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推进教育率先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行动计划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9169569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肥城市推进教育率先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行动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肥城市推进教育率先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行动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肥城市推进教育率先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行动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肥城市推进教育率先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行动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肥城市推进教育率先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行动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肥城市推进教育率先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行动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肥城市推进教育率先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行动计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肥城市“推进教育率先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行动计划(2011年9月日)为贯彻落实2011年“全市庆祝教师节暨创建省教育工作示范市表彰大会”会议精神,推进教育事业率先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鲁教财字20119号)、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鲁教基字200720号)、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教职成20106号)、泰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行动计划、建设美好肥城行动纲要(20112013年)肥城市国民经济

2、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制定本行动计划。一、实施意义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市创建成功后,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推进教育率先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的重大决策,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加高远的奋斗目标。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生产力。在教育上抢抓的机遇是最大的机遇,在教育上赢得的发展是最具价值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争先,教育发展必须率先。实施“推进教育率先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行动计划,是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行动,是打造中国桃都、建设美好肥城的迫切需要,是科学合理优化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缩小城乡

3、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桃都百万人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享受均衡优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我市创建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市,教育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层次。站在新起点,放眼省内外,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更快的速度在全省全国率先发展,为肥城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30强”,提供强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二、目标规划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科教兴肥”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育人为本、公平普惠、特色兴校,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

4、高标准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提升教育质量,切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优质均衡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2、实施原则科学规划,率先发展。认真处理好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社会各项事业、教育内部各类教育、短中长期教育发展目标、教育继承与发展等各种关系,本着“目标具体化、任务项目化、落实责任化”的原则,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办学,运用现代办学理念,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统一标准,全面提高。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试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改造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在实施行动计划过程中,要面向每一所中

5、小学校,确保办学硬件、软件都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认真对照关于对肥城市创建省教育工作示范市验收的反馈意见,再完善、再促进、再提高。重点突破,分步实施。为确保教育率先发展,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突出教育质量、队伍建设、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标准化学校建设和资金保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合力推进。本计划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市镇政府分级负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确保行动计划顺利实施。3、目标任务总体目标2012年完成“山东省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顺利通过验收。2013年争创山东省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争创全国学前教育工作先单

6、位。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20年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近三年,基本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结构合理、相互沟通、开放灵活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与市场经济和教育发展规律相适应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创新体制;基本形成全面发展、德育为先、质量领先、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运行模式;基本形成教育与经济、社会、科技紧密结合,有效互动的发展机制;逐步实现教育思想、目标、内容、结构、设施、手段和队伍的现代化,教育综合实力在泰安领先、居全省先进行列,与“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30强”相匹配,树立起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现代化品牌。具体目标1、高标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2013年,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

7、到97测上;2015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8%泰安市级以上规范化园所达到70%以上。2、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到2015年,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巩固率、初中入学率保持100%的水平,初中巩固率提高到99%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实现高标准均衡发展和完整意义上的义务教育。3、优质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到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以上,位居泰安市前列;教育质量在泰安市领先,居全省前列;保持普、职协调发展,中职与普高招生人数大体相当,确保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与全市经济发展相协调。4、提高教育普及程度。201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以上,新增劳动者就业前

8、接受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率达到95%以上,民办教育、社区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老年教育等各类教育普遍发展。社会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关注和保障,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化教育。5、加快名校建设。到2015年,中小学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比例达85测上,省级达30%以上;建成泰安市教学示范校50处、山东省教学示范校8处,建成山东省特色学校5处,争创国家级示范性职教中心;紧紧围绕打造“人文、生态、宜居、精致”城市,所有学校实现园林化。6、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及时更新优化信息化设施设备,搭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教育信息化水平居全省前列。7、全面提

9、升学生综合素质。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德育为先,强化养成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健身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培养造就品行优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新人。&健全教育管理评价体系。到2012年,建立起一整套对镇街、部门、学校、校长、教师有效管理的评价机制和考核体系,逐步实行教师劣汰制和校长末位淘汰制,实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有效激励、有序流动”的管理机制。9、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到2015年,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100唏口95%以上,65%勺幼儿教师、90%勺小学教师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5%勺初中教师达到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10%勺高中教

10、师达到研究生学历水平(含研究生课程班),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10、增加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教育投入体制,依法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三个增长”,到2012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5%上。教育投入多元化机制逐步完善,教育资金投入水平与教育发展相适应。重点任务围绕“推进教育率先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的目标要求,着力加强教育事业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重点实施“十大工程”。1、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大力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实施“三三”

11、管理模式,即全员管理、全程管理、全方位管理的“三全”管理机制和精心育人、精细管理、打造精致教育的“三精”管理策略;实施教育教学巡视制度,对教学常规、后勤服务、学生管理、校园安全等工作进行重点巡视,纳入对镇街和学校的综合考核,使教育教学巡视制度常态化;完善教学视导,丰富教研活动,创新联片教研,深化课堂改革,实施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探索建立有肥城特色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大力开展泰安市建设10所课程改革示范高中学校、初中“双五十强”(50所创新学校,50所个性特色学校)、小学“双百示范校”(100所教学标准化学校,100所特色鲜明学校)创建活动,到2015年,高中、初中、小学

12、分别达到2处、15处、40处,打造一批在全国知名、省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名校。至U2015年,80处完全小学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15处完全小学、20处初级中学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建设省级教学示范校8所,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初中学业考试合格率和优秀率在泰安市领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考质量在泰安市领先、居全省前列;争创国家级示范性职教中心,逐年提升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中级工合格率、就业率2013年分别达到95%96%2015年分别达到97%98%学生参加市县级技能大赛获奖率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力争每年都有参加省级技能大赛的选手。2、德育创新推进工程。坚持

13、以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为本,创新德育思路,强化严细实恒,突出制度、活动和评价,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灵魂塑造为主旨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创新德育机制。构建中小幼纵向衔接、学校社会家庭横向联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机制,强化实施“一把手”负责制、分工领导责任制、一岗双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突出体现德育工作的一贯性、规律性、合力性和重要性。强化德育落实。认真实施中小学德育大纲和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瞄准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一方面,持续抓好学生灵魂塑造。充分利用学科教学、主题班会、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以及开学、毕业、入队、入团、校庆等重要日子,深入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

14、信念等一系列思想道德教育,净化学生灵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爱党爱国、健康向上的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代新人。另一方面,强力抓实学生行为规范。认真学习教育部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到人人皆知、人人尽知、人人熟知,从细节入手,狠抓学生的言行举止、文明礼仪、衣着打扮、安全教育、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着力解决好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吸烟、早恋、闹事、轻生、网瘾、犯罪等突出问题。创新德育途径。充分利用好未成年人实践活动场所、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素质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益性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德育活动;充分发挥班主任队伍、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家长委员会、学生指导中心

15、的合力育人作用,加强学生管理,规范学生行为;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德育活动同时,深入开展“千名教师访万户、师生情谊传万家”家访活动和文明学校、文明班级、文明教师、文明学生“四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具有肥城特色的德育教育品牌。强化德育评价。坚持德育为先,结合学校实际,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标准和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将学生德育考核全面纳入学生成绩管理和发展报告。采取操行评语法、反思评语法、等级评定法、评语定量法等评价办法,增强德育评价的实效性。探索实施德育工作队伍评价办法,定期表彰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课教师、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3

16、、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按照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本着方便就学的原则,根据人口出生及流动规律,对全市教育资源进一步进行优化整合,促进各类教育均衡优质发展。2013年前,建成新职教中心校并投入使用;2015年前,农村中小学逐步向镇街驻地集中,原则上每个镇街建设1处高标准的初中、1处高标准的成教中心校(社区教育中心)、3-5处高标准小学和相配套的社区(村)文化技术学校;在城市东西区各建1处高标准幼儿园和1处初级中学;整合城区义务教育资源,实现城区义务教育一体化;整合全市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在肥城二中、三中迁入城区后,再依托第二职业中专原址扩建1处规模适宜的普通高中,实现高中教育城区化。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规定,布局调整后所有撤并学校的校舍及场地,一律由市教育局统筹管理。4、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认真实施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