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工作总结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17439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扶贫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扶贫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育扶贫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育扶贫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育扶贫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扶贫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扶贫工作总结(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教育扶贫工作总结积极贯彻教育惠民政策,不断加大济困助学力度。在全面贯彻义务教育“一免一补”普惠政策的同步,全力做好困难幼儿补贴、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补贴、中档职业教育助学金和免学费、贫困高中生补贴以及贫困准大学生补贴等工作。下面,小编为人们提供教育扶贫工作总结,欢迎参照! XX年教育扶贫工作总结一:为掌握全县农村教育工作实情,提高教育扶贫实效,教育局积极开展进乡村、进学校、进家庭“三进”活动,就教育精确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进一步摸清了全县教育特别是贫困山区学校办学状况,并就如何有效实行教育精确扶贫进行了思考。 我县是典型丘陵地貌,大部分学校为山区学校,典型特点是“点多、面广、人少、路远”,

2、即教学点多,学校辐射面广,学生人数少,交通不便。全县既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所,其中乡镇初中2所、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乡镇中心小学25所、村级小学(教学点)216所(个);全县在校学生人,其中乡镇在校学生*人,农村小学适龄小朋友入学率1%、小升初比例%;既有农村幼儿园*所(公办5所),村小附设学前班14个,在园幼儿*人,农村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 近年来,我县从着力改善农村特别是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农村师资队伍和做好扶贫济困助学工作入手,不断提高农村学校办学品质,增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实行教育扶贫工作。1不断加强农村学校基本设施建设。 0X年以来,我县先后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教育园区建

3、设、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农村公办学前教育和全国营养餐工程、农村单薄学校食堂改造等5个试点县,争取到项目资金个多亿,先后改扩建学校校舍万平方米,装备学校图书万册,实验器材、音体美教学器材和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等万件,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先后有4所学校被义务教育合格学校;改建增设村小附属学前班89个;建设教师周转宿舍1万多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山区学校教育教学条件。 2.着力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近三年来,全县招聘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所有分派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步,组织选派了近百名城乡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偏远地区学校、单薄学校支教援教,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援助农村学校开展兼职

4、授课和教学交流活动,为农村学校教师进行示范指引和传、帮、带,有效提高农村教师师能素养。 3全力开展扶贫济困助学工作。 积极贯彻教育惠民政策,不断加大济困助学力度。在全面贯彻义务教育“一免一补”普惠政策的同步,全力做好困难幼儿补贴、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补贴、中档职业教育助学金和免学费、贫困高中生补贴以及贫困准大学生补贴等工作,仅20X年发放各类助学资金*万元,受惠学生*多学生,解决了众多贫困学生读书难问题。 4努力倡导社会捐资助学。 在认真实行好政府层面的教育惠民政策的基本上,广泛宣传扶贫助学工作,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捐资助学的良好氛围,积极倡导行政、企事业单位与社会爱心人士开展慈善助学活动,汇聚社会

5、正能量。据不完全记录,年来,先后接受社会各界义工组织、爱心人士捐资建校助学金30多万元,其中助学金26多万元,惠及学生近000人次。 从调研状况来看,某些农村特别是贫困村教育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制约着脱贫致富的进程。 1.部分村级学校基本设施单薄、设备匮乏。 基本设施单薄。全县农村小学有B、C级危房13万多平方米,大部分都集中在村小和教学点,其中相称一部分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砖木构造瓦房,建设原则低,属于C级危房;配套设施差,生活用房、运动场地等紧缺。如,江口优新小学和河坑小学教室、教工宿舍等均为80年代建造的砖瓦房,现仍在使用。 教学设施匮乏。对比省定原则,全县边远乡镇特别是贫困村的学

6、校教学设施缺口很大,其他5所学校教学仪器配备不完善,课堂教学基本还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模式上。简陋的教学条件和落后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教育需求,许多家长不惜花重金将子女转入城乡学校寄宿或者租房陪读,这在无形中增长了边远村群众的教育开支,教育成本的增长在某些贫困山村则直接导致了某些孩子的辍学。村级学校教师普遍年龄老化、构造失衡。由于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山村学校位置偏远、工作条件较差,大部分年轻教师不乐意到村小和教学点任教。目前重要是本来民办代课转正教师,或家在本地的中年教师在支撑村级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这部分教师大部分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教学措施比较老式,基本为初高中学历。同步,农村边远学校教师学科

7、构造不合理,“教非所学”问题突出,诸多村小都没有专职英语教师,或由其她学科教师兼任,或由中心小学派员走教。 3.扶贫助学政策针对不够强、缺少精确。既有“一免一补”、困难寄宿生补贴、学生营养餐等扶贫助学政策,带有“普惠性”,缺少精确性,有“撒胡椒面”的现象,并且原则不高,如贫困寄宿生补贴,受助率达30多,这其中相称一部分非属贫困学生或者说非属特别贫困学生;同步,由于受助面偏大,导致人均受助资金偏少,小学为00元/学期 XX年教育扶贫工作总结二:根据天祝县有关精确扶贫教育支持筹划的实行方案和县扶贫攻坚协调推动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规定,教育局精心安排,狠抓贯彻,精确扶贫工作获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进

8、展状况报告如下: 全县既有各级各类学校160所,其中职教中心1所,高档中学1所,完全中学所,独立初中10所,九年制学校6所,完全小学64所,小学教学点0个,幼儿园36所;寄宿制学校9所;双语学校23所;教学班1081个。在校学生26097名,其中职中22名,高中545名,初中6219名,小学100名,学前班687名,在园幼儿3名,特教班学生1名,学习双语学生120名;寄宿生 0365名。教职工32名,其中专任教师302名,从事双语教学的专任教师11名。截至目前,精确数据大平台中全县各乡镇各学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809名,其中学前教育幼儿1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5名,高中学生136名,中职生21

9、8名,高职专科生749名,一般本科生90名。 (一)扩大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机会。 一是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不断满足贫困家庭适龄幼儿入园需求。充足运用中小学布局调节后的富余资源及其她安全、优质的可运用资源,在贫困村新改建幼儿园。20X年,我县共投入资金40万元,新改建松山镇阿岗湾村、松山镇鞍子山村、哈溪镇西滩村、华藏寺镇周家窑村4所幼儿园,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同步投入设备配备资金2万元,为所幼儿园购臵了教具、玩具和图书。其中,周家窑村幼儿园被列入了我县20X年精确扶贫贫困村幼儿园建设,投资140万元,建筑面积340平方米。配合县人大完毕了对城区部分幼儿园和哈溪等11个

10、乡镇中心幼儿园及村幼儿园的视察工作,县幼儿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评估验收,对西大滩幼儿园进行了综合督导,对打柴沟、哈溪镇幼儿园进行了督导回访,在全县各幼儿园开展了“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招聘农村幼儿园教师53名,有效解决了学前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加大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力度,举办了学前教育新教师岗前培训,选派12名骨干教师赴北京、兰州参与了培训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目前,全县学前一年、两年、三年幼儿毛入园率分别为%、%、%,比上年分别提高了、个百分点。 二是全力实行原则化学校建设工程,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按照就近、以便的原则,科学布局学校,优先办好贫困村教学点,保障农村小朋友就近入学。根据天

11、祝县有关精确扶贫教育支持筹划的实行方案安排,我县2X年精确扶贫义务教育阶段建设项目为9个贫困村校舍建设工程,项目投资1047万元,其中:校舍建设项目项,建筑面积2574平方米,操场建设项目6项,建筑面积2059平方米,目前已所有完毕建设任务。实行“全面 改薄”项目105项,投资8万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教学及辅助用房、生活用房27176平方米,运动场万平方米;为116所中小学和教学点配臵了学生用床、课桌凳、食堂设备、安保设备及音体美术器材和图书。全县农村学生宿舍所有实现水暖供暖,使冬季取暖更加温暖、卫生、安全。20XX年我县作为全省“全面改薄”项目现场推动会观摩点进行了观摩,并在推动会上作了交

12、流发言,人民日报等18家媒体对我县“全面改薄”工作做了宣传报道,全面改薄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p#分页标题e#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以实行“全面改薄”项目为契机,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贯彻县政府教育为民办实事项目,投资约273万元,为中小学配臵“班班通”设备1套,计算机2246台,录播教室10个,实现了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和计算机教室全覆盖。组织全县333名教师参与了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评比县级“优课”15节参与国家、省、市级“优课”评比。1名教师的教学案例被推选为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教育局在20XX年度全国

13、基本教育信息化应用广州现场会和省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交流发言。民族中学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为全国五个分会场代表之一作了交流发言。副省长郝远在视察时,对我县基本教育信息化工作获得的成绩予以了充足肯定。四是建立教育精确资助体系,提高贫困学生就学保障。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建档立卡工作,督促、指引各乡镇完毕了精确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教育扶贫信息的采集和系统录入工作,建立了8509名学生的电子信息档案,受益学生占全县贫困人口460人的。构建起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到户、到人的教育精确资助体系,进一步明确资助项目及原则,保证所有贫困家庭子女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全县九年义务教

14、育巩固率达到%,比上年提高了个百分点。将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筹划专项补贴原则从每日3元提高到4元,贯彻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筹划专项补贴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贴万元,学校公用经费193万元,一般高中“三免一补”万元,中职生减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万元。为302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贷款万元,为1117名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金万元,其中,为24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贯彻资助金万元,为5名一般高中学生贯彻资助金万元,为 2名中职生贯彻资助金万元,为381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贯彻资助金万元,为56名学前一年教育幼儿贯彻资助金万元。免除80名贫困家庭幼儿学前教育的保教费万元,为进入12

15、1名省内高职(专科)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费和课本费万元。 (二)精确对接贫困家庭脱贫需要开展招生扶贫。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公开、群众监督”的招生工作制度,充足运用新闻媒体、网站、致家长的公开信、招生工作征询电话等渠道,积极宣传各项招生政策规定。在高考前组织召开招生工作会议,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解读各项招生政策,安排部署招生工作,使各项招生政策进一步人心。二是贯彻各项招生扶贫政策,认真做好招生工作。2XX年,我县贫困地区专项招生筹划、地方高校农村生源专项招生筹划共录取考生4人,精确扶贫专项筹划录取农村考生8人,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单独招生和推荐直升招生筹划录取考生32人。藏区“

16、9+3”中职免费教育项目录取初中毕业生1人。在中职生“单考单招”中106名学生被高职院校录取。中职生对口升学考试中44名被省内外高等院校录取,3名艺术生被对口院校录取。职教中心招生中职生00名。 (三)加大贫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一是在教师职称晋升、荣誉奖励和绩效工资分派上向贫困村小学和教学点专任教师倾斜。今年有8名教师聘评了中高档职称,72名教师晋升中级、初级岗位级别,其中农村教师占80%。二是实行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合计投入865万元,修建教师周转宿舍322套,进行简朴装修并配备了基本生活用品,有效改善了农村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三是贯彻乡村教师岗位津贴,为1名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