术(工程)中心18家,占全省的38.30%;省级技术中心136家,占全省的21.76%;企业研究院10家;省级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28家,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409家;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和国家级科研院所共建科技创新载体达80家。2010年,专利授权量26484件,比2005年增长5.5倍;实现新产品产值2180.12亿元,新产品产值率由2005年的4.8%提高到2010年的19.36。节能降耗扎实推进。“十一五”时期,全市共完

8、成市级节能技改投资项目695个,年节能折标煤约105万吨左右。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68吨标准煤,GDP综合能耗比2005年末累计下降20%以上,顺利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目标。(二)有利机遇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高端要素向中国转移。西方国家众多跨国公司实行紧缩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人才、科技创新等高端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为杭州企业吸纳国际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国在部分新兴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有望向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国家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决策部署。中

9、央将出台一系列的规划、政策、举措,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杭州作为工业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的城市,科技、教育、人才、体制、资本、环境等优势明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迫切,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基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速。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成为国内外大企业战略布局的重要区域。杭州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将在国内外大企业新一轮的扩张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利于大企业、大项目的引进,获取更大的发展机会。浙江省开展“四大建设”推进经济转型升级。2010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的战略部署,要求杭州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

10、中起到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杭州大江东、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列入省级产业集聚区;杭州装备制造、纺织化纤等5个产业集群列为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杭州42家企业进入全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行列。杭州工业转型升级将获得更多、更大的政策支持。杭州市加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2010年8月,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决策,出台了关于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城区与郊县的产业对接、合作机制,促进城区工业提升,推进县域工业加速发展,从而实现杭州工业均衡、协调发展。(三)问题挑战“十一五”杭州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总量与质量效益始终

11、保持在全国中心城市前10位。但是,也应看到,杭州市工业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产业结构不够优。工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现象较为普遍,企业大多处在产业价值链低端,高端品牌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低。企业实力不够强。我市虽然有2.75万家工业企业,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较少,至今还没有一家年销售产值超千亿元企业。发展平台不够高。全市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开发区的国际化程度与长三角先进开发区比较仍有一定差距,对世界500强、国内大企业和优势高科技企业吸引力不够强。区域发展不够平衡。我市工业总体呈“东强西弱”格局,5县(市)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占全市的比重仅为20%左

12、右。发展后劲不够足。我市工业投资、技改投入增幅连续多年在低位徘徊,近两年引进的年销售产值超百亿元的工业大项目也很少,工业持续发展后劲较弱。发展方式较粗放。我市工业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外延式扩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资源能源消耗较多,投入产出比相对低。“十二五”时期,我市加快转型发展还面临着三方面的挑战:一是发展工业的资源环境瓶颈较明显。按照建设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要求,我市将进一步严格项目环保准入门槛;现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审核面积基本建设完成,部分工业用地由于城市发展需要亟待转换功能,新项目落地难问题日渐突出。二是发展工业的综合成本较高。地价、劳动力等商务成本上涨较快,推动

13、部分特色优势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房价等生活成本高昂,制约创新人才与技术工人等高端要素集聚。三是发展新兴产业的配套条件还有待完善。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我市在科技基础、成果转化、金融保险、法律会计、人才培训、会展物流等产业综合配套服务能力建设上有一定差距,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以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工业国际竞争力为导向,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七大重点产业,加快提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调整优化工业布局,着力推进“工

14、业现代化”九项工程;加快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重要基地,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全省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先行示范区,实现杭州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二)发展原则高端发展。瞄准全省乃至长三角工业发展制高点,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新兴产业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拓展,提升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坚持创新和创意并重,技术创新与设计创新互动,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引导工业企业

15、开展创新,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杭州工业从以“制造”为主走向“制造”与“智造”融合发展。开放发展。深度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和合作,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重点加强与世界500强、中央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集聚高层次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高端要素资源,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提升工业国际竞争力。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发展的倍增作用,深化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和智能化管理;积极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提升作用,加快推进科技服务、工业设计、现代物流、总集成总承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应用,促进工业逐步从制造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集聚发展。把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统筹城乡区域工业布局;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推动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和参与骨干企业配套协作,促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工作取得新突破,形成产业集聚新优势,培育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集约发展。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强化节能降耗,推广应用节能、节水、降耗等绿色制造技术,严格限制新上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项目,建设低碳城市,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合力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