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知识整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9144854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知识整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知识整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知识整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知识整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知识整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知识整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知识整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版教程】2016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单元知识整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12014课标全国卷2013年某县的橙子大获丰收,但成熟时间较往年推迟,错过了在春节前上市的最佳时机,造成滞销。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橙子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经济学之所以把上述过程称为“惊险一跃”,是因为()A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B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C商品使用价值很容易被损耗D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解析:A本题考查商品交换。材料中的“惊险一跃”指的是产品销售的困难,A项符合题意。只要有商品流通,货币的流通手段就能够得以发挥,B项错误。商品使用价值的损耗与“惊险一跃”(即销

2、售)没有直接关系,排除。商品流通条件下,商品价值都是用货币表现的,D项错误。22014江苏高考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下列选项中,使我国货币需求量增加的因素有()人民币流通速度下降 信用卡的广泛使用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扩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A B C D解析:B本题考查人民币发行规律。人民币流通速度下降或流出国境,都会使流通中的货币量满足不了商品交换的需要,符合题意。信用卡的使用,会减少现金的使用、增加电子货币的使用,不符合题意。同一时期、同一劳动下,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排除。32014课标全国卷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收购外

3、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人民币新增2.76万亿元,远高于2012年的0.49万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因收购外汇资产而增加本币投放的做法()A会加大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B会提高国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C会加快人民币的流通速度 D会提升人民币实际购买力解析:A本题考查纸币发行量规律。增加本币投放,会使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增加,从而加大通货膨胀预期、降低货币的购买力,A项符合题意,D项错误。货币发行不直接影响企业劳动生产率,排除B项。增加货币投放,不直接影响货币流通速度,排除C项。42014天津高考根据下图判断2014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的趋势,并据此推断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下列选项中

4、正确的是()A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B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C人民币贬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D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解析:D本题考查外汇与汇率。图示表明同量美元兑换的人民币总体呈增多趋势,表明人民币总体贬值,这会导致我国产品的美元价格下降,有利于我国产品出口,同时导致国外产品的人民币价格上升,不利于我国进口。52014山东高考下表所示为2005年和2012年部分国家货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率。根据表中数据,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与2005年相比,2012年() 年份货币2005年2012年美元1.001.00人民币8.196.31英镑0.550.63A.人民

5、币相对于美元贬值B英国企业进口美国商品成本增加C英镑相对于美元升值 D中国商品出口美国更具价格优势解析:B本题考查外汇及汇率的知识。比较表内数据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012年与2005年相比,人民币对于美元是升值的,英镑对于美元是贬值的,因此A、C两项观点错误。B项正确,因为英镑对于美元贬值,不利于英国进口美国商品。D项错误,人民币升值,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62014四川高考2014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贬值2.64%,改变了人民币近九年来单边升值的状况,市场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较强。在此背景下,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图示中,能反映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国内企业对进口大豆需求变动的是()解析:B

6、本题考查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题干没有涉及大豆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故首先排除C、D。由于人民币贬值,人民币国际购买力降低,同样多的人民币购买到的大豆将减少,所以会导致进口大豆需求减少,故答案为B项。A项表示进口大豆需求增多,故排除。72014新课标全国卷劳动价值论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货币产生以后,下列关于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流通中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决定的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价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A BC D解析:D本题考查价格的知识。

7、是价格的含义,正确。1件商品的价格可以表示为一定数量的货币,而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这个角度看,商品的价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说法正确。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说法错误。价格是商品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价值越大价格越高,使用价值不能决定价值,说法错误。故选D项。82014浙江高考受禽流感影响,去年活鸡和鸡蛋价格持续下跌,养鸡户纷纷压缩产量。今年三月份以来,鸡蛋价格不断走高,小张作出扩大养鸡规模的决定。这表明()A商品的价值总是围绕价格波动B利益最大化是生产的根本目的C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D企业生产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解析:C本题考

8、查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分析材料可以看出:活鸡和鸡蛋价格持续下降,养鸡户纷纷压缩产量,价格上升,养鸡户扩大养鸡规模,表明价格影响供求;由于养鸡户纷纷压缩产量,供给量减少,价格上升,表明供求影响价格,C项符合题意。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A项说法错误。消费是生产的根本目的,B项说法错误。企业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未必好,D项说法过于绝对。92014福建高考M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下侧图所示。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形可能导致曲线S1向S2平移()M商品是汽车,汽油价格上涨M商品是大米,面粉价格下降M商品是商品房,房贷利率下调M商品的供给量不变,M商品供不应求A B C D解析:A本题考

9、查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S1向S2移动说明商品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减少。汽车和汽油是互补商品。当汽油价格上涨时,人们对汽油的消费需求减少,对燃油汽车的需求也将减少,当选。面粉与大米是互为替代品,面粉价格下降,人们对面粉的需求量增加,对大米的需求将减少,正确。房贷利率下调,购房需求将增加,不符合题意。M商品的供给量不变,M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会上涨,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102014安徽高考受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和政府开征资源税的影响,高能耗产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一般会发生变动。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的图形有()A B C D解析:C本题考查商品价格变动与商品

10、供求之间的关系。国家对高能耗产品征收资源税,意味着高能耗产品价格要上涨,从而导致其需求要减少,故正确。由于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导致对高能耗产品需求减少,同时国家征收资源税,高能耗产品获利减少,其生产规模将缩小,供给量减少,故正确。表示需求数量增多,表示供给数量增多,均不符合题意。112014新课标全国卷下图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生活水平逐步提高A B C D 解析:D本题考查消费及其类型。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某国20多年来,人均用于日用品的消费支出增长率稳中有降,但用于消费

11、的支出不断增长,符合题意;人均用于奢侈品的消费支出增长率呈逐步上升趋势,意味着该国居民享受资料的消费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符合题意。与材料不符。122014北京高考根据下图数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断出,近二十年来北京市城镇地区()恩格尔系数逐年提高居民生活成本呈下降趋势社会劳动生产率日益提高劳动者对服务业需求不断上升A B C D解析:D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一般而言,收入提高会导致恩格尔系数降低,生活水平提高,错误。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收入的根本因素,该市平均工资提高,反映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符合题意。收入影响消费,工资水平的提高会导致劳动者对服务业等商品需求的上升,符合题意。132014课

12、标全国卷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010000美元时,消费偏好和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201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7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A食品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B服装消费支出占比增加C旅游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D家电维修支出占比增加解析:C本题考查消费结构的相关知识。收入增加会导致食品、服装等基本生活资料的消费占比下降,排除A、B两项。收入增加,享受资料的消费占比会增加,C项符合题意。家电维修支出和家电的使用频率、家电质量、售后服务、坏旧家电的处置方式有关,所以,收入增加人们的家电维修支出占比未必增加,排除D项。142013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3、一指标年份私人轿车保有量(万辆)GDP(万亿元)人均收入(元)汽车工业销售产值/GDP(%)200460016.061795.622006114920.976686.702008194730.110271 6.312010344339.8143947.542011432247.11624110.40材料二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答案:汽车消费增长体现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消费增长的直接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也受到攀比、从众等消费心理的影响。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不应盲目排斥。汽车消费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要求我们理性消费、绿色消费。解析:从试题材料涉及的内容看,材料一阐述了20042011年间我国汽车消费的整体趋势、意义及有关原因分析,涉及到的知识点为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材料二描述了汽车消费带来的诸多问题,可以从理智消费的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