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175939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锥的体积》说课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锥的体积说课稿趣生疑,疑促做, 做中出真知!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中圆锥的第二课时。也就是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首先说一说这节课的内容。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最后一个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又学习的一种新的立体图形.(播放课件)圆锥的体积也是在学习过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积的基础上的又一个延伸,也为以后学生系统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播放体积公式课件) 2、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 学生已经对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有了清楚的认识,知道了圆柱体积的计

2、算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具体问题,且经历了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具有了初步的类比思维意识 .绝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 力比较强,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因年龄特点,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3、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所述我制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求圆锥的体积;过程与方法目标 : 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 ,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 ,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 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4、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目标

3、,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5、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空心圆柱、圆锥容器、装有水的水桶.二、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 发现法、实验操 作法,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4、.”因此,我在课堂上设计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 动手操作能力。三、说学法有句话说的非常好“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因此我在讲求教法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 学法的指导。1、实验转化法有些知识单凭解说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过实验,反复操作 ,才能深刻领悟其中的内在奥秘。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我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首先,让学生做好操作的准备;其次,告诉他们操作的方法步骤

5、和注意点;第三,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比较、发现、总结。这样通过实验操作推导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培养了学生观察比 较、交流合作、概括归纳等能力。2、尝试练习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本节课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解答,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四、说教学程序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程序: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利用复习圆柱、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为新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通过以旧引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圆锥与圆柱的联系,而且还能

6、体验得到新知 的亲切,从而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2、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很多同学都喜欢吃冰淇淋,你们看,冰淇淋蛋筒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圆锥形蛋筒能装多少冰淇淋呢?(板书课题)怎样求它的体积?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的体积来求?转化成什么图形最合适?猜猜看?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 个问题。(通过一系列问题聊天,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引出课题)3、实验操作,探究新知。这个环节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实验操作学生通过刚才的谈话已经迫切希望通过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所以学习兴趣盎然, 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投入到实验中。1 、我准备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容器 ,先让学生们自己观察两个物体的

7、联系,引导他们说出等底等高.(此过程我会拿着两个容器到学生中去让他们不仅仅能看到还能摸一 摸,从而更直观的感受等底等高。)2、质疑生趣我会抛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说如果把圆锥倒满水然后往圆柱里放,几次能把圆柱也放 满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大胆猜测)3、动手操作,实验出真知带着疑问、猜测做实验。请两组学生进行操作,其他学生一起帮他们做记录。实验 结果就是三次能装满。(播放课件演示实验过程)4、反复质疑,实验解决是不是所有的圆锥都是正好用三次就倒满这个圆柱呢?(强化对等底等高的理解,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这时拿一个小一点的圆锥容器继续做一次实验。实验证明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装满水往圆柱里倒需要三次。第二

8、步:推导公式1、讨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充分交流。最终达成共识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 3 倍 ,即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 这时我利用 多媒体演示圆柱容器里的水体积的分解,再次肯定学生自己的观点的准确性。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计算公式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示课件) V 锥=1/3 SH本步骤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新知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 维能力,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突出教学重点。4、尝试练习,巩固提高.以上两道题,指名学生板书解题过程,集体订正。及时把探索到的新知应用于实践,教师从中得到教学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内容

9、,学生体验到“再创造与“成功”的喜悦, 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5、拓展深化,综合运用工地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沙堆。你能想办法算出它的体积吗?说说测量和计算的 方法。练习设计从基本题入手,过渡到变式题,发展到综合题,引伸到思考题 ,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练习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评价反思,自我提升课末,我通过聊天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评价 ,梳理本课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巩固本课教学内容。以下就是我进行的话题。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这里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归纳所学知识内容、学习 方法,能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

10、生掌握学法。对自己和别人你有什么话要说?让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进行 评价,能强化自信、自立、自强意识,激发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布置作业:练习四的有关练习。适量的作业可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五、板书设计根据本课重难点和学生认知特点,我设计了简洁明了而又形象直观的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体现了新知的形成过程,又显示了具体的解题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形象直观。六、教学反思1. 要联系生活学数学。在教学中我深切的体会到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就一定要让他们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应用于生活.要让学生爱数学就先让他们爱生活。这就需要 我们在备课时不局限于教材,要结合生活实际去备课.2.教师一定要敢于给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空间 , 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大胆猜想 -实验验证 -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让他们的才能与智慧得以施展 , 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生成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3。学生课后反馈上来的问题是计算问题很大,公式会用但是计算出现问题了,以后 要多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强两点我简单的概括了这节课我的理论支撑和设计构想,第三点是课后学生反映出 来的问题.)本节课我的设计体现了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数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运 算能力及推理能力等几方面.初步探究中,效果还需有待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