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旅游建设交流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9120786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旅游建设交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海洋旅游建设交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海洋旅游建设交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海洋旅游建设交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海洋旅游建设交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旅游建设交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旅游建设交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海洋旅游建设交流 积极迎接大桥经济时代,大力推进*市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实施,突出“海”、“佛”两个主题,抓住“建设”、“管理”、“营销”三个重点,推进精品建设,创新发展举措,强化兴旅合力,努力把*建设成为最宜人居的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 一、推进一体化旅游交通网络建设 (一)着手建设各级旅游门户。重点抓好朱家尖蜈蚣峙旅游门户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同时推进小洋山、定海城区、新城、沈家门、三江西码头、台门等旅游门户建设,以应对“大桥效应”。各级门户建设要与车站、码头功能结合,着力构建全市旅游集散网络服务体系。 (二)完善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加快由传统交通向旅游交通转

2、变,由分散型向立体化转变。进一步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强化旅游超市功能。调优海上旅游交通水上站点布局,建设旅游公交网络,加强水陆交通衔接。陆上交通,构筑*内外部联系畅通的旅游集散网络。增开与上海、宁波、南京、温州等旅游集散班线,增加现有集散班次密度。加快公交、站场和路网的建设步伐,开工建设临城公交总站,规划建造盐仓公交综合站场,改造定海东门汽车站为公交快速站。海上交通,提升三江、西码头至小洋山,桃花、东极至朱家尖蜈蚣峙,泗礁至嵊山、枸杞的运力与舒适度。 (三)加快建设停车场、自驾车露营基地。遵循生态、环保、节地、旅游化的原则,发展绿色停车场、立体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在码头、机场和汽车客运站区域

3、,商业街区、旅游街区、景区景点入口、酒店、度假村、餐饮娱乐场所配套建设停车场。加快朱家尖、东港等汽车露营基地建设步伐。 (四)加快旅游交通主通道绿色化建设。*大陆连岛工程5座大桥各具特色,其中西堠门悬索桥主跨1650米,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大桥已经成为*海岛城市的新地标,连岛大桥旅游景观带,具有极高的观光旅游开发价值。 (五)加快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建设。按照国家旅游局5a级旅游区的标准完善全市各主要旅游区服务标识。在高速公路、连岛大桥、39国道、干线道路岔口、码头、机场科学设置图文并茂的旅游景区指示牌。在上海车站码头、沪杭甬高速公路设立旅游交通大型户外广告牌,以方便游客,促进人流、车流的畅通。

4、 二、全力推进海洋旅游精品建设 应对大桥经济效应,全力推进大众海钓游、海鲜美食游、度假会展游、海洋文化游、群岛海上游、渔农家乐游、佛教文化体验游等“八大游”精品工程建设。 (一)尽快建成大众游客岸钓基地。20*年完成组建*群岛海钓公司。20年月前,完成泗礁岛、白沙岛、朱家尖岛、桃花岛、秀山岛5个钓场建设;中期启动六横东部岛屿、大长涂东部岛屿和嵊山岛、枸杞岛、庙子湖岛等区域二期钓场建设。组织培训一批渔业双转导钓队伍,建立钓讯信息系统。尽快出台海钓旅游指南、海钓旅游相关政策。成立海钓管理机构,强化海钓旅游资源管理和保护。举办节事活动,提高*海钓在国内外的认知度,打响“海钓天堂”品牌。 (二)打响做

5、大“中国海鲜之都”品牌。成立海鲜美食研究所,研究开发保健养生的海鲜菜系和旅游食品,编制*特色海鲜菜谱。进一步打响沈家门夜排档品牌,改造提升定海、高亭、菜园等现有的海鲜夜排档,20年完成绿城海鲜排档美食街建设,加快鲁家峙海鲜美食城建设。利用举办中国海鲜大餐争霸赛和海鲜美食论坛等多种载体,进一步扩大*海鲜美食影响力。在朱家尖岛、岱山岛、泗礁岛等地选择一批渔文化浓郁的渔村,建造渔村海鲜品尝点。营造“餐、娱”结合、“动、静”结合、“土、洋”结合的用餐服务氛围,加快标准化建设。 (三)加快推进度假会展游项目。0*年抓好泗礁基湖和南长涂、徐公岛等大型度假区启动建设,三年内,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同时抓好朱

6、家尖东沙、桃花塔湾、岱山双合、秀山等度假中心的前期工作,力争2X年开工建设。精心策划建设一批私密型度假村和会所岛屿。加大海景房产开发力度,启动朱家尖、桃花、泗礁、岱山和六横等岛沿海缓坡海景房产项目,202X年前,完成秀山光大项目。加紧商务会展设施建设,按照合理布局、适度超前要求,适时建造会展中心。20*年起办好渔博会,202X年起办好船博会,以推动会展旅游新突破。 (四)深度开发海洋文化游项目。为实现白天向晚上延伸,整编出一、二台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海洋文化大戏,丰富游客的夜间娱乐生活。在开发*锣鼓、岱山祭海等项目基础上,推出渔歌、佛歌和军歌系列产品,编撰*文化旅游系列丛书,创作、策划“渔港秀”

7、等富有*风情的项目。把*锣鼓、*渔歌、跳蚤舞、翁州走书、木偶戏等群众文化艺术打造成为*旅游必看的特色节目。总结借鉴佛岛普陀山的成功经验,打造沙岛朱家尖、侠岛桃花、渔岛嵊山、泥岛秀山等一系列主题旅游岛。提升现有的各类博物馆,完善旅游功能,丰富互动性和娱乐性活动项目。根据资源特色,新建跨海桥梁博物馆、东极“里斯本丸”纪念馆、普陀山佛教博物馆等一批专题博物馆,提升鸦片战争纪念馆。 (五)大力打造群岛海上游项目。*最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是群岛中那些景色优美、相对未经破坏的自然海岛,要引导*旅游从“岛上游”向“海上游”发展,积极开发“*群岛环游”旅游项目,重点开发嵊泗列岛、普陀山周边区域、普陀“金三角”、岱

8、山东部岛礁、*本岛南部岛屿等“短、精、特”环游线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吸引更多的国际邮轮靠泊*,逐步开辟稳定的国际邮轮航线,争取成为国际邮轮靠泊点。合理布局游艇旅游项目,重点推进朱家尖岛、桃花岛、鲁家峙岛、凤凰岛和大衢岛等游艇基地建设,并带动游艇制造、维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六)精心推出佛教体验游项目。为满足现代人修身养性、感知礼佛的需要,推出“三日出家”、“五日出家”、“七日出家”等住寺体验项目,同时,推出坐禅、听经、看经、抄经、食素等不住寺体验活动。在完善双泉庵讲经的基础上,宝陀讲寺争取0X年建成,面向僧众和游客,定期邀请山内外高僧大德讲解佛经。把福泉庵建成普陀山佛教图书馆(藏经庵)。

9、三年内,利用腾空的庵堂等合适场所,由僧俗两家各建一座有一定规模、档次、开放的素斋馆,宣扬素食文化。 (七)系统拓展佛教文化游项目。建造“不肯去观音号”游船,以普陀山为中心,整合朱家尖、白沙、葫芦、桃花等周边岛屿资源,开发环莲花洋朝佛之旅、*群岛朝佛之旅、佛法东传之旅等专题性项目,提高摩星山、观音山、大悲山、安期峰的佛教知名度。22X年建成中国佛学院教育学院,秋季开学,积极开展佛教修学游项目。建成普陀山世界佛教文化交流中心,同时推出全面诠释观音文化的大型文艺演出节目,提高普陀山游客的夜间娱乐生活质量。继续办好“*群岛.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把昙花庵建成普陀山佛教博物馆,利用腾空庵堂启动建设

10、普陀山佛教音乐馆、禅茶馆、佛香艺术馆等一批佛教文化场所。启动建设普陀山旅游纪念品市场。 (八)做大做精“渔(农)家乐”旅游品牌。将“渔家乐”开发成为集渔村观光、渔家生产生活体验、海鲜品尝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旅游项目。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和鼓励发展“渔家乐”休闲船。重点打造普陀筲箕湾、东极,岱山凉峙、嵊泗黄龙、定海刺山和大鹏山6个渔(农)家乐精品项目。逐步实行渔(农)家乐星级评定制度,推进标准化工作。加强对渔(农)家乐旅游点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合力打造定海马岙、普陀蚂蚁、岱山秀山、嵊泗五龙等一批休闲渔(农)业示范基地。 三、加强旅游目的地管理 (一)加快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高星

11、级宾馆和家庭旅馆。加快新酒店建设和老酒店更新,提高酒店档次,力争到22年高星级酒店达到15家。大力推进旅游岛、旅游村和“渔(农)家乐”建设,鼓励发展家庭旅馆。推进对现有的家庭旅馆提档升级工作,开工新建一批高档次的具有渔家特色风情的家庭旅馆。 (二)不断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初步形成“鱼”、“船”、“佛”三大品牌系列,并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开发多渠道销售体系,精心策划、营销。加快旅游购物市场建设,在交通集散地、各旅游景区,设置旅游购物场所。在一定区域内集中性建设大规模旅游购物商场、商业特色街,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 (三)加紧构建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年完成组建旅

12、游信息公司。建立旅游信息网站、旅游电子商务,提倡旅游设施智能化管理、强化网络营销主流作用。进一步完善卫星帐户。健全导引标识系统,完善全市旅游区服务标识,及时更新和完善旅游地图、公共服务场所指示牌。抓紧编写*群岛自驾车旅游指南;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和旅游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四)完善中心城市旅游功能,推进旅游经济强镇建设。进一步完善*本岛定海、新城、普陀的旅游功能。定海建设高质量的滨水岸线区,改造升级人民路,人民路、人民广场配合设置餐饮、咖啡厅、零售商店、酒吧、俱乐部、商业性服务和其它娱乐设施。新城推出现代的、个性鲜明的和形式内容创新的旅游点,开发“教娱旅游”。开发建设世界一流的海事博物馆、

13、游船游艇码头,蛇山岛建一休闲娱乐公园。普陀沈家门着力体现出国际渔港品牌特色,做好海鲜美食、海鲜购物、渔港夜游和渔港秀等特色旅游项目。02年起加快推进朱家尖、桃花、秀山、泗礁、高亭、东极等旅游经济强镇建设。 四、整合创新“*群岛”品牌营销 (一)形成整体营销合力。建立统一的形象标识、注册商标、宣传口号等“*群岛”品牌营销体系。通过政府推动形象宣传、企业开展产品促销等手段,加强对*旅游整体形象的包装、策划和宣传,形成良性互动的旅游营销局面。不断深化区域旅游合作。积极入选“中国202X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旅游推广长三角工作站”,共同参与上海世博会旅游推广工作,合力打造“活力浙东南中国黄金旅游线”。 (二

14、)拓展重点目标市场。创新媒企合作等旅游营销载,积极开展创意营销。境内市场,主攻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巩固并扩大闽南市场。境外市场,主攻港澳台地区,积极开拓日韩、东南亚国家旅游市场。 (三)整合旅游节庆活动。围绕*旅游“佛”、“海”文章,把全市节庆活动整合为佛教文化和海洋文化两大品牌。佛教文化节庆,以观音文化节为代表,整合三大观音香会期和“普陀山之春”等节事活动,进一步提升佛教文化影响力和游客参与度。海洋文化节庆要整合中国国际沙雕节、海洋文化节、金庸武侠文化节、海鲜美食文化节、民间民俗大会、贻贝节等活动,按照承办主体不变、节庆内容有机结合、活动时间有序安排的原则,强化海洋文化旅游主题形象。

15、(四)创新市场营销方式。充分发挥县(区)、景点景区、旅游企业主体作用,开展针对性的目标市场营销。采取面向特定客源、长短线相结合的营销模式,拓展新市场。加大网络营销力度,充分发挥旅游信息网的作用,加快建设*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构建旅游信息平台,并积极介入“长三角国际旅游网”大型商务旅游网。 五、进一步完善海洋旅游基地的保障体系 (一)进一步完善市旅管委工作机制。实行定期例会制度,及时研究、部署旅游工作。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对各项任务进行分解,制定阶段性计划,并建立督查制度,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督。建立考核制度,对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二)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大研究、制订和完善支持、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拓宽旅游业投融资渠道,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旅游业投融资体系。积极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引导外商和民间资本投资旅游项目建设。招商部门要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方式,拓宽渠道,积极推介旅游招商项目。支持和奖励重大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人才培养、入境游和主要客源地开发、市场营销等活动。 (三)推进“人才强旅”工程。把培养旅游人才纳入市人才工程,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构建旅游产业的人才梯队,建设适应旅游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坚持内培外引,切实解决人才缺乏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