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分享探究交流的快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9177259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分享探究交流的快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分享探究交流的快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分享探究交流的快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分享探究交流的快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分享探究交流的快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分享探究交流的快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分享探究交流的快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分享探究交流的快乐 内容提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尝试和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激活学生的探究精神为主,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愉快学习,由“学会”为“会学”。从而组建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使其真正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关键词: 数学教学 宽松和谐 探究交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

2、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同时新课标也要求我们教师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教师的教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多给学生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大

3、胆尝试和探索,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组建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使其,真正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结合教学实践,将自己的做法整理如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与掌握某一对象、活动、现象等有情感的倾向,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也就是说学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对学习感兴趣,并表现的积极主动,以坚强的意志参与自主性学习活动。 从教育心理学中我们知道:少年儿童都有在自己喜欢的生动情境、有趣活动中易于接受主观形象事物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

4、境,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景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从而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用课件出示情景图。先让学生说一说情景图中的三角形,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说一说生活中有那些物体上有三角形,接着出示老师收集到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电视接收塔上的三角形、铁桥上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上的三角形、晾衣架上的三角形等。然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角,在角两边上分别取一定的长度,就得到了两条线段

5、,再把这两点连接起来,让学生观察得到了一个三角形。最后学生仿照老师的画法画出了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引起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的思考。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作用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究,实施愉快的学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的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

6、学习方式的改变,从根本上实现了数学教学中心的转移,它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也得到了重新的确认。要让数学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每个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愉快学习,快乐地成长。1、质疑问难,激发探究著名教育家苏霍姆利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所以教学中要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探索者,结合知识的特点和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创设一种有意义的、富有挑战与激情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从内心的真实需要出发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质疑,努力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他们创设

7、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一旦学生从内心的真实需要出发,提出了有价值的可供探究的问题,他们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就会最大限度调动起来,学生就会充满激情地投入到自主探究的活动中。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2、自主学习,独立探究。 “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而自主学习又是整个探究的重点。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几何

8、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及性质的过程,从而获得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逐步达成数学化、严格化和形式化。如在“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自己去找到三角形的特征吗?”学生就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其实,我在课前给学生先布置了任务,每人设计一个“三角形”,全班同学回家后纷纷行动起来,用硬纸片,图画纸等材料,仿照三角形制作起来,有不懂的地方请家长辅助制作,学生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课堂上,学生拿出了自己亲手制作的三角形,很快说出了三角形的概念和特征,对答如流;探究三角形的特性时,学生动手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木框,亲身体验三角形的稳

9、定性,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探究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每个小组的桌上放有不同长度的5根小棒,学生随意拿3根小棒摆三角形,动手操作后,发现随意拿3根小棒不一定都能摆出三角形,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出三角形的3根小棒,寻找原因。再次动手实践,进一步探究3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出三角形,老师给每小组分给一组小棒(单位:厘米):一组:3、2、6、,二组:3、3、6,三组:4、5、6,四组:4、4、6,学生动手操作,并做好记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因而,在探究认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后,学生通过一定的练习,理解和认识了规律,再引导学生向纵深发展,探讨不能

10、围成三角形的小棒长度的变化,学生通过对错误的再 认识,更深层地体会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规律的含义,更进一步体会和理解了“任意”两字,收到了好的效果。这样,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靠自己的实践获取了新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发扬民主,促进数学交流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合作与交流。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与交流,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围绕探究的核心问题,分组开展合作学习,最后再进行集体交流。学生在共同探究中可以进一步完善、丰富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数学在信息社会中应用广泛,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数学能够用非常简明的方式,经济有效地、

11、精确地表达和交流思想。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在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尽相同。作为老师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思考、解释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思维水平。如“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中,老师首先出示小明上学路线的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学生纷纷发言,得出了三条路可走的路线:一条是小明从家经过邮局到学校,二条是小明从家直接到学校,三条是小明从家经过商店到学校。想一想,在这三条路线中哪条最

12、近,为什么?分小组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小明从家到学校”这条路最近,一部分学生说这条路是一条线段,另两条路是由两条线段合起来的,另一部分学生说走这条路节省时间。接着,老师让学生观察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连线,学生很快反应到三地连线近似于三角形,另外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连线同样也近似于三角形,那么,学生很快发现:走过的路线是三角形的边,有的学生说,以小明家直接到学校这条路,走的路线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其余两条路线走的是三角形另外两条边的和。走三角形一条边路线较短些。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质疑是不是所有三角形都有这样的关系?学生经过多次实践,各小组成员汇报了自己的发现:不能摆出三角形的情况是两条边

13、之和等于第三条边、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能摆出三角形的情况自然是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最后,让学生利用这一个规律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有的学生说,因为时间紧迫,必须选择最短的路程去上学,可以不迟到;有的学生说,如果有时间的话,多走走路,可以锻炼身体等等。因而学生通过交流,学会了运用数学语言、方法去思考、解决和解释问题。 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为其提供各种各样的锻炼机会,保证充足、自由的锻炼时间,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主角”,是“主人”,才能更有兴趣、更有信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教学中老师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探究、交流的机会,学生通过互相帮助、分工合作,互相激励促进。形成面对面的互动,使学生在交流中拥有发言表现的机会和时间,逐渐体会到在群体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 总之,只有在平等和谐氛围中,学生才能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所以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激活学生的探究精神为主,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愉快学习,真正由“学会”为“会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