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比例的意义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914157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2比例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4-2比例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4-2比例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4-2比例的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2比例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比例的意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镇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问题导学”模式中“问题单”设计与应用的研究问题研讨单班级六1学科数学课题比例的意义备课教师金春方教材综述,重难点分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例3、“练一练”和练习六的第 3-6题。教材综述:例3要求分别写出放大前照片的长与宽的比,放大后照片的长与宽的比。这两个比也是相对应的,都是同一图形里两条边的长度比,而且都把长作前项,宽作后项。学生思考两个比有什么关系,有人从比值的角度发现它们的比值都是1.6,有人从化简比的角度发现它们化简后都是85。上面的活动有两个作用,一是为教学比例积累素材。二是发展对图形放大的体会:长方形放大,不仅放大后与放大前长的比与宽的比

2、相同,而且放大前长与宽的比和放大后长与宽的比也相同。两个比的比值都是1.6,两个比都能化简成85,这些都表明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等式。等式的左、右各是一个比,表示两个比相等,教材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里首次感知比例的意义。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本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教学流程设计环节关键问题设计师生活动前置诊断,呈现问题;1

3、、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 )变了,( )不变2、两个数( )又叫做两个数的比。3、15:18 = 5:( )= ( ): 24 4、求比值:12:15= 1.8:0.06= := =5、把比值相等的比用线连一连。 : 1.5:2.5 10:15 :0.6:1.5 5:818:30 1:自主合作,探究问题;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问题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1、呈现放大前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 放大前的照片长和宽的比是( ):( ) 放大后的照片长和宽的比是( ):( ) 2、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

4、(求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这两个比的比值分别是( )、 ( ) 化简后分别是( )、 ( )3、小结: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 如:6.4:4=9.6:6。或6.4/4=9.6/6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4、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5、想想,你是怎样理解比例的含义的?强调: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6、学以致用:(1)学

5、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2)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意义的丰富感知。 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长的比是 ( ):( ) 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宽的比是( ):( ) 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选择:( 能 ) (不能)如果“能”组成比例是 ( )。 (3)你能根据以上照片提供的数据,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 7、同步练习: 挑战自我,深化问题;1、 练习六第3题:比较: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归纳出: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是一个式子,只有两个项。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是一个等式,有四个数。)2、练习六第4题:3、练习六第5题:4、练习六第6题:(1)弄懂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如240米是4分钟走的路程,所以240米与4分钟是相对应的两个量。(2)分组完成,每组一题,同时四人板书,再讲评。总结评价,延伸问题。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学生回顾交流。2、拓展延伸:想一想:2、4、8、16这四个数能否组成比例?请说明理由。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6.4:4=9.6:6 或 =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