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DOC2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9168574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DOC21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DOC21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DOC21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DOC21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DOC21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DOC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DOC2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1总则2基础资料3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附录:1.有关法规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4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水水质标准1.0.1为了统一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深度,健全城市规划设计技术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保证规划设计质量,充分发挥环境保护规划 的作用,特制定本技术措施。1.0.2 本技术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目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相关法规及编制办法的有关条款,总结 我院编制的环境保护规划的经验而制定。1.0.3 本技术措施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

2、中的环境保护专业规划。1.0.4 本技术措施可根据所做地区资料情况适当增减内容。2基础资料2.1自然环境及资源2.1.1 城市地理位置、地形、地质状况、土地稳定性与地貌特点。2.1.2 气象条件:气温、降水量、常年主导风向、风力、风速,云量,日照、 污染系数、大气稳定度及逆温情况。2.1.3 城市水系一般状况。2.1.4 水文:河流及河流的丰水流量、枯水流量、平水流量等;湖泊和水库容 量、水位及其变化规律;地下水储量、可开采量、地下水水位、水质;海 湾和潮流、潮汐、扩散系数等。2.1.5 生态环境:土地、植被、公共绿地、森林、草地、湿地的面积、比例、 品种。2.1.6 人文景观及自然景物:风景

3、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著名历史 文物古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分布和范围。2.1.7 资源品种及资源量: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珍稀动 植物等。2.1.8 其他:台风、地震等特殊自然观象。2.1.9 以上资料根据不同城市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收集。2.2 环境污染及治理2.2.1 污染源资料: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性质、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形式。(1) 大气监测资料:工业、民用、汽车尾气。(2) 水体监测资料:地面水、地下水及近海海域。(3) 噪声监测资料:环境噪声及交通噪声(包括: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施工 场地)。(4) 固体废物排放量、堆积量、占地面积。(5) 恶臭监测资料:水

4、、气、渣等。(6) 地面下沉及土壤污染的面积和深度。(7) 地方病及职业病的发病率、发病人数及程度。(8) 物理辐射(电磁波)、物体振动等其他污染。(9) 有毒有害物、放射性污染。(10) 酸雨、盐、海水腐蚀等污染。2.2.2 污染治理情况。2.2.3 环境污染与治理情况可参考如下调查表。见表1、表2、表3。环境污染调查项目(污染物浓度年日均值)表1序号污染物名称符号单位需做选做大 气01总悬浮颗粒物TSPmg/m302二氧化硫SO2mg/m303降尘T/ 月 k m204飘尘mg/m305氮氧化物NOxmg/m306一氧化碳COmg/m307臭氧O3mg/m308氟并氢HFmg/m309苯井

5、(a)芘mg/m310硫化氢H2Smg/m3体水11生化需氧量(5日)BOD 5mg/L12化学耗氧量CODmg/L1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4氨氮NH3-Nmg/L15硝酸盐氮NO2mg/L16亚硝酸盐氮mg/L17重金属mg/L18溶解氧DOmg/L19酚mg/L20氰CNmg/L21油mg/L22难降解有机物mg/L噪23区域环境噪音dB(A)24城市交通干线噪声dB(A)25其他噪声(机场、港 口等)dB(A)污染物排放量调查表表2号量 放 -三位 单做 需做 选大气1 O3O量 放 -三 尘 分 工产 生 工5 Oaa3mm水体7 O8 O9 OO111固体废物2放渣:血軌 废:粉

6、M中剛其二疣渣协渣 物烙駢废 玻丿:誘性 体 rJ 仙其匸放污染治理情况调查表表3序号项目数值单位需做选做大气1 O%率 及 普 煤 型 用 民%水体%万量元 万%O1率 除 睦O C声噪1率 标 达 音 噪 线 干 通 交%2%固体废物用 利 合 综 体 固 k4率%41%5%地方没有资料的可省略。2.3相关资料2.3.1 城市概况及发展动态:城市性质、规模、人口、人口组成、密度及分布、用地布局、 产业结构。2.3.2 城市能源结构。2.3.1 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绿地功能。2.3.3 规划大、中型建设项目,几类工业用地分布。2.3.4 区域内重要污染分布。3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3

7、.1环境分析与评价3.1.1 收集环境质量年报,对现状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找出主要的环境 问题,归纳已有的环评报告,掌握城市环境质量现状。3.1.2 根据地方提供的资料,对规划新建大、中型项目提出用地布局意见。3.1.3 根据已有资料,对水、气、渣的排放量进行估算,分析环境变化趋势。3.1.4 分析评价宜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3.2 环境目标、环境功能区划分及执行的标准3.2.1对未来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战略研究,为合理确定城市发 展规模和结构提供依据,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战略。3.2.2在基础资料调查及对未来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的环境功能、环境容量和经济技术条

8、件确定环境发展目标。3.2.3结合总体规划布局方案。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参与制定最佳土地利 用方案。3.2.4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区的划分,结合用地布局进行环境功能区划分,为 便于落实各项环境保护目标,分为陆域环境功能区和水环境功能区。(1) 依据国家标准将陆域环境功能区分为三类环境保护区及交通噪声控制 带。一类环境保护区。亦称重点保护区。包括:风景游览、文物古迹、疗养区、文教区等综合环境质量要求高的地区。二类环境保护区。可分为一般保护区和污染控制区两类。一般保护区,主要是以居住和商业活动为主的综合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地区。污染控制区,即环境质量较好的工业区,这类地区需严格控 制新污染,并逐

9、步建成清洁生产工业区。三类环境保护区。亦称重点治理区。即污染严重需重点治理的工业区。 交通噪声控制带。车流量每小时 100辆以上的交通干线道路两侧。(2) 依据国家标准将水环境功能区分为地面水、地下水、近海海域水体保护区。地面水分为V类水体,地下水仅划分保护范围,饮用水源(集中取 水)及其保护区要明确划分。近海水域分为川类。3.2.5 陆域环境保护区执行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和噪声标准。3.2.6 各类水体保护区执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水质标准和海水 水质标准。3.2.7各环境保护区划分及执行环境标准见表 4表7。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表4功能区范围执行标准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

10、旅游区、名胜、疗养区一级二类区规划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二级三类区工业区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三级备注执行标准按照国标GB3095- 82城市声学环境功能区划分表5城市功能区噪声环境 功能分区范围执行标准Db(A)昼间夜间一类区0类区疗养院、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 要安静的荡然区域5040二类区1类区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55452类区居住、商业、工业混合区6050三类区3类区规划确定的工业区6555交通噪声控 制带4类区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 穿越城区的内河航 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 区域的背景噪声7055备注执行标准按照国标GB3096-

11、 93水环境功能区划分表6功能区范围(地段) 功能能功能执行标准I类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I类n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 保护区、产卵场等n类川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 保护区及游泳区川类类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类V类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V类备注执行标准按照国标GB3838- 88近海水域环境功能区划分表7功能区范围(地段) 功能能功能执行标准I类盐场、食品加工、海水淡化、渔业、海水养殖用 水及海上自然保护区I类n类海水浴场及风景游览区n类川类一般工业用水、港口水域和海洋开发作业区川类备注执行标准按照国标GB3097- 823

12、.3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措施3.3.1 对新建工业项目,提出用地布局意见。重大建设项目,环境问题突出的 应做分析论证。3.3.2 从以下几方面对新污染源提出预防措施,对现有污染源提出分期治理措 施。水体:地下水、地面水等;气体:工业、民用及汽车尾气;噪声:交通噪声、环境噪声;固体废物:废物综合利用及资源化。3.3.3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划定资源保护的范围,与有关专业规划协调,提出资 源保护措施和要求。包括:水资源保护目标及范围;矿产资源保护目标及范围;林业资源保护目标及范围;生物资源及其他资源保护目标及范围。3.3.4提出治理污染及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 厂等。3.3.5与规划人员结合,参考绿地规划,提出防治气体污染和噪声污染的防护绿 地;公路、铁路两侧的防护绿地、林带、特殊用地的防护带;提出其走向、 长度、宽度、人均绿地面积和公共绿地面积。3.3.6制定防治其他自然灾害的措施。3.4 规划指标名称规划指标名称表8要素指标名称单位需做选做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