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168657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拆掉思维里的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拆掉思维里的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拆掉思维里的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拆掉思维里的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拆掉思维里的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拆掉思维里的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拆掉思维里的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完本文约需39分钟书友,你好。欢迎和我们一起“多读一本书”。今天我为大家解读这本拆掉思维里的墙。经常有读者问我,说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感觉没啥前途,很焦虑,想改变又很迷茫,不知道自己除了现在的工作还能做什么?还有很多年纪很小的朋友,也来问说,做啥都提不起兴趣,总被人说很丧,怎么才能对世界提起兴趣?一些已经在职场很多年的人,会反馈说,知道自己发展受限,是因为自己的缺点和坏习惯,但是经年累月养成的习惯,试了很多方法都改不了。每当这个时候,我一定会给他们推荐这本书。因为你会发现,这些问题之所以会存在,会困住很多人,归根究底是因为这本书里提到的“思维里的墙”在捣乱。作者叫古典,这是真名哈。他的职业就是

2、帮大家做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道路设计。他接触了很多来咨询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的人之后,发现了“思维里的墙”这个始终影响、限制着我们,但又常常被忽视的力量的存在。那什么是“思维里的墙”呢?其实就是一些低效的、错误的心智模式造成的扭曲认知。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心智模式都不太一样。咱俩看同一本红楼梦,得出的理解可能会完全不一样,就是因为我们有着不同的心智模式。不同的心智模型,首先会让我们在海量的信息流中注意到特定的信息。你可能注意到了宝玉黛玉的真挚爱情,我呢,注意到的却是贾府这个高门大户里的权谋宅斗。然后,不同的模型还会让我们对同样的信息做出不一样的解释。比如说,看到金钏被王夫人责骂后跳井,宝钗安慰王夫人

3、,说金钏应该不是投井自杀,是在井边玩,不小心滑倒,才掉到井里了。有人会把宝钗的这番话理解为对长辈的贴心,也有人会把它理解为对丫头们生死的冷漠,对当家人王夫人的谄媚和心机。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特定的心智模型,抓取信息,解释信息,然后搭建起内心的世界。可以说,那个世界是我们的思维认知创造出来的投影,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那就是客观的世界。而所谓的“思维里的墙”,就是在搭建内心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会禁锢我们想象力,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一些扭曲认知。正是因为这些墙只是主观的结论,并不是真正的客观事实,所以,如果我们真的想改变,完全可以通过升级心智模式拆掉这些墙。只是,我们需要首先觉察到这些错误认知的存在

4、,然后意识到我们完全有另外的思维模型可以选择,最后行动起来,突破自身的认知边界。这就是拆掉“思维的墙”的原理。就像徐小平在序言中所说的,拆掉思维里的墙,才能打开梦想的窗,走出生命的困境。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下这本书。一为什么非要拆墙不可在讨论起点相似的同班同学,为什么会在毕业后几年内拉开差距的时候,很多专家会强调:执行力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的确,没有很好的执行力,想法、计划再好也是枉然。就像孙正义说的,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好。但是执行力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其实,执行力是由我们的心智模式,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各位,我们要明白,思维决定行为,而

5、行为决定结局。不改变思维方式、心智模式,去提高执行力,改变人生结局,只会南辕北辙。我记得,有次一个年轻的女孩问我说:“我想去大城市闯一闯,不想年纪轻轻就蹲在一个坑里,过着一眼望到头的人生。可是,我又怕大城市竞争激烈,压力太大,去了找不到工作,最后又灰头土脸地回家。而且我爸妈也不太支持,他们觉得赶紧找个对象,早点结婚生孩子才最靠谱。”类似的咨询很多。你跟她说,既然想去大城市发展,为什么不试试呢,那里机会肯定比家乡多,找到工作不是很难的。她会说,是的,但是我担心自己适应不了那边的快节奏。你说,那就在家乡待下去呀,平淡安稳,压力小不是也很好吗?她会说,是的,但是我害怕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类人。你可以从他

6、们的话中总结出一个公式,那就是“是的,但是”。无论你给他们提出什么建议,他们都可能继续在“是的,但是”句式中循环。所以,我后来就跟这个女孩说,困住你的不是现在的环境,也不是你的父母,而是你的思维。你不想过一眼望到头的人生,不一定非要去大城市,在小城市里也可以找到人生的意义,做一些有趣的事。如果你下定决心非要去大城市,你的父母不支持,那你可以和他们沟通,想办法说服他们。这些都取决于你的思维模式。人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选择的,而且选项往往不只一个,只是你得去思考,你到底想不想选?在每一个让你犹豫的选项背后,你真正害怕的是什么?听得出来,你很想要安全感,但是,如果你能走出自己的思维的墙,很可能会

7、发现外面更安全,而且有趣。其实啊,像这个女孩一样,很多人都被困在自己的思维的墙里。那些说我就这样,我这辈子就这样了的人,其实只是他们懒得去思考他们还可以做些什么。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说的就是,当你拆掉思维的墙,把自己从无形的牢笼里解救出来,很可能会迎来柳暗花明的转变。可无奈的是,我们身边满是不愿意放弃的人。曾经有一个女读者和我聊起她的情感遭遇。她说和丈夫从大学开始相恋,两人在一起六年了,丈夫性情暴躁,常常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家暴的恶习。每次挨打之后,她都想离婚。可是一想到,如果离婚了,前面几年的感情就打了水漂,自己的青春也耽误了,她就又下不定决心。在又一次被打得鼻青脸肿后,

8、她的小姐妹劝她赶紧离婚。她虽然也知道,这段感情已经难以维系下去了,可心里还是舍不得,毕竟两人在一起这么久了。她问我她该怎么办?我说,我给你算笔账,你和他在一起六年,你舍不得这六年的感情,你怕六年的青春都浪费了,但你今年才三十岁,余生还有好几十年呢,这六年和余生几十年的幸福相比,你觉得哪个更重要。她没有说话。过去大半年之后,她又一次找到我说,那天她想了很久,最终做了离婚的决定,真庆幸当时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如今她换了工作,换了城市,简直有种新生的感觉。其实,之前困住这个女读者的,是一种叫沉没成本效应的思维习惯,就是我们在做一个决定的时候,会更多考虑过去的投入,而不是未来的价值。从理性层面上讲,

9、如果你已经损失了,迅速让自己少损失一点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可是,大部分人都会被沉没成本效应迷惑。那些突破了沉没成本效应的人,通常能在未来创造出惊人的价值。比如书里讲到的intel(英特尔)。大家都知道intel生产全世界最好的CPU,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英特尔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存储器制造商。从1968年起,英特尔公司的主要业务和利润都来自于存储器。可从1980年开始,日本的存储器公司异军突起,以难以置信的低价,席卷全世界,把英特尔公司逼到了绝境。1985年,intel在连续六个季度收入下降之后,首席运营官格鲁夫和董事长兼CEO摩尔,不得不坐下来商量对策。如果再想不出好的办法,他们可能就要下台了

10、。俩人痛苦地商量了半天,格鲁夫突然问摩尔说:“摩尔,如果我们下了台,你认为新进来的这个家伙会采取什么行动?”摩尔一愣,想了想说:“他会完全放弃存储器的生意。”是啊,没办法与日本公司抗衡,拼下去也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放弃可能是最好的选择。格鲁夫盯着摩尔看了许久,最后说道:“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走出这扇门,自己动手呢?”这个提议很惊人,也很惨烈,因为这就意味着英特尔公司要放弃自己近20年苦心经营的市场和业务。最后两人还是力排众议,达成了共识:放弃存储器市场,主攻芯片。事实证明,这次自断双臂的改变拯救了英特尔。到1995年,英特尔已经累计生产了1.6亿个芯片,占领了世界80%的PC市场,取得了市

11、场的绝对霸权。试想一下,如果当初他们不能跳脱出沉没成本效应,没能推倒这堵墙,今天可能就没有英特尔这个公司了。事实上,无论个人也好,企业也罢,命运其实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你所做出的每一个选择,迈出去的每一步,都在改写着你的命运。所以,你说我们能不能不拆墙,能不能不求上进?如果那就是你最向往的人生,那当然可以。但是很多人这么问的时候,只是被思维的墙困住了,又懒得挣扎,他们内心比谁都焦虑,他们并不心甘情愿错失原本可以到达的精彩人生。如果你对现在的自己并不满意,那么拆掉思维里的墙就势在必行。只有这样,你才不会错过改写命运的机会。二需要拆掉哪些思维之墙那么,我们的思维中,都有哪些高墙阻挡我们走近成功和幸福

12、呢。第一堵高墙,叫安全感缺失。前面说的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犹豫的提问者,他的纠结,其实就是典型的安全感缺失,安全感缺失的直接后果就是自我限缩。他虽然不想要现在的生活,但又恐惧未来要面对的,因为这份恐惧,他很可能最终哪里都去不了,还是留在老地方,因为这样更有安全感。实际上,不少人在感情和婚姻里也是这样的状态。一些人从小就被灌输一种信念:我需要被人照顾,如果别人离开我,我就很不安全。所以,他们长大后结婚的时候,要么会选身份地位远高于自己的人,要么会选条件比自己差得多的人,因为他们感觉有地位的能给自己带来外在的安全感,条件比自己差得多的人永远不可能抛弃他们。总之,他们会拼命寻找让自己有安全感的伴侣。

13、而且,他们在婚姻里会强烈依赖对方,只不过有的表现在物质上,有的表现在心理上。所以,很多夫妻到了貌合神离的地步,还是不愿意分开,就是有一方因为没有安全感,不愿意撒手,哪怕感情已经不再,也要死死抓住对方。人天生是需要安全感的。只是有的人相信自己的潜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建立了内在的安全感,这样的人就不太容易把外界的改变视为洪水猛兽。而不信任自己潜能的人呢,掌控感日渐萎缩,不能自己生产安全感。而身为人类,本性又迫切需要安全感,他就只好寻求外界的稳定,死死抓住自己能抓住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自我设限,平白给自己造出一个安全感的牢笼。很多人都因为这样成了安全感的奴隶,被安全感所筑起的高墙给囚禁

14、起来。可这堵墙剥夺的是我们的梦想、机会,甚至是尊严。这是思维里的第一堵墙,因为缺少安全感而自我设限。第二堵高墙,叫“不感兴趣”。我们在生活中见过很多人,经常把“不感兴趣”挂在嘴边。他们好像对什么都不太感兴趣,没有特别的爱好,也没什么特长。就是他们经常在做的事,比如上网,看剧,你要问起来,他们也会摇头说并不感兴趣。书里边儿有个例子,有一个男生,大学除了上网,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作者辅导他时问他,听说你经常上网,是对网络很感兴趣吗?他说,这个鬼大学,除了上网还能干啥?作者说,听说你挺喜欢读书的,为什么不去读书呢?他说,因为因为图书馆太远了,不方便。作者笑了,说,我听说网吧好像比图书馆远一些哦。他说,

15、额其实,我也不是那么喜欢读书。作者又问,那你有什么兴趣呢?他说,我比较喜欢街舞。作者说,听说你们学校的街舞社很不错,你为什么不加入试试看呢?他说,因为街舞社每天晚上练习太晚,影响学习。作者又说,听说你晚上经常上网到两三点,好像比街舞晚一点吧。他说,是的,其实我也不太喜欢街舞。这就是“不感兴趣”一族的代表。和他们相反的另一些人,好像对什么都挺感兴趣,充满激情和好奇,而且他们特长很多,会摄影,会唱歌,还能跳舞,绘画也不错,这群人可以称之为“有兴趣一族”。为什么有的人干什么都兴致勃勃,有的人对啥都提不起劲呢?兴趣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英语词汇专家出身的作者在书里拆解了“兴趣”(interesting)这

16、个英文单词。他说,所谓兴趣,interesting,i-n-t-e-r-e-s-t-i-n-g你可以这么理解:就是你以最高级的程度,我们知道英语中最高级的标志就是e-s-t,以est的程度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之中去。ing表示当下的事情,大家知道,英语中表示当下现在进行时的标志就是i-n-g,那剩下的inter呢,词头i-n-t-e-r,表示的是在什么什么中,就是说你要真的把心思放进去,投入、专注于这个内容。所以,兴趣就是你以最高级的程度投入到当下这个事情当中去。也就是说,当你真正完全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中去时,不管这件事多简单,你都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同样的道理,一个人感觉不到乐趣,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是因为他没有真正投入其中。那么他为什么不能投入其中呢?你会发现,有些人天天这个不想做,那个没兴趣,你问他们为什么不去尝试下,试试或者就感兴趣了呢?他最后往往会吞吞吐吐地说,如果试了最后表现很差,那不是白费功夫,还影响心情吗?这就是问题的核心,很多人并不是对某些事不感兴趣,而是不敢感兴趣。当他们面对新事物,无力投入,或者害怕投入了也做不好的时候,他们就会对自己说“我不感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