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师大版)-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9138681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师大版)-牛顿第一定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二物理(师大版)-牛顿第一定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二物理(师大版)-牛顿第一定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二物理(师大版)-牛顿第一定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师大版)-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师大版)-牛顿第一定律-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学科物理教案教学基本信息牛顿第一定律学段:初中年级八年级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年第2版,2019年7月印刷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知道惯性现象;2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解释生活实际中的一些惯性现象;在解释惯性现象的过程中,训练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3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可能带来的危害,能有意识地利用所学知识提出防止危害的措施,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结合由惯性引起的交通安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

2、与动力;.4通过探究活动,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比较,认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进一步归纳和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在此过程中,经历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渗透方法论的教育;5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区分惯性和惯性定律6知道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概括,推理总结得出的一条规律;【教学重点】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2惯性概念的建立,以及用惯性解释相关现象【教学难点】1从“物体所受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推出当物体不受阻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过程;2对“速度减小的越来越慢”的初步认识;3用惯性解释相关现象中

3、的困难;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环节1:引入新课主要教学活动设置意图【展示1】天体运动的图片、汽车前进的图片、运动员投篮的图片,引出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运创设问题情境,激动?”再由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不了解运动,就不了发学生学习兴趣。解自然。”引出研究运动,以及运动成因的重要性。环节2:阐述历史上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两个主要观点环节3: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展示2】马拉车的图片、人推车的图片,由此引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观“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实验1】推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并提出两个问题:(1)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2)当力撤去后

4、,小车为什么没有立即停下来?通过上述两个问题中对于存在阻力的观察和思考,给出伽利略的观点“将人们引入歧途的是阻力,而阻力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沿着伽利略的思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步骤1】对实验名称进行解读: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阻力”是什么意思?是像摩擦力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运动”都包含哪些内容?应当是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的距离和运动的时间。那什么是“影响”呢?应当是物体在阻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趋势。【步骤2】确定探究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自变量:阻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实现改变自变量;因变

5、量:物体运动的距离;控制变量:小车的初速度。那么如何控制小车的初速度相同呢?【展示3】小球从相同斜面的相同高度下滑的实验视频,得到若将相同的小车,在相同的斜面上的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那么它达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是相同的,这样就实现了对初速度的控制。【步骤3】进行实验,播放实验视频。【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小车做减速直线运动。【追问1】如果再减小阻力?比如将接触面换为更光滑的玻璃板,小车运动的距离会怎样呢?【结论】小车所受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追问2】如果没有阻力,即阻力是0,小车运动的距离是多少呢?【追问3】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能否说明小车就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呢?再观察实验现象,小车的初始

6、速度v0是相同的,最后都停下来,速度都变为0,也就是说小车的速度都是从v0减小到0,但是这个减速的过程随着阻力越来越小,所用的时间是越来越长的,也就是说小车的速度减小的越来越慢。【推论】小车所受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那什么叫速度减小的越来越慢呢?就是越来越倾向于不减速。所以如果没有阻力,那么小车速度减小的就无限慢,什么叫无限慢?那就速度不变。由历史上两种截然对立的运动观制造矛盾,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的兴趣。通过一个相对完整的实验探究,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环节4: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与解读环节5:惯性概念的建立与初步应用【进一步推论】若小车所受阻力为零

7、,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一直运动下去。再看一下小车的受力情况,小车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二者是平衡力,在小车运动方向上不受力,因此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也引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力是什么的原因?第二个问题:运动由什么来维持?这是伽利略提出的观点,经过笛卡尔、牛顿的进一步研究,最后由牛顿将它表达成一条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解读】“一切物体”:普遍成立,对固体、液体、气体都成立;“总保持”:没有例外;“或”:两种运动状态的等同性,二者必居其一;“直到”:物体受力时的情形,由此可知前半句是指不受力时的情况。根据

8、牛顿第一定律,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前半句是物体不受力的情况,而不受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是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的。【展示4】牛顿生平与主要成就。【展示5】打棋子视频。【分析】被打的棋子,水平方向受力,运动状态改变,飞出。上方棋子,因为水平方向不受力,因此在水平方向不运动。可见,物体由保持原油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惯性。【定义】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例1】跳远时,为什么要助跑呢?助跑是为了起跳时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跳起来之后人在水平方向不受力,人由于具有惯性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继续向前运动,因此助跑是利用了惯性。【

9、例2】不小心踩到沙堆里,为什么可以通过跺脚清除鞋上的浮沙呢?跺脚时,脚受到地面的支持力而从运动变为静止,鞋上的浮沙没有受到地面的作用力,并且具有惯性,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继续运动,因此离开鞋面,从而达到了去除浮沙的目的。【例3】汽车为什么要有安全带呢?当汽车在前进方向上发生碰撞时,汽车受到前方的作用力而由运动迅速变为静止,但是车里的人由于具有惯性将保持原来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解读,加深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认识,并且对牛顿有初步的了解,也是榜样的作用。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惯性的提出铺路,并且训练学生用惯性解释相关现象、以及表达能力。环节6:课堂小结的运动状态而继续运动。安

10、全带的作用在于安全带会对人施加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而改变人的运动状态,让人跟汽车一起从运动变为静止,从而起到保护人身安全的目的。【几点说明】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的快慢无关。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物体受力,运动状态改变;物体不受力,由于具有惯性,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作惯性定律。亚里士多德提出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伽利略提出是因为阻力将人们引入歧途,于是我们研究了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得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再经过笛卡尔、牛顿等人的工作,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进一步又提出了惯性的概念,指出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将整节课进行梳理、整合、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