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9145522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572号)其他金融机构的不良金融资产处置行为,明确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工作尽职要求,中国 银监会、财政部制定了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请各银监局将此文及时转发至辖内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 联社等有关法人机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二00五年十一月十八日?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总则竝编辑第一条 为规范不良金融资产处置行为,明确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工作尽职要求,防范 道德风险,促进提高资产处置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 人民共和

2、国商业银行法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第二条 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以下统 称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其他 金融机构可参照执行。第三条 本指引中的不良金融资产、不良金融资产处置、不良金融资产工作人员是指:(一)不良金融资产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营中形成、通过购买或 其他方式取得的不良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如不良债权、股权和实物类资产等。(二)不良金融资产处置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金融资产开展 的资产处置前期调查、资产处置方式选择、资产定价、资产处置方案制定、

3、审核审批和执 行等各项活动。与不良金融资产处置相关的资产剥离(转让)、收购和管理等活动也适用 本指引的相关规定。(三)不良金融资产工作人员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不良金融资 产剥离(转让)、收购、管理和处置的相关人员。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金融资产时,应遵守法律、 法规、规章和政策等规定,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处 置净回收现值最大化。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建立全面规范的不良金融资产处置业 务规章制度,完善决策机制和操作程序,明确尽职要求。定期或在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和政策发生变化时,对不良金融资产处置业务

4、规章制度进行评审和修订。第六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不良金融资产工作人员熟悉并掌握不良金融资产处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本指引有关规定。第七条 不良金融资产工作人员与剥离(转让)方、债务人、担保人、持股企业、资 产受让(受托)方、受托中介机构存在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或经认定对不良金融资产 形成有直接责任的,在不良金融资产处置中应当回避。不良金融资产工作人员不得同时从事资产评估(定价入资产处置和相关审核审批工 作)。第八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建立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问责制, 规定在不良金融资产剥离(转让)、收购、管理和处置过程中有关单位、部门和

5、岗位的职 责,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本指引规定的行为进行责任认定,并按规定对 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3资产剥离(转让)和收购尽职要求编辑3编辑第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转让)不良金融资产:(一)剥离(转让)方应做好对剥离(转让)资产的数据核对、债权(担保情况调查、 档案资料整理、不良金融资产形成原因分析等工作;剥离(转让)方应向收购方提供剥离(转让)资产的清单、现有全部的档案资料和相应的电子信息数据;剥离(转让)方应对 己方数据信息的实实性和准确性以及移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做出相应承诺,并协助收购方 做好资产接收前的调查工作。(二)剥离(转让)方应设定剥离(转让)工

6、作程序,明确剥离(转让)工作职责, 并按权限进行审批。审批部门要独立于其他部门,直接向最高管理层负责。(三)剥离(转让)方和收购方应在资产转让协议中对有关资产权利的维护、担保权 利的变更以及已起诉和执行项目主体资格的变更等具体事项做出明确约定,共同做好剥离(转让)资产相关权利的转让和承接工作。银行业金融机构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转 让)资产不应附有限制转让条款,附有限制转让条款的应由剥离(转让)方负责解除。(四)自资产交易基准日至资产交割日期间,剥离(转让)方应征得收购方同意并根 据授权,继续对剥离(转让)资产进行债权、担保权利管理和维护,代收剥离(转让)资 产合同项下的现金等资产,并及时交

7、付给收购方,由此发生的合理费用由收购方承担。第十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金融资产:(一)收购方应对收购不良金融资产的状况、权属关系、市场前景以及收购的可行性 等进行调查。调查可以采取现场调查和非现场调查方式。当缺乏大规模现场调查条件时, 应将现场调查和非现场调查相结合,以真实、全面地反映资产价值和风险。当涉及较大金 额收购时,收购方应聘请独立、专业的中介机构对收购资产进行尽职调查。(二)收购方应设定收购程序,明确收购工作职责,按权限严格审批。审批部门要独 立于其他部门,直接向最高管理层负责。(三)收购方应认真核对收购资产的数据、合同、协议、抵债物和抵押(质)物权属 证明文件、

8、涉诉法律文书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核对应在 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并及时办理交接手续,接收转让资产,并进行管理和维护。第一一条 剥离(转让)方和收购方在不良金融资产移交过程中应建立和完善联系沟 通机制,相互配合与协作,有效管理不良金融资产,联手打击逃度债行为,共同防止资产 流失和债权悬空,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第十二条 剥离(转让)方在剥离(转让)不良贷款过程中,应当对拟剥离(转让) 不良贷款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包括贷款调查、贷款审批和发放、贷盾管理、资产保全 是否尽职等进行认定,并将结果以书面形式记录存档。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依规 追究责任,并将结果抄报监管部门。

9、收购方在收购过程中发现剥离(转让)方违规发放贷款,贷后管理、资产保全不尽职, 剥离(转让)中操作不规范,弄虚作假,掩盖违法违规行为,隐瞒损失等情形的,应及时 向剥离(转让)方反映,由剥离(转让)方进行责任认定和处理。同时,剥离(转让)方 和收购方应将上述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确认,并抄报监管部门。剥离(转让)方和收购方应当以协议的形式规定,如果剥离(转让)中存在弄虚作假、 隐瞒报失等情况的,收购方可以要求剥离(转让)方予以纠正,也可以拒绝接受该项资产。4资产管理尽职要求编辑4编辑第十三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建立不良金融资产管理制度,实施 有效的管理策略,明确管理职责,做好不良金融资产

10、档案管理、权益维护、风险监测等日 常管理工作。定期对资产管理策略进行评价和调整。第十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全面搜集、核实和及时更新债务人 (担保人)的资产负债、生产经营、涉诉情况等信息资料,搜集、核实的过程和结果应以 书面或电子形式记载并归入档案。对确实难以搜集、核实相关信息的,应提供必要的佐证 材料和相应的记录。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定期或根据实际需要对不良金融资产有关情况 进行现场调查。第十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加强不良债权管理。(一)认真整理、审查和完善不良债权的法律文件和相关管理资料,包括对纸质文件 和相应电子信息的管理和更新。(二)密切监控

11、主债权诉讼时效、保证期间和申请执行期限等,及时主张权利,确保 债权始终受司法保护。(三)跟踪涉诉项目进展情况,及时主张权利。(四)密切关注抵押(质)物价值的不利变化,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因客观原因或 其他不可抗力而无法及时发现和补救的,应做出必要说明和记录。(五)调查和了解债务人(担保人)的其他债务和担保情况以及其他债权人对该债务 人(担保人)的债务追偿情况。(六)及时发现债务人(担保人)主体资格丧失、隐匿、转移和毁损资产,擅自处置 抵押物或将抵押物再次抵押给其他债权人等有可能导致债权被悬空的事件或行为,采取措 施制止、补救和进行必要说明,并报告监管部门。第十六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

12、司应加强股权类资产管理。(一)建立和完善股权管理制度。根据持股比例向持股企业派出(选聘)股东代表、 董事、监事等人员,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建立股权管理授权制度。派出(选聘)的股东代 表、董事、监事应定期总结报告其在持股企业中的工作。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 公司应定期对派出(选聘)股东代表、董事、监事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二)密切关注持股企业资产负债、生产经营和关联交易等重大事项及其变化。(三)依法维护股东权益,采取措施制止损害股东合法权益的行为。(四)督促持股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效益, 努力实现股权资产保值增值。对阶段性持股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实现退出。(五)

13、根据持股比例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六)当持股企业因管理、环境等因素发生不利变化,将导致持有股权风险显著增大 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第十七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加强实物类资产管理。(一)遵循有利于变观和成本效益原则,根据不同类实物类资产的特点制定并采取适 当的管理策略。(二)明确管理责任人,做好实物类资产经营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重要权证实施集 中管理。(三)建立实物类资产台账,定期进行盘点清查,账实核对,及时掌握实物类资产的 形态及价值状态的异常变化和风险隐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贬损或丢失。(四)建立实物类资产信息数据库,及时收集、更新和分析管理、处置信息。(五

14、)抵债资产非经规定程序批准不能自用,并须按照有关规定尽快处置变现。第十八条不良债权主要包括银行持有的次级、可疑及损失类贷款,金融资产管理公 司收购或接收的不良金融债权,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的不良债权。股权类资产主要包括政策性债转股、商业性债转股、抵债股权、质押股权等。实物类资产主要包括收购的以及资产处置中收回的以物抵债资产、受托管理的实物资 产,以及其他能实现债权清偿权利的实物资产。第十九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定期对不良金融资产进行分析,选 择有利处置时机,及时启动处置程序,防止资产因处置不及时造成贬值或流失。5资产处置前期调查尽职要求编辑5编辑第二十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

15、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金融资产前,应对拟处置资 产开展前期调查分析。前期调查分析应充分利用现有档案资料和日常管理中获得的各种有 效信息。当现有信息与实际情况发生较大出入或重大变化时,应进行现场调查。对于经法院裁定终结执行、破产或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的债务人及其他 回收价值低的资产,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项调查、重点调查或典型抽样调查。第二十一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记录前期调查过程,整理分类并 妥善保管各类调查资料和证据材料。重要项目要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前期调查资料和调查 报告应对后续资产处置方式选择、定价和方案制作等形成必要的支持。第二十二条负责调查的不良金融资产工作人员应保证在调查报告中对可能影响到资 产价值判断和处置方式选择的重要事项不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和误导性陈述,并已对 所获信息资料的置信程度进行了充分说明。第二十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前期调查主要由内部人员 负责实施。必要时,也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或参与。6资产处置方式选择与运用尽职要求编辑6编辑第二十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在法律法规允许并经金融监管部 门批准的业务许可范围内,积极稳妥地选择并探索有效的不良金融资产处置方式。第二十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选择与运用资产处置方式时,应 遵循成本效益和风险控制原则,合理分析,综合比较,择优选用可行的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