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9126394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教师:人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接下来我就从如下几种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这一课题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重要讲述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教材讲述了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最后归纳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前面的分离定律和本节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共同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伴性遗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本,也是后续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前提条件。因此从这个地位来看,这部分内容不仅是

2、本章的重点,更是整个必修本的重点内容。二、教学目的第一维度知识目的: 认知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和实质。理解有关的遗传学术语。第二维度能力目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伙学习等能力。训练学生演绎、归纳、推理的能力。 第三维度情感目的: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措施和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因素。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自由组合现象及假说演绎法。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3、一)的基本上,对遗传因子有了一定的理解,对“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措施也有了初步的接触并掌握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离规律。由于本节课难度系数较大,学生在学习本堂学时要做到:应以问题为线索,通过质疑和推理,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阅读、思考、观测、讨论、归纳展开学习活动,从而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知识,为整个必修2遗传与进化打下夯实的基本。五、教法分析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已经学习“假说演绎法”的基本上,本节课这种措施的思路来学习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通过设立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分析。企图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知识构造。同步考虑到教学大纲

4、对教材重难点的规定是高层次的,因此在教学上重要从如下两方面入手:是以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和集中学生注意力为主线,充足动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通过情境创设、师生互动、教师精讲、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以知识构造为基本,本节科学思维严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托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解释,引导学生观测、推测、归纳来活化学生的思维,即进行过程性教学,来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达到对知识理解的目的,通过生活中遗传实例的分析,再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六、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和探究欲望:通过我身边这样一种故事:有个同事,她妈妈身材较好但五官不是很美丽,她爸爸身材偏矮

5、偏胖但五官长得很正。成果这位同事五官长得像妈妈,身材像爸爸。让同窗们探讨:在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亲代的多种多样的性状究竟是遵循如何的规律传给后裔的?(二)回忆分离定律得出的科学措施“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据“假说演绎法”,要探究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第一种环节应当是什么?请学生阅读有关内容,思考提出的问题。(三)授新课观测实验、发现问题:在此部分的教学中,通过设立层层递进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为理解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做铺垫,同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从数学角度引导学生建立两对相对性状与一对相对性状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理解从单因素到多因素进行研究的科学措施埋下伏笔。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纯合豌豆杂交

6、。1的性状体现是什么?据此可以判断哪两个性状是显性性状吗?1自交,2代浮现了几种性状体现?比例是多少?与亲代有什么不同?F2代中两种新性状组合类型与亲本性状有什么关系?如果每对性状单独分析,黄:绿和圆:皱分别是多少?这阐明了什么?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初步理解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结合和板图阐明孟德尔假说的内涵。重点解说不同对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用p直观地展示F在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都要彼此分离,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并用小球模拟自由组合现象,体验假说,由此来突破教学难点。在直观的基本上讨论如下问题:F2代中有几种性状体现类型?几种遗传因子组合类型?她们在

7、F2代中所占比例各是多少?在学生讨论之后,通过棋盘法、分枝法等措施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以上问题。并再次规定学生从数学角度建立两对相对性状与一对相对性状之间的联系。设计实验、验证假说:提出问题,孟德尔解释的核心是什么?要拟定这种解释与否对的可以用什么措施?学生先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本上教师做必要的补充。讲述测交法,并提问,按照孟德尔的假设测交后裔的性状类型及比例如何?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仿照分离定律的测交模式,写出测交及其实验成果的遗传图解。其她同窗在纸上写,教师巡视检查。对于对的完毕图解的同窗及时予以表扬。这就使学生巩固绘制遗传图解的基本措施及测交实验的过程,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测交实验成果

8、与预测成果与否相似?这一成果阐明了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达到培养学生识图表能力和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归纳综合、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归纳自由组合定律并回忆分离定律,阐明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本。共同总结,印象会深刻。旧知识的回忆,有助于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四)布置作业由于本堂课内容较多,一种学时的时间局限性以当场让学生做练习巩固知识,因此,很有必要布置几道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习题。习题特点:在内容上,环绕重点,巩固新知;在层次上,逐级深化,拾级而上;在形式上,注意变换,交替方式;在数量上,适度适量,紧凑合理。七、课程总结:在这一部分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再次体验到孟德尔实验措施的创新之处,领悟“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的研究措施。在教学中由现象到本质,层层进一步地展开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分析,探究学习。但探究性学习不能让学生活动替代一切,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样不能动摇,我们应当当位杰出的“导演”。有关不同对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在学生还没有学习减数分裂知识的状况下,来理解这方面的内容更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借用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都要彼此分离,不同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行为,并还用小球模拟自由组合现象,以突破教学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