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艘轮船与化学之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172631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艘轮船与化学之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一艘轮船与化学之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一艘轮船与化学之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一艘轮船与化学之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艘轮船与化学之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艘轮船与化学之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艘轮船与化学之家生于一八一八年的徐寿 ,系江苏无锡人 ,五岁时父亲去世 ,家庭经济不太富裕的他 ,受了太平天国的影响 ,放弃了科举考试的八股文 ,转而研究自然科学 ,大约在一八五五年之后 ,徐寿到了上海 ,在一本叫?博物新编?的书里 ,看到了记载有氧气、氢气等方面的知识 ,使他学到初步的化学知识。从接触化学开始 ,徐寿就十分重视化学案验。他回到无锡的老家 ,找了一些仪器和药品 ,不但做了?博物新编?里所介绍的实验 ,还触类旁通地另做了一些化学实验。一八六二年三月 ,清朝皇帝要曾国藩推荐“能晓制造与格致之事考(当时还没有科学一词 ,格致就是指现代讲的科学) ,徐寿就是其中的八人之一 ,几年后

2、 ,他在安庆制造了我国的第一艘轮船。徐寿具有科学的信念 ,又是一个老实朴素的人 ,生活很节俭 ,但买起伙器和药品来 ,却又舍得花钱 ,一八六七年 ,他被派到上海的江南制造局 ,八四十九岁到六十六岁逝世的十七年间 ,做了大量的编译工作 ,除了十五部译著以外 ,还写了许多论文发表。一八七四年 ,徐寿与几个爱好科学的朋友一起 ,在上海成立了“格致书院 ,举办讨论会 ,讲演会 ,还演示过一些实验 ,专门研究科学 ,很象现在的科学学会。对于我国现代化学的开展 ,徐寿有四个方面的奉献:首先是用音译 ,解决当时已经知道的六十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 ,为我国的元素命名打下了根底。除了少数元素的名称有变动外 ,大多

3、数元素的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如钠、钾、钙、镁、锌、钴、镍、锰等) ,对有机化合物 ,他也采用了音译的方法 ,在化学术语方面 ,当时将现代的“原子称为“质点“元素称为“原质;“原子量称为“质点率等等。其次是他将零星的化学知识系统化 ,他最早编译出版的?化学鉴原?是一部普通化学方面的书 ,专讲化学的根本原理和重要元素的性质 ,这部书的影响最大 ,曾风行了三、四十年之久 ,?化学鉴原续编?专讲有机化学 ,?化学鉴原补编?专门讨论无机化合物 ,?化学考质?的内容是定性分析 ,?化学求数?的内容是定量分析 ,?物体遇热易改记?系物理化学方面的初步知识 ,加上徐建寅译的?化学分原?和汪振声译的?化学工艺?

4、这八部书 ,已经概括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化学知识主要内容。徐寿的译著 ,传播了当时已经发现的系统的化学知识。当这些新兴的化学知识传到了日本 ,引起日本科学界的重视 ,还先派了柳原、前光等人前来向他学习。十九世纪末期 ,清朝的政治腐败到了极点 ,徐寿为代表的一些人传播的科学知识 ,给一些抱着改进主义梦想的知识分子灌输了科学道理 ,有助于我国社会思潮的进步 ,当时 ,改进派的急进分子谭嗣同著的?仁学?一书 ,就引用了徐寿翻译的原质和质点的理论来说明他的哲学思想 ,这应是徐寿的第三项奉献。徐寿传播的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 ,有助于中国近代工业生产技术的形成 ,理应是他的第四项奉献 ,特别是轻工业方面

5、,有些青年资本家看到了徐寿编译的化学新书后 ,在上海从事肥皂、火柴、化装品方面的生产 ,于是 ,一些小型的化工生产在中国开始。徐寿是自学成才而又很有成就的知识分子 ,他编译的百多卷科技书籍 ,推动了近代化学在我国的传播 ,他的次子徐建寅也是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知识的 ,是他的主要助手 ,又是我国第一中研制无烟火药的人 ,不幸的是 ,在一次试验中被炸死 ,他的第三个儿子徐华封 ,也在江南制造局任职 ,并在其父的建议下成立的“工艺学堂(我国最早设有化学专业的学校)里任教 ,他的学生中有许多人成了我国的知名的实业家 ,他本人也曾在山东淄川矿厂提炼局提炼过铅 ,后来又在上海开设广艺公司制造肥皂 ,最后在格致书院任教 ,主要讲授化学知识 ,在格致书院 ,保存有徐寿大量的科学仪器和机器 ,“黄鹄号机动船模型 ,自制的照相机以及他们父子三人的遗著稿 ,不愧为中国的化学之家。徐寿的后代中 ,有很多人都是科技人员 ,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工作 ,一九八四年中国科技史学会在无锡举行纪念徐寿逝世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时 ,有些徐寿的后代前来参加了会议。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