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误区追求高效思品课堂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9179144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出误区追求高效思品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走出误区追求高效思品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走出误区追求高效思品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出误区追求高效思品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出误区追求高效思品课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出误区追求高效思品课堂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不断地学习、探索、尝试,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纵观几年来浙江省嵊泗县的初中思品教学,可以发现,教师们越来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并努力使课堂生动、活泼。但由于各种原因,也不可避免地走进了一些误区,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下面,笔者仅就自己的所见所闻谈一些感想,与大家探讨商榷。误区一:舍“近”求“远”案例:一位教师上“身边的侵害与保护”,她从网上搜集了很多视频资料,可谓图文并茂,动感十足,其中还有一些触目惊心的事例让学生不时发出惊叹声。但在这节课上,教师却自始至

2、终都没有引导自己的学生思考自己身边是否存在各种侵害,以及由此采取的保护措施,而只是让学生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去分析、思考问题。分析:网络时代,人们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网上丰富多样的素材也为教师备课、教学提供了很多方便。但不管网上的信息素材多么生动,毕竟大多和学生的生活有一段距离,很难让学生感同身受。所以,我们不仅要利用网络优势,更要注重挖掘学生身边鲜活的事例,进行分析讨论,这样更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使他们觉得真实可信,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节课中,教师本应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身边的侵害,以加强防范、侵害的警觉意识,提高应对侵害的各种能力,但由于出示的材料、所举的例子都来自网上,且远离了学生生

3、活,所以学生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关注别人身边的侵害,或许还会认为侵害“与己无关”,因而不能引起他们深层次的情感共鸣,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可见,“舍近求远”是不可取的,但是这种做法却并不鲜见。比如,有的教师明明面对的是海岛渔村的孩子,却总是列举一些以城市生活为背景的事例,导致学生不能理解或兴味索然。又如,教科书上有的案例和插图非常有教育价值,也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却视而不见,不好好利用,一定要到网上找新奇的。这样,多花费了时间却不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由此,笔者认为,教学素材的选取在注重“以新取胜”的同时,还要讲究实效性。所以,尽管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各种信息资源,但最好的、最有意义的德育资源还是在

4、学生身边,来源于学生生活,教师在选取教学素材时应尽量遵循“就近”原则、“便利”原则,切忌“舍近求远”,以免吃力不讨好。误区二:以“偏”概“全”案例:一节初三思想政治新授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按结构分为并列的四块,教师课前按内容精心准备了四道材料分析题。在教学引入后,她把材料分发给学生,要求四组学生每组重点学习、探讨一道材料题(针对一项学习内容),“如果有时间,再稍带看一下其它题目。”学生学习讨论后,教师让每组学生代表起来回答自己所做题目的答案,并点拨、讲解。四组学生回答完毕后,四个要点便完整地呈现出来,教师进行简单小结后便下课了。分析:从这节课的设计来看,教师本意是想摆脱按部就班逐一讲解的模式,

5、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这样的课堂的确不死板且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教师虽然完整地呈现了教学内容,其实质却是每个学生都只重点学习了一项内容,对其他内容的学习最多只是“稍带”。这从知识的掌握来说是非常欠缺的,况且材料题中呈现的只是一些核心问题,很多细节问题却被忽略了,之后教师也没通过任何形式提醒学生注意。所以,这节课每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都是不全面的,从教学设计和效果来看是“以偏概全”。这是一节新课改之前的思想政治课,至今提起来仍有意义,因为在新课改的春风已吹绿大江南北的今天,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已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是,究竟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探究?怎样

6、适时安排学生探究?在探究的同时,还应结合哪些其他方法和手段?怎样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就这节课来说,教师可以先就其中一块内容带领学生学习,待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剩余内容则留给学生在自学基础上互相讨论、探究,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解疑、总结、提升。先“扶”后“放”,先“自主”再“合作”,效果就会好得多,也避免了“以偏概全”。延伸开去说,当下,教师各种各样“以偏概全”的做法还真是不少,虽然“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追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偏离这一目标。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只叫一部分学生回答问题,

7、而常常忽视了角落里一些怯怯的却充满期待的眼神;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教师往往不能做到“三维目标”兼顾;教师常常因为学生某一方面的优劣而对他们全面定性 这样做,要么不能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要么使学生不能得到全面发展,所以不管采用何种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果其做法或结果是“以偏概全”的,那就是低效的、不得当的。误区三:避“难”就“易”案例:在“世界文化之旅”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了伦敦奥运会的宣传片,又播放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大概用了近 10 分钟,之后通过提问“两者有何不同”引入课题。在接下来几个环节中,教师又从多方面向学生呈现有关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视频、图片资料并作了讲解,使学生兴趣

8、盎然地尽情领略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然而,当涉及较深层次的问题 “如何对待文化的差异性”时,教师却只用了寥寥数语带过,既没有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也没出示任何材料进行分析,在匆忙中就结束了教学。整节课只提了些简单的问题,基本是集体回答或干脆自问自答。分析:这是一堂县内的职评比武课,只有两小时的准备时间。课前,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视频和图片的收集上,却忽视了对教材整个框架的有效建构,忽视了对难点的把握与处理,也没有考虑恰当教学方法的运用,其设计可谓是“避难就易”。另外,时间和材料的分配也不合理,导入就用了近十分钟,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呈现资料并讲解,最后难点的处理仅用了几分钟。的确,好看

9、的视频、图片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教学不能只提供浅层次的观赏而缺乏深层次的理性分析和探讨,如果缺乏思维的碰撞,那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能带来什么好处呢?在本节课中,教师更多地是当了一回播放员和解说员,学生充其量是当了一次观众,得到了感官的享受,获得了情感的愉悦,而对知识的掌握却仅停留在“了解”层面。诚然,两小时备课对教师来说是挑战,是对教师功力的考验。但如果我们在平时常常安于现状,备课时光想着用一些新奇、好看的材料去吸引学生,在容易设计的部分大费笔墨、大肆渲染,遇到难题就绕道而走或一带而过,不肯多加思索,不想去尝试突破,那么,关键时刻再怎么“临阵磨枪”都无济于事,而只能“避重就轻”、“

10、避难就易”了。所以,“十年磨一剑”,只有平时严格自律,才会有关键时刻的精彩呈现。误区四:重“教”轻“学”案例:一教师为执教公开课作了充分的准备:精美的媒体制作、精当的案例选择、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连过渡语都经过了再三斟酌。因为一切准备就绪,课堂上,教师自信满满,可是她为引出课题而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遭遇了冷场,学生无一能够回答,教师只好自问自答。教学一步一步地展开,预先选择的案例也确实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围绕每个案例都设计了若干个问题,也许怕学生回答不出,也许是怕时间来不及,教师每次提问后都不忘提示:请看书本第几页第几段,甚至第几行。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每次都很快找出了答案。课上得很顺利,教

11、师刚作好小节,下课铃就响了。分析:教师自以为一切准备就绪,为什么一开始就遭遇了冷场?这是因为她在备课时只备了教材,只备了自己应该怎么说,怎么做,而忽略了“备学生”,没有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只是想当然地来设计教学。本节课,教师在教的方面的确作了充分准备,但她对学生怎么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却几乎没有考虑。设计的问题基本可以直接在书本上找到答案,谈不上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另外,还对问题的答案作了明确的“指点”,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回答出来。通过阅读教科书来摄取知识是学生所需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之一,而教师为了使课上得顺利,却让学生走了“捷径”,没有给他们留下看书和

12、思考的时间,也没有让学生互相之间讨论、商议,长此以往,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这个案例可能有些极端,但类似的做法在不少教师中却普遍存在:常常是“教”的内容和活动丰富多样,而“学”的活动则简单、机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归根到底是学生“学”的有效,所以“重教轻学”必然会影响教学的实效。上述各案例中所体现的教学误区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教师没有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无论采用何种手段和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只有做到“形神兼备”,才不会迷失方向。在课改的路上,我们一刻不停地在探索,有成功、有失败,但只要及时地总结得失,并尽早走出误区,就会让我们的脚步迈得更稳,会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精彩!( 责任编辑:王编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