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盟河北省藁城一中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175599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联盟河北省藁城一中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名校联盟河北省藁城一中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名校联盟河北省藁城一中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名校联盟河北省藁城一中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名校联盟河北省藁城一中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校联盟河北省藁城一中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联盟河北省藁城一中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试卷分卷和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1、 答题前请务必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案页相应的位置。2、 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上。 卷 阅读题(共72 分)一、科技文阅读(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白日梦”白日做梦,一向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义词。殊不知,常作白日梦的有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凡夫俗子和超尘拔俗者。一个懒汉,每当他穿过荒野总是幻想能踢到裸露在地表上的一块黄金而成为富翁,这便是典型的世俗白日梦;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则往往是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的发酵。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都是一些杰出的醒着做“梦”的人。牛顿就是这种人。他因看到

2、苹果落地而联想到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联想到苹果的加速度同月球的加速度是同属一类的观念,发现重力仅仅是万有引力的特例。牛顿作这一从地到天的联想需要有何等宏伟的想象力啊!在常人看来,那仿佛是疯狂,是幻觉,是梦中才会出现的情景。物理学的理想实验按其性质也是绝妙的“白日梦”。惯性定律就是一个。因为它不能直接从现实世界中的实验得来,只能从观察中再根据想象和推理作出。我敬爱爱因斯坦,就是出于我把他看成是个白日梦幻者理想实验大师的缘故。艺术作品的“白日梦”性质更突出。浪漫派诗人、音乐家和画家爱梦幻世界远胜于爱现实世界。艺术世界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哲学

3、家也是醒着做白日梦的人。老子的梦是有关宇宙的本原和根本法则,即不可捉摸的“道”。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被捆缚住、只能朝前看的囚犯。其身后有一堆火,他们只能从墙上看到自己和身后物体的影子,并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当一名犯人逃到阳光底下,第一次看到真实的世界时,才认识到他过去一直被影子所欺骗。真正的哲学家正是从洞穴中逃到真理阳光下的囚犯。精神病患者的幻觉症也是一种白日梦。那么,它同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有何不同呢?区别之一是:前者是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过程。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创作是从现实世界出发最后又能落脚到现实世界。当舒曼的梦幻曲一回到现实,萦绕在千万人的心坎,人们即能分享到“来

4、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的美感和魅力。精神病患者自认为是女皇的幻觉则是不能实现的,别人无法同它发生共鸣。 (选自赵鑫珊哦,美丽的“白日梦”)1.下面对文中“白日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白日梦”分为世俗白日梦和超尘拔俗的白日梦,做前一种梦的是凡夫俗子,做后一种梦的都是第一流的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B.“白日梦”从前是个带有嘲笑、挖苦和讽刺意思的贬词,而现在只用于指美丽的幻想。C.柏拉图将人比作洞穴中的囚犯,他们始终把影子当成实在的,一直被影子所欺骗,是从不做“白日梦”的人。D.“神六”科学家设计飞船邀游蓝天的构想就是第一流的“白日梦”。2.下面对“前者是不可逆过程,后者是可逆

5、过程”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逆的,而精神病患者的白日梦是不可逆的。B.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白日梦都是可以实现的,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是不能实现的。C.“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具有魅力,能给人美感,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不具有魅力,也不能给人美感。D.“可逆过程”的白日梦都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而“不可逆过程”的白日梦却不能使别人同它发生共鸣。3.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做超尘拔俗“白日梦”的一流的科学家必须有极强的观察、联想、想象、推理能力。B.“梦幻世界”就是“艺术世界”,它比现实世界好,因为它更富于理想性,更接近人所追求和向

6、往的境界。C.无论超尘拔俗者还是凡夫俗子都会做“白日梦”,只不过凡夫俗子所做的大多是“黄金美梦”。D.超尘拔俗者的“白日梦”往往是不太被常人理解的,却常常是创作活动的发酵。二、古诗文阅读(4-13题,共41 分 )(一)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9分)4、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籍何以至此? 而燕国见凌之耻除矣 何为其然也?玉斗一双,白璧一双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夫晋,何厌之有? 毋从俱死也 凌万顷之茫然謇朝谇而夕替 有碑仆道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客有吹洞箫者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而今安在哉?高余冠之岌岌兮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A / B /C / D /5、下列加点

7、字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是( )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齐彭殇为妄作 以此下心意 雨雪霏霏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火尚足以明也 长余佩之陆离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素善留侯张良A./ B. / / C./ D. /6、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女也不爽 缺少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确实便利此月内 方便 引以为流觞曲水 喝酒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五日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不及(荆轲)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现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于是,就沛公起如厕 到,往 既至秦,持千金之币物 礼品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最终 所以游目骋

8、怀 的原因A. B. C. D.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711题,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6分,共14分) 石钟山记 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

9、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10、。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释:函胡:通“含糊”,重浊而模糊。 桴:鼓槌。 栖鹘:宿巢的老鹰。噌吰:形容钟声洪亮。 涵澹澎湃:波浪激荡。 窾坎镗鞳:击物声和钟鼓声。7、对下列文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微风鼓浪 鼓:振动,这里有激起的意思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虽:连词,即使。B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徐:慢慢地。 自以为得之矣 以为:认为。 C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往,赴,动词。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危险。D 至莫夜月明 莫:同“暮”,傍晚。 空中而多窍 窍:窟窿。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

11、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徐而察之 汝识之乎周景王之无射也 A、用法相同,用法相同。 B、用法相同,用法相同。 C、用法相同,用法相同。 D、用法各不相同。9、下列句子中,属于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A、今以钟磬置水中B、古之人不余欺也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D、得双石于潭上10、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带有调查、考辨性质的游记。作者之所以想要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只不过是对李渤的观点有所怀疑。 B、月夜来到绝壁下,作者看到的景象和听到的声音令他觉得心惊肉跳,甚至一度产生了动摇,想要放弃此次行动,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C、作者

12、认为石钟山名字的由来,是由于微波冲击石洞和风浪冲击大石的小孔而发出了类似钟鸣之声。这和郦元的看法倒颇为接近。 D、作者并非单纯记游,而是将月夜游江提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悟出“事不目见耳闻”就不能“臆断其有无”的道理。11、翻译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6分)(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4分)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2分) (三)诗歌阅读1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 1 )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都把 与 作为主要意象。(每空1分)( 2 )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并作简要分析。(5分) (四)名句名篇填空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小题1分)(1) ,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2)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