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落花生》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9182439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落花生》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年级《落花生》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年级《落花生》知识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五年级《落花生》知识点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五年级《落花生》知识点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落花生》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落花生》知识点总结.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落花生知识点总结五年级落花生原文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拓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快乐,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我们争着容许:“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我说:“花生的价钱廉价,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父亲说:“花生的好

2、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即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五年级落花生知识点一、生字组词亩m(一亩、半亩、两亩地)播b(播送、播放、直播间)浇jio(浇水、浇灌、火上浇油)吩fn(吩咐

3、、吩示、吩呶)咐f(嘱咐、安咐)亭tng(凉亭、茅亭、亭亭玉立)慕m(羡慕、爱慕、慕名而来)矮i(高矮、矮小、矮矮实实)二、多音字空kng(空地)kng(空旷)辟p(开拓)b(复辟)便pin(廉价)bin(方便)种zhng(种子)zhng(种菜)三、近义词可惜一可惜开拓一开拓居然一竟然吩咐一嘱咐廉价一低廉可贵一珍贵爱慕一爱慕分辨一区分体面一好看四、反义词廉价一昂贵喜欢一讨厌爱慕一嫌弃体面一寒酸希望一绝望五、理解词语开拓:开拓,表示创造新事物、新天地、新事业等意思。居然:就是“出乎人的意料,没想到”的意思。收获:获得成熟的农作物。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嘱咐。爱慕:由于喜欢或敬重而愿意接近。本文指

4、桃子、石榴和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挂在枝头,让人一看见它们就产生喜欢之情。分辨:区分。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榨油:榨,压出物体里的汁液,“榨油”就是榨取含油物体的油分。六、词语搭配开拓(空地)价钱(廉价)(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矮矮)地长在地上(深深)地印在心上七、句子解析1.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即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是父亲对花生的第一次议论。“爱慕之心”:心中产生喜欢、羡慕的感情。这里父亲把花生和桃

5、子、石榴、苹果相比,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的美丽,但它却具有内在的最可贵之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其中“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和“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形成了鲜明的比照,即使是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确实很可贵。不过父亲只提出对桃子、石榴、苹果的客观印象,只是从外表方面将两者做了比较,并没有对其作评价,教学中不要把桃子、石榴、苹果推到另一个极端,作为反面例子来对待。在课文主导内容掌握后,可以允许学生有对事物的多种理解和评价。2.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从外表看很简单,

6、但联络上文,学生会产生疑问:“要像花生”?那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就不好?学生容易把两者对立起来看。确实,桃子、石榴、苹果并非只有让人产生爱慕之心的外表,而实际没有什么用。以现代人的观点看,既外表好看,又有用,当然更好,爱美之心人人皆有。但外表美毕竟不能与内心美相提并论,更看重的当然应该是内心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很引人注目的人更难,但如假设仍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做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仰。教学这句话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分寸,对学生进展正确的价值观引导。3.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

7、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受到的感悟。作者当时虽然年纪还小,但从父亲对花生的评议中,也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并非针对桃子、石榴、苹果等而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别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奉献。八、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我们”一家人从种花生到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2.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作者课文围绕落花生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四部分内容。3.为什么在父亲眼里,花生“不好看但很有用”?这句话中的“不好看”“很有用”提醒了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8、的可贵品质。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谦逊朴实、不计名利、不夸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这是借物喻人的写法。4.最后一段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表达完好。第二句写出了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以及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的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5.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议花生”是详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是略写。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向读者提

9、醒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而不是为了谈怎样种花生、收花生以及花生的味道如何,因此详写“议花生”部分。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使文章主次清楚,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化的印象。五年级落花生教案一、导入新课1.指名三位学生上台写下自己的姓名并说知名字的含义。2.教师板书作者笔名“落华生”并请学生猜想它的含义。3.教师把“落华生”改写为“落花生”并介绍作者许地山。设问:许地山为什么把自己的笔名叫作“落华生”呢?以此导入新课。二、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2.同桌互读,互相指正。3.指名串读,全班交流,说长

10、论短。三、给课文分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考虑: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联络课后练习1)(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2、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四、学习重点段,明白道理1.默读第三段,考虑: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廉价,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把三姐妹说的花生的好处用上关联词说上一句话。2、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无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11、。)(板书:花生 桃子 石榴 苹果)(1)读一读第一处议论,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学习小组讨论。(2)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四人小组讨论。(3)学生交流。适时理解: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B、但凡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的东西都是不好的。C、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果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D、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花生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吗?(板书:藏而不露)(4)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读父亲的话。(5)父亲向我们将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质是为了什么?出示父亲的第二句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12、父亲的话是不是说不需要外表美?(父亲强调的是人要实用,要有内在的美。)父亲的话我们明白了吗?出示“我”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理解“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6)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五、提供辩题练口才1.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2.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辩论,教师做主持人。3.在充分辩议的根底上完成练习。以“我要做那样的人”为题写一二段话,要务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