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912325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从机能,代谢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得得 规律及其机理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2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果的变化。3. 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过程。4. 病因(etiology):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的因素,称为病因,是必不可少的因素。5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6. 脑死亡(brain dea th):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停止,意味着机体

2、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 停止,这是判断脑死亡的标志。7.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失水,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又称低渗性脱水。&高容量性低钠血疗(水中毒):其特点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由于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又称水中毒。9.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na+,血清na浓度150mmol/L,细胞外液流 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以细胞内液减少明显。又称高渗性脱水。10. 水肿(edema):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

3、腔内积聚的病理过程。11. 显性水肿(frank edema):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 浅,用手按压后留下的凹陷,需经数秒到 1 分钟左右才平复,称为凹陷性水肿( pitting edema),亦称为显性水肿。12. 标准碳酸氢盐(SB):指全血在标准条件下(PaC0240mmHg, 38C, 100% Hbo)测得的血浆HC03 量。由于排除了呼吸因素影响,所以是判断代谢因素的指标。正常值2227 mmol/L平均24mmo1/L, 代酸时降低低,代碱时升高。13. 实际碳酸氢盐(AB):即全血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HC03量。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因素的影 响。正常

4、人AB=SB,两者均低为代酸,两者均高为代碱,ABSB为呼酸,ABSB为呼碱。14. 阴离子间隙(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阳离子的浓度差。有助于区别代酸的类型和判断 混合性酸碱紊乱。正常值122mmo1/L,目前多以AG16mmo1/L作为判断是否有高AG代酸的界限。据血浆 中阴子(HC03、C1-、未测阴离子)平衡原理,当C1-不变时,AG下降必有HC03相等量减少,则 为高AG型代谢性酸中毒。15. 反常性碱性尿:在高钾血症时,为了缓冲高钾,细胞内外H+ - K+交换,导致细胞外液 存在代谢酸中毒,肾小管上皮细胞排钾增加,泌H+减少,尿液却呈碱性,贝y称为反常性碱性尿。16反常性酸性尿:

5、在低钾血症时,为了纠正低K.细胞内外H+ - K+交换,导致细胞外液存 在代谢酸中毒,肾小管上皮细胞排钾减少,泌H+增加,尿液却呈酸性,贝y称为反常性酸性尿。17. (碱)中毒。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浆中HC03(或H2C03 J)原发性减少(或增多),引起代谢性(呼吸性)酸(碱)中毒,通过机体代偿调节,仍能使血浆中 【NaHC03/【H2Co3比值维持20:1,血pH值维持在正常范围,称为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18. 缺氧(hypoxia):指由于氧的供给不足或和利用障碍,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至形态结构发 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19. 发纟甘(cyanosis):毛细血管中的还原血红蛋白浓度大于5

6、g/dl,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称 为发绀。20. 低张性缺氧:指由于外界氧供应不足或外呼吸障碍引起,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 降低为特征的组织供氧不足称为低张性缺氧。21血液性缺氧:指由于血红蛋白数量或质量改变,使血液携带氧能力降低,以致血氧含量 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氢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称为血液性缺氧。22.发热(fever):在致热原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 过 0.5oC)23内生致热原(EP):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产EP细胞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一组 多肽类物质24. 应激(stress):是指机体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刺激产生的以神经内分泌反应为

7、主以细胞和体 液中某些蛋白质成分改变,并由此引起一系列机能,代谢改变的全身性、非特异性反应。25.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机体在热应激或其他应激原,用时细胞新和成 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主要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属于非分泌型蛋白质。26. C -反应蛋白(C- React Protein CRP):在急性期反应中显著增多,课与细菌细胞壁结合, 起抗体样调理作用;激活补体经典途径;促进吞噬细胞的功能;抑制血小板的磷脂酶,减少其炎症介 质释放的蛋白,称为C-反应蛋白。27. 应激性溃疡(St ress Ulcer):病人要遭受各类重伤,重病和其他应急情况下,出现在胃

8、十 二指肠粘膜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糜烂、浅溃疡渗血等则称为应激性 溃疡28休克(shock):是指多病因、多发病环节、有多种体液因子参与,已计提循环系统功能紊 乱、组织细胞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等严重后果的负责 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28. 低排高阻型休克:又称冷休克,病人临床表现为四肢湿冷,皮肤苍白,其血液动力学特 点是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升高。又称低动力型休克。29. 高排低阻型休克:又称暖休克,病人临床表现为四肢温暖,皮肤潮红,脉充实有力,血 压降低,其血液动力学特点是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降低。又称高动力型休克。30. 心肌抑制因子

9、(MDF):是指在休克的过程中由于胰腺缺血,组织蛋白酶大量释放组织蛋白 大量水解所产生的一种小分子毒性多肽,其作用是抑制心肌收缩力、收缩腹腔内脏小血管、抑制单核巨噬 细胞系统功能3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 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人血,使凝血酶增加,在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从而 导致的以血液凝固性失常为基本特征的病理过程。32.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时,由于微血管病变,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红细胞流过网孔时,被网丝粘着、切割、挤压引起碎裂,外周血中出现各种裂体细胞,而裂体细胞脆性 高,易发生溶血33全身性

10、施瓦兹蔓反应(GSR):给动物第一次注射小剂量内毒素时,内毒素要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造成系统功能封闭,隔24小时后再给同一动物注射小剂量内毒素,由于无法使 内毒素灭火引起die24. 心肌肥大:是指心肌细胞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当心肌肥大达到一定程度(成人心脏重 量超过500克,或左室重量超过200克),心肌细胞还可有数量上的增多。25向心性肥大:长期压力负荷增大,引起心肌纤维呈并联增生,肌纤维变粗,心室壁厚度 增加,心腔无明显扩大,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的比值小于正常。26离心性肥大:长期容量负荷增大,引起心肌纤维呈串联增生,肌纤维变长,心腔明显扩 大,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的比值等于或大于正常。

11、27心室重塑:是心室在长期容量和压力负荷增加时,通过改变心室的结构、代谢和功能而 发生的慢性代偿适应性反应。28.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指在各种病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 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以致不能满足机体在静息状态下机能、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 程。29.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呈慢性过程时,由于心输出量和静脉回流不相适应,导致纳水 滞留和血容量增加,从而出现静脉淤血和组织水肿30. 呼吸衰竭(Respiratory):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导致的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成人在海平面、 静息状态下、吸入空气测得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伴或不伴动脉血二

12、氧化碳分压高于 50mmHg的病理过程。31. 静脉血掺杂:是指严重肺部病变,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该部血流未相应减少甚至可因炎性 充血增多,使病变部位VA/Q降低,流经病变部位的静脉血不能充分动脉化便掺人动脉血内,类似动 一静脉短路,称为静脉血掺杂或功能性分流。32. 死腔样通气:是指部分肺泡血流因血管收缩或栓塞而减少,使通气与血流比例显著大于正 常,肺泡血流减少,通气相对过多而不能被充分利用,犹如进入死腔,称死腔样通气。33. 肝性脑病:是继发于严重肝疾患而表现为神经、精神综合征。34假性神经递质:肝性脑病患者脑内产生的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它们的化学结构与正 常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

13、结构非常相似,但生理效能远较正常神经递质弱,故称为假性神 经递质35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指肝功能不全时,由于枯否氏细胞功能抑制或门体分流,肠道来 源的内毒素不能有效清除,而大量进入体循环,从而引起的内毒素血症。36. 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时,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不能充分排出代谢终产物及体内 蛋白质分解过多导致血中非蛋白氮(NPN如肌酐、尿素,尿酸的等蓄积)的含量明显增高,称为氮质血 症。37急性肾功能衰竭:各种原因在短时间内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降低,以致代谢产物在体 内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机体内环境发生严重紊乱,其主要代谢变化氮质血症、高钾血 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水中毒等综合征,

14、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38. 低渗尿,肾功能障碍时,由于浓缩功能减退而稀释功能正常,尿渗压最高只能在到700 mmol/L,尿比重1. 020,称为低渗尿。39. 等渗尿:肾功能衰竭使肾小管浓缩和稀释功能均丧失,终尿渗透压接近血浆渗透压,尿液 比重便固定在1. 010左右(1. 0081. 012),称为等渗尿。名词解释:1、水肿(edema):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过多,称为水肿2、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由于血浆中NaHCO3原发性增加,继而引起H2CO3 含量改变,使NaHCO3/H2CO320/1,血浆pH升高的病理改变。3、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

15、ic acidosis):由于血浆中NaHCO3原发性减少,继而引起H2CO3 含量改变,使NaHCO3/ H2CO3V20/1,血浆PH值下降的病理过程。4、 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由于血浆中 H2CO3原发性减少,使血浆 NaHCO3/H2CO3增加,血浆pH值升高的病理过程。5、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由于血浆中H2CO3原发性增加,使NaHCO3/H2 降低,血浆pH值下降的病理过程。6、缺氧(hypoxia):机体组织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发生的病理变化过程。7、发热(fever):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 升高称为发热。8、应激(stress):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称为应激。9、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使体内凝血系统激活,从而引起微 血管内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凝集,形成弥散性微血栓,并继而引起凝血因子损耗、 纤溶系统激活和多发性微血栓栓塞的综合病症。10、休克(Shock):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的毛细血管灌流量急剧减少,所引起的组织代谢障 碍和细胞受损的综合征。 休克的临床表现:表情淡漠、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 速、血压下降、尿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