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专项练习(实验与探究题)(共7页)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9129411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专项练习(实验与探究题)(共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三化学专项练习(实验与探究题)(共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三化学专项练习(实验与探究题)(共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三化学专项练习(实验与探究题)(共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三化学专项练习(实验与探究题)(共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专项练习(实验与探究题)(共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专项练习(实验与探究题)(共7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初三化学专项练习(实验与探究题)1.有1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先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完所有情况)。请你完成下表。 烧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只含C 含C、CuO有黑色不溶物,有气泡逸出,溶液呈浅绿色 (2)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C、CuO的混合物。为了进一步探究C、CuO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下面两个实验。实验1将此粉末敞口在空气中灼烧完全,待冷却到室温后,取

2、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烧杯中 (填“有”或“无”)不溶物,溶液呈 色。 实验2 将此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碳完全反应),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请回答:烧杯中 (填“有”或“无”)不溶物; 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溶质是 (写化学式);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试回答:A B C D(1)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目的是为了_(2)当观察到_时,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混有一氧化碳(3)如果混合气体中混有一

3、氧化碳,为了保护环境,应在D装置的排气管口采取的措施是_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的化合物,其钙的化合物为Ca(HCO3)2 ,受热易分解,对其加热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有一种难溶性的盐,它是水垢的成分之一。提出问题探究Ca(HCO3)2受热分解的另外两种生成物。猜想小刚认为生成物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你认为生成物中固体可能是 。设计实验方案请你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验证猜想的方案验证猜想的方案现象与结论如果小刚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 ;如果你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 。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4.某小组的同学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以验证铜片

4、在空气中灼烧后,表面生成的黑色物质确实是铜与氧化合生成的CuO,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2)为进一步证明步骤二铜片表面黑色物质的元素组成,他们选用了以下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A B Ca.甲同学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H2,为检验反应产物,A的右边应连接上面的装置 (填番号),所选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 。b.乙同学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CO,为检验反应产物,A的右边应连接上面的装置 (填番号),所选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 ;此方法仅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有明显的缺陷,要弥补这个缺陷,应采取的措施是:_ 。c.通入的气体如果含有少量水蒸汽,则应在A装置左边连接一个_装置。 (3)结论 :经过甲、乙两同学的实验现象证

5、明, 。(4)如果甲同学要用数据证明(3)的结论,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纯碱(Na2CO3)的性质后,联想到家中蒸制馒头时常用的物质小苏打(NaHCO3),于是采用市售的小苏打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取样品溶于适量的水中,测得溶液的p大于。()向小苏打样品中滴加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向小苏打的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生成了白色沉淀。_.()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右图所示装置对小苏打和纯碱做了对比实验。实验中小试管内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成蓝色,a

6、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b烧杯中石灰水了现白色浑浊。(提示: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试回答: 在实验结束时,操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是: 。 由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请归纳出小苏打的化学性质(至少三点)(1) 。(2) _ 。(3) 。 6.走进实验室,如果细心观察会有很多发现。小明就是这样一个很细心,善于提问,肯钻研的学生,以下是他记录的几个问题:(1) 有些玻璃仪器要经磨砂处理,而且磨砂部位不尽相同,如集气瓶磨砂面在瓶口的平面,而滴瓶磨砂面在颈部内壁,为什么? (2) 盛NaOH溶液的细口瓶上配的是橡皮塞,而装稀盐酸、稀硫酸的瓶子盖的是玻璃塞,为什么? (3) 硝酸银溶液盛放在棕色瓶中,为什

7、么不用普通透明玻璃瓶盛放?第1个问题,他认真思考后明白了,请帮助写下答案_。后二个问题,他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知道了装NaOH溶液的瓶口如果盖玻璃塞,一段时间后,塞子与细口瓶粘连在一起,不易打开,因为玻璃中含有一种叫二氧化硅的物质,与CO2属同一类物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易打开的原因并猜测生成物具有的性质_,_。硝酸银溶液不稳定,在光照的条件下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和氧气及一种单质,所以必须存放在棕色瓶中,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7.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有鲜味,易溶于水。小靖发现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谷氨酸钠含量80%,NaCl20%。”他想测定此味

8、精中NaCl的含量(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NaCl的性质)。(1) 下面是他所做实验的有关步骤,请补全实验步骤。 称取该味精样品5.0g,并溶于蒸馏水; 加入过量的_溶液; 过滤; 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多次; 将沉淀烘干、称量,测得固体质量为2.87g。(2)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过滤操作所需要的仪器除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外,还需要_ 。 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 此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是否符合其包装上标注的标准?_ (3) 味精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味精的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其水溶液经120以上长时间加热,不仅鲜味消失而且对人体有

9、害。试想一想使用味精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答两点即可)_,_8.氨气(化学式为NH3)是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在通常状况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在实验室里,常用由氯化铵和碱石灰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来制取氨气。氨气是工业上生产硝酸的重要原料,在一定条件下(高温、雷电)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根据上面文字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室制取氨气时,采用的发生装置与实验室制取_(填O2或H2)的发生装置相同。请写出该发生装置所用的仪器名称(至少三种)答:_;_;_。若要收集氨气,只能采用_法,这是因为_。工业生产硝酸的各步反

10、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9.右图是某学生设计的一种有洗气、检验、贮气等用途的装置。 (1)当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时,混合气体应从 (填“A”或“B”)处导管进入,瓶中盛有的物质可以是 _ 。 (2)当检验实验室制取的氢气中是否含有氯化氢时,瓶中盛有的试剂可以是 。 (3)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氧化碳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 (填“A”或“B”,下同)处导管通入。若要用水将瓶中一氧化碳排出使用,水应从 处导管进入。 10.化学小组的同学为验证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的燃烧产物,并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注:反应前全套装置中残留的空气及反应后A瓶内残留的燃烧产物均忽略不计,

11、且各装置均能吸收完全)。 A B C D E(1)实验步骤有:称量再称量点燃蜡烛,并通入氧气(控制氧气流量)停止通氧气,使蜡烛熄灭按图示连接仪器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则实验步骤的顺序是(填数字序号) _。 (2)可供选择的试剂有:稀硫酸、浓硫酸、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等。则装置C、D中所盛放的试剂依次为_;装置E的作用是_。(3)为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反应前、后必须称量装置(填装置序号)_的质量。11.利用制得的纯净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测定水的质量组成,全套装置可从下图中提供的仪器,进行组装。浓硫酸、氯化钙、碱石灰(CaO+NaOH)都有吸水性,常作干燥剂(1)写出全套装置的连接接口顺序:a_。(2)E处加热与制氢先后顺序是_,目的是什么_ .(3)完全反应后其实验测定的数据填在下表实验前质量(g)实验后质量(g)氧化铜+玻璃管856792( )是B、是C还是D14001472(4)根据实验数据填空,生成水的质量_;还原氧化铜的氢气质量_;生成水中氧的质量_;水中氢与氧的质量比为_。(5)如果全套装置右末端没有_;会使测定的氢、氧质量比_(偏大,偏小,无影响)12.乙醇(C2H5OH)是以高梁、玉米、薯类等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制得,属于可再生资源。乙醇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氧气不足,乙醇燃烧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