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路基强夯施工技术方案分析正规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9120757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工程路基强夯施工技术方案分析正规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公路工程路基强夯施工技术方案分析正规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公路工程路基强夯施工技术方案分析正规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公路工程路基强夯施工技术方案分析正规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公路工程路基强夯施工技术方案分析正规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工程路基强夯施工技术方案分析正规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工程路基强夯施工技术方案分析正规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贵阳至黔西高速公路白云至卫城段起讫桩号:K7+000K14+350路基强夯试验段施工技术方案 复核: 中交路桥北方工程贵黔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部项目经理部二零一四年五月目录1、编制依据及原则 2 -1.1编制依据 2 1。2编制原则- 3 -2、工程概况- 3 2.1设计概况- 3 -2.2施工自然条件- 3 3、施工准备- 4 -3。1技术要求与准备 4 3。2人员准备- 5 -3.3机械配备 5 3.4临时道路准备- 5 -4、强夯施工计划安排 5 -5、施工方法 6 -5。1强夯试验段选择- 6 -5.2强夯施工工艺 6 5.3施工要点 9 5.5强夯机具要求- 9 5。6施工注意事

2、项 10 6、雨季施工措施- 11 -7、质量控制措施- 11 -7.1基本要求 11 -7。2外观鉴定 12 -7。3检查项目 12 7.4施工总结- 12 8、安全及文明施工- 13 8。1主要危险源识别- 13 -8.2安全生产措施 13 8。3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 13 8。4控制噪音污染- 14 9、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14 9。1水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14 -9。2控制水环境 14 10、职业健康保证措施 15 1、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2。1、贵州贵阳至黔西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施工设计图纸;1。2.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1.2。3、公路工程质

3、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2。4、公路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1.2。5、公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08-119-2005;1。2。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1。2。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2.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1。2。9、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21;1.2。10、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交通运输部公路局2021年11月;1。2。11、本单位对工程现场及周边环境的踏勘和调查;1。2。12、本单位现有的施工力量、技术装备和施工管理能力;1.2.13、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关程序文件

4、。1.2编制原则1.2。1、严格遵循招标、投标文件的内容及设计文件要求,确定本工程的创优规划,并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来编制此专项施工方案。 1.2。2、仔细考察工程实地,认真研究招标、投标文件、设计图纸和有关规定,充分考虑本项目的特点、场地、交通、水文、运输、料源、民情、水电供应、气候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编制。2、工程概况2。1设计概况本标段在贵州省清镇市百花湖乡,路线起点位于石场凹村,终点位于温水村,路线里程桩号为K7+000K14+350,全长7.35km。设计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为100km/h,路基宽度26米。本项目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为:挖方2624127m3,填方约为8

5、88222m。本标段YK14+152YK14+223段为高填路基,长71米,累计14910。为减小工后沉降,路基填筑时需采取采用强夯补强,间隔4m。强夯试验段为强夯补强的第一层,桩号YK14+170-YK14+200,补强面积约1000。2。2施工自然条件(1) 地质条件YK14+152YK14+223段地质特征为中低斜坡地形,斜坡坡度50左右.粉质粘土夹碎石,厚度0-2m;泥质砂岩、泥岩夹砂岩,岩石地基,无不良地质作用.边坡坡率1:1-0.75。土、石等级为级硬土级软石级次坚石。路线范围内无断层分布,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无软土等特殊性土出漏,山体稳定,植被茂盛.(2) 气象属亚热带

6、湿润季风气候区,严寒酷暑时间较短,四季气温变化差异较大,为年平均气温1115,最低月(元月)平均气温0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25,每年510月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80左右。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其余各季以东北偏东风为主,平均风速0.82。5米/秒,最大风速30米/秒。全线无霜期较长月280天左右,相对湿度变化不大7588%,其中210月份相对湿度大,据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1300毫米,蒸发量10001400毫米,基本持平.灾害性天气冰雹、暴雨、绵雨和凝冻。区内气象条件较好,可长年施工。(3) 水文公路线路穿越木老冲背斜东、西两翼地层,岩层以泥岩夹砂岩为主,小范围可溶性的白云岩、灰

7、岩,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公路地基位于斜坡中上部,地下水补给范围小,地下水不丰富.3、施工准备3。1技术要求与准备 1)土质沟底设有涵洞时,应在涵洞施工前进行强夯; 2)当土质沟底工作面宽度L12m时,填筑路堤前对沟底工作面进行强夯;当沟底工作面宽度L12m时,应分层填筑路堤至要求高度满足强夯工作面不小于12m宽,再进行强夯;3)当沟底纵坡陡于1:10时,应将沟底原地面开挖成宽度不小于10m的台阶,台阶上设置4%的反坡.沟壁参数表如下:自然沟壁坡率开挖台阶(m)开挖后坡率台阶置反坡L12m时沟底强夯前填筑高度(m)宽度高度陡于1:0。5241:0.544陡于1:1,缓于1:0.5221:14

8、2缓于1:1221:1423。2人员准备人员组成一览表岗位姓名备注项目经理刘忠枢技术负责人侯振元施工负责人王勃测量工程师刘虎质量工程师华俊锋试验员王英云专职安全员李文清机械操作手10人普通工人10人3。3机械配备机械配置一览表机械名称型 号数量(台)备注强夯机(配套)W10011履带式平地机PY165C1振动压路机XSM 218A1装载机ZL501洒水车SZQ13。4临时道路准备 在路基施工开始前设置临时道路,临时道路应高于原地面并设计为路基外侧向排水,以防止雨天积水。4、强夯施工计划安排 强夯试验段施工计划:2021年9月1日2021年9月15日。5、施工方法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场地平整测量

9、放线第一遍夯点夯坑回填场地平整测量放线第二遍夯点夯坑回填场地整平测量放线满夯场地平整测量高程验收。5。1强夯试验段选择选择强夯段作为施工试验段,试验段分原地面和填土段分别进行(土质沟底宽度大于12米段,对沟底原地面进行强夯;小于12米,分层填筑至满足12米工作面,再进行强夯).本标段YK14+152YK14+223段为高填路基,长71米,累计14910.为减小工后沉降,路基填筑时需采取采用强夯补强,间隔4m。强夯试验段为强夯补强的第一层,桩号YK14+170-YK14+200,补强面积约1000。5。2强夯施工工艺(1)施工准备 根据实际编制施工技术方案、质量计划,编制中力求考虑周到,措施得力

10、,便于操作.并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复。在掌握现场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划分施工段、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利用已批复的水准点、导线点定出路线边线、中线及标高控制点;用全站仪在现场恢复和固定线路测量桩点,并设立标记,在施工过程中严格保护主要控制点。并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布设夯点. 施工前应经试验确定最佳夯击能、间歇时间、夯间距等参数. 施工便道贯通,通电、通水、拆除障碍物,平整场地。 夯实机械已进场,运行状态良好.(2)施工方法 平整场地:为便于强夯施工,施工机具进入场地前,

11、先用推土机平整场地. 图52。1 强夯施工流程框 铺砂垫层:在强夯中,由于波在传播过程中在不同土层间有反射和折射作用,表面的多次反射使表层土体疏松,同时瑞利波的竖向分量也起着松动表层的作用.因此,在地表有饱和细颗粒土和地下水位较高时,宜在表面铺设1。0-2。0m的砂石,不仅可作为承受强夯机械的持力层,又可减少由于冲击波而造成的上部土层的松动,此外,还可加速强夯产生的超静水压力的消散. 夯点的定位:强夯前,应采用小木桩或服役期 石灰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其偏差不大于50mm并测量地面高程。夯击点布置见图52.2“强夯夯击点布置图”。第一遍夯击点按正方形网格排列,间距3 D,间隔1个夯击点跳夯夯

12、击完成。第二遍选用第一遍已夯点间隙,采用梅花形网格排列,依次夯击完成。第三遍夯击选用第一、二遍已夯点间隙,采用正方形网格排列,依次夯击完成。三遍完成后,各遍锤印可以达到彼此搭接.夯击遍数按设计文件要求执行。强夯三遍,最后再以低能量(前几遍能量的1/41/5)进行排夯,锤印彼此搭接1/21/3夯痕,以加固前几遍夯点之间被振松的表土层。必要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和工程要求适当增加夯击遍数。图5-2.2 强夯夯击点布置图注: 1.、为第一遍夯击击点,正方形网格布置。 2.、为第二遍夯击击点,梅花形网格布置。 3.、为第三遍夯击击点,正方形网格布置。 3D3D6D.3D3D3D3D3D3D3D夯击遍数间

13、隔时间:各夯击遍数之间的间隔时间,由试夯确定。正式强夯时首先保证夯击遍数间隔时间,并做详细记录,其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流水顺序,安排合理的流水节拍,力争使各区段间达到连续夯击。坚决杜绝间隔时间未到就强行施工现象,确保强夯质量。夯锤落距:按规范要求:具体数据由试夯并报监理工程师验证确定。每次夯击前,检查落距并做详细记录,以确保夯击能量达到设计要求。 吊机就位进行强夯:吊机就位,测量夯前锤顶高程,然后按施工设计图的次序进行强夯. 强夯的施工顺序:试夯确定夯击遍数及建筑物安全距离,然后在进行大范围夯击.试夯时应选择一个工程范围内区域,表面应平整。按设计的夯点排列方式及间距,实地放出该范围的夯击点并测量场地标高,然后根据设计夯击参数进行试夯,记录夯沉量。夯完一边后,测量夯击面标高,若第一遍夯击沉降量大于5cm,则进行第二遍夯击;若第二遍夯沉量小于5cm,则场地可夯击一遍;若第二遍沉降量大于5cm,则进行第三遍夯击,若沉降量小于5cm,则场地可夯击两遍;以此类推,确定夯击遍数。5.3施工要点(1)强夯前应试夯。(2)施工前应检查锤重和落距,单击夯击能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夯击前,应对夯点放样并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4)施工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