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教战(百战奇略)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916387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战奇略教战(百战奇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百战奇略教战(百战奇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百战奇略教战(百战奇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百战奇略教战(百战奇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战奇略教战(百战奇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战奇略教战(百战奇略)【提示】本篇以?教战?为题,旨在阐述加强部队教育训练的重要性。它认为,要兴兵打仗,必须首先加强部队教育训练。只有平时搞好训练,使全军掌握战术方法,熟悉作战号令,才能使部队在实战中看到指挥旗帜的变化而采取相应行动,听到鸣金击鼓的声响而进退自如。战争的经历告诉人们,打仗固然要靠英勇精神,但是,光凭英勇而不懂战术技术,也是不能打胜仗的。“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在战争环境下进步部队作战技能的重要方法,但在和平条件下,抓好平时的教育训练,乃是进步部队军事素质的根本途径。平时教育训练卓有成效,战时才能多打胜仗,否那么,就要吃败仗。孔子所说“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正是这个道理。吴起是战

2、国初期的著名军事家,他在长期的军事理论活动中,积累了治军与作战的丰富经历,并撰写兵法?吴子?一书流传后世。本篇所引吴起关于教育训练问题的阐述,虽然由于时代的开展变化,他当时所主张的某些训练内容,已经不能实用于今天,但是,他所强调的“教戒为先,即把教育训练摆在治军首位的战略思想;他所创造的“一人学战,教成十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的抓骨干带全体的训练方法,对我们今天抓部队教育训练,仍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译文】大凡要兴兵打仗,必须首先训练部队学会怎样作战。全军将士只有平时经过严格训练,全面掌握疏开、收拢、集结、分散的战术方法,完全熟悉停顿、行动、前进、后退的作战号令,那么,使用这样的部队对敌作战时

3、,他们在看到指挥旗帜的不同挥动而应变自如,听见鸣金击鼓的不同声响而进退得当。这样,就能战无不胜。诚如兵法所说:“使用未经训练的民众去作战,就意味着白白抛弃他们的生命。战国时期,魏国将领吴起说:“将士常常战死于没有打仗的本领,失败于缺乏灵敏的战术。所以,用兵的法那么,以教育训练为先决条件。一人学会打仗,可以教会十人;十人学会打仗,可以教会百人;百人学会打仗,可以教会千人;千人学会打仗,可以教会万人;万人学会打仗,可以教会全军。战法训练要教会部队运用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阵法与战术训练要教会部队懂得怎样由圆阵变方阵,由跪姿变立姿,由前进变停顿,由向左转向右,由向前转向后,由分散变收拢,由集

4、结变疏开。各种战法、阵法和战术变化都进展认真训练之后,才可以给部队配发兵器。这就是为将帅者的职责。【原文】凡欲兴师,必先教战。三军之士,素习离、合、聚、散之法,备谙坐、作、进、退之令,使之遇敌,视旌麾以应变,听金鼓而进退。如此,那么战无不胜。法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战国时,魏将吴起曰:“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教习,乃授其兵,是为将事。【注释】欲:马本及唐本、王本皆误作“与,今从汪本。三军:春秋时期,大国多设三军,如晋设上、中、下三军,以中军之将为三军之统帅。楚那么设左、中、右三军。本篇所称“三军,是对全军的统称。谙(n):熟记,熟悉。旌麾(jnghu):谓古时用羽毛装饰的军旗,主将用以指挥军队作战。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语出?论语子路第十三?。吴起:战国初期著名军事家。著有?吴子?流传后世。坐而起之:马本及唐本、汪本皆作“坐而进之,不符?吴子?原义,今从王本。本篇史例出自?吴子治兵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