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排坐》教学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163198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排坐》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排排坐》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排排坐》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排坐》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分析一、排排坐是一首广东湛江地区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民间童谣,歌词采用了幼儿的语言,通俗易懂、简短生动。通过“排排坐,吃果果”来延伸赞扬纯朴的谦让、相互友爱、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本歌曲是五声商调式,2/4拍,音域在一个八度之内,全曲由四个乐句和一个尾声组成,旋律优美,感情亲切,曲调中的跳动让人感到活跃、欢快,富有童趣。二、鸡公仔尾婆娑这是一首流传于广州地区的民间儿歌。歌词的第一句“鸡公仔尾婆娑”是为了押韵和起兴,与后面的歌词在内容上是无关联的。歌曲描述小主人公学唱歌时,非常的聪明伶俐进而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动脑多思考,不要依赖父母和他人,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歌曲中三岁

2、的的孩子仅仅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学会唱歌了,他多自豪、多得意。歌曲结构短小、精悍,歌曲共四乐句,两小节一句,是六声徵调式。三、广东音乐初期有“粤乐”之称,建国后才称“广东音乐”,民族音乐界常有人主张正名为“粤乐”。是发源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新兴民间音乐,具有岭南文化“折衷中西、融会古今”的特点,是岭南的一大民间器乐乐种,采用中原之精髓,纳四海之新风融会升华,自成宗系。青梅竹马出自唐代李白的诗词“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被对广东音乐的发展和成熟作出重大建树的杰出代表性人物吕文成以此为题,创作了青梅竹马,乐曲通过描写了儿童天真烂漫,嬉戏玩耍的情景来表现李白诗词中意

3、境。四、“广东知多少”(以广州为主)1、相传古代有五仙人携谷穗骑着五只羊来广州,所以广州又称“羊城”、“穗城”。2、广东的名土特产有:粤绣工艺品、荔枝、龙眼、香蕉、菠萝、芒果、抽纱工艺品、端砚、广式月饼、广式蜜饯、盲公饼等。荔枝、香蕉、柑桔、菠萝因在广东分布广、产量高、品种好而 被誉为“岭南四大佳果”。3、 广州市儿童公园进行试掘,发现了南越国宫署建筑遗址。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被国家建协(UIA)列入“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4、全国规模最大的艺术类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5、简介广州的中山纪念堂、镇海楼、白云山、黄埔军校、陈家祠、星海音乐厅。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广东民间儿歌的风格,按节奏朗读童谣

4、,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演唱排排坐,并进行歌词创编活动。2、用得意的情绪来演唱鸡公仔尾婆娑,并能够边唱边动作表演,体会歌曲中小主人公不依赖他人获得成功的自豪感。3、聆听广东音乐青梅竹马,认识乐器二胡和笛子,初步感受听辩它们的音色。4、练习用木鱼和其他打击小乐器为歌曲演唱伴奏。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广东音乐,经过对本课的学习,能更进一步了解广东。教学难点歌曲排排坐中附点节奏的准确演唱。教学建议1、本课可按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演唱排排坐,进行创编活动。第二课时:演唱鸡公仔尾婆娑和欣赏广东音乐青梅竹马。2、从聆听音乐和动作感受中去区分二拍子和三拍子,培养学生的节拍感。1、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2、建议开展“广东知多少”的活动。表演排排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