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计划、备课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9162446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计划、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二年级数学计划、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二年级数学计划、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二年级数学计划、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二年级数学计划、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计划、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计划、备课(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全册教学计划长清区乐天小学 李 敏一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了解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了解。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

2、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

4、)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了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

5、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了解。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1、两位数加

6、两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2、2-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七)、统计(3课时左右)(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第一单元

7、: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第2-10页内容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

8、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长清区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电子备课表主备人:李 敏 使用人: 备课日期:2014年9月1日 上课日期: 年 月 日编号1-1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课型新授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教材第1、2页内容例1) 教材

9、 分析教材首先呈现古人用臂长量局势的宽度,用拃量布的长度以及用脚长量竹竿的长度的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测量长度必须要有长度单位,同时了解到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某部分作为长度单位。通过用拃量同样大小课桌的长,让学生了解由于个人的手大小不同,拃的长度也因人而异。进而通过对“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这一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测量单位不同意,测得结果自然不一致,从而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估测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

10、估量物体的长度。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亲自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体会到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估测能力。教具准备1角硬币、小刀、粉笔、铅笔、曲别针、橡皮等错例预设 学生在用拃量物体的长度的时候,往往对不齐端点,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教师在课堂教学最好强调一下。教 与 学 活 动二次复备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裁缝”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小裁缝遇到了什么问题?认真想一想,你能帮助他吗?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课件

11、演示,教师口述故事)有一天,裁缝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要做一件衣服,小裁缝热情地接待了客人。紧接着,裁缝师傅认真的量出了衣服的长是3拃,小裁缝也认真的在布料上拃了3拃,裁出了衣服,并缝制好了。过了几天,客人来取衣服了,穿在身上一试,新衣服太小了。这时师傅走过来,用手量了一下,生气地对小裁缝说:“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2拃。”小裁缝心里想:“我明明量的是3拃,怎么变成了2拃?这是怎么回事?”同学们,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请生自由回答)设计意图以小故事的形式开始上课,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统一长度单位,初步做了铺垫,同时,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谈话导入:同学

12、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在课堂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出示:课本、铅笔、铅笔盒等学习用品。2、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出示数学课本)师: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可以是一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或者小正方体,同学们一起来量一量我们数学课本的宽,好吗?师:同学们量得数学课本的宽是多少啊?告诉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量的啊

13、?生:(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操作课件依次出现用小正方体、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的情况。同时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写在黑板上,出现了数学课本的宽,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的情况)师:同学们请观察这里(教师指着板书),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生:。师:哦,是啊!我们发现,同样是数学课本的宽,但是,为什么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2)小组讨论汇报。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看能得到什么启发。小结:测量工具不同,长度标准就不同,统一物品的长度数据表示方法就不同。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3)再次测量课本的宽。师:哦,原来是这样啊。那么,现在,我们一起再用小正方体来量一量吧。4、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不同长度。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大家想不想再量量其它物体啊?我们一起来量量数学书的长,铅笔盒的高吧。(教师把结果板书到黑板)师: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呢?(教师指着板书)生:。小结: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很容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长短。所以,在测量物品的长度时,首先要有相同的标准,也就是必须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5、动手摆一摆:铅笔盒的长能摆几块橡皮?数学课本的长能摆几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