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吉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9117345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〇〇吉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二〇〇吉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二〇〇吉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二〇〇吉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二〇〇吉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〇〇吉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〇〇吉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二九年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吉林省统计局2010年2月24日2009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地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以推动吉林加快振兴为己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地一揽子计划,奋力攻坚克难,在克服金融危机地强力冲击和影响中,实现了经济地较快发展和社会地全面进步. 一、综 合初步核算,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203.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80.50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91.96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

2、实现增加值2730.72亿元,增长12.7%.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全省人均GDP达到26319元/人,增长13.1%.三次产业比例为13.6:48.5:37.9,对经济增长地贡献率分别为2.7%、59.4%、37.9%.全省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6.2%.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耗降低8.2%.图1:20042009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2009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1(上年同期为100),价格水平同比上涨0.1%;其中,农村为100.7 ,上涨0.7%;城市为99.9 ,下降0.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96.4 ,下降3.6%;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6.1

3、,下降3.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95.3 ,下降4.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99.4 ,下降0.6%.表1:2009年全省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指标全省城市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总指数100.199.9100.7食品101.0100.7101.6其中:粮食111.0109.3113.0烟酒及用品101.1101.5100.5衣着99.299.0100.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02.1103.0100.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101.2101.3101.1交通和通信97.697.199.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99.399.998.1居住99.098.3101.3全年完成地方

4、级财政收入487.08亿元,增长15.2%.其中全年完成税收收入361.10亿元,增长16.1%,其中实现企业所得税49.19亿元,增长15.5%.税收收入占地方级财政收入地比重为74.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479.21亿元,增长25.3%.其中:教育支出216.99亿元,增长1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0.44亿元,增长25.3%;医疗卫生支出107.43亿元,增长80.4%;环境保护支出49.48亿元,增长8.5%;交通运输支出57.66亿元,增长96.8%.二、农 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41.55万亩,增长0.8%.由于受到春季低温多雨、夏季罕见

5、旱情地不利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2460万吨,下降13.4%.其中,玉米产量1810万吨,下降13.1%,单产6120.7公斤/公顷,下降14.1%;水稻产量505万吨,下降12.8%,单产7646.9公斤/公顷,下降13.0%.图2:20042009年全省粮食产量2009年,全省猪、牛、羊、禽出栏量分别达到1374.80万头、283.80万头、293.80万只和3.85亿只,分别增长8.1%、4.6%、4.0%和3.3%.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24.49万吨、98.60万吨和44.50万吨,分别增长6.0%、13.2%和12.1%.表2:主要农副产品产量指 标单位2009年比上年增长%粮食总

6、产量万吨2460-13.4蔬菜总产量万吨968.4212.9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万吨224.496.0鲜蛋总产量万吨98.6013.2牛奶总产量万吨44.5012.1水产品总产量万吨16.56.5出栏生猪万头1374.808.1出栏家禽亿只3.853.3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001万千瓦,同比增长11.2%.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均有增加,其中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4.5万台、机电井16.6万眼、农用排灌机械46.95万台,同比分别增长21.7%、25.8%和2.3%.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分别达到168.77万公顷和103.59万公顷,比上年提高0.5%和1.2%.

7、全年农村用电量达到37.49亿千瓦时,增长8.1%.全省较大规模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3730个,同比增长6.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5亿元,粮食加工量达1450万吨,畜禽屠宰加工量达3.18亿头(只),比上年均有增长.全省实现园艺特产业产值555.9亿元,增长17.3 %;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2150亿元,增长15.6%.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785个,有机食品271个,无公害农产品2090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436个,环境监测面积达到3900万亩.全年全省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产量达3340万吨,实现产值487亿元,带动农民增收58亿元,带动农户278万户

8、.三、工业和建筑业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926.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8%,增幅高于年初规划目标1.8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809.39亿元,增长22.9%;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117.26亿元,增长14.7%.表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单位:亿元 指标2009年同比增长%工业增加值2926.6516.8轻工业809.3922.9重工业2117.2614.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191.634.9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734.5713.6石油化工业405.645.8食品工业498.2020.7医药制造业175.0525.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

9、电子设备制造业13.7713.9图3:20042009年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九大支柱、优势和特色行业共实现增加值2267.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3%,对全省工业生产增长地贡献率为68.4%.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34.57亿元,增长13.6%;食品工业实现增加值498.20亿元,增长20.7%;石化工业实现增加值405.64亿元,增长5.8%;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75.05亿元,增长25.4%;冶金工业实现增加值150.24亿元,增长11.8%;建材工业实现增加值 174.15亿元,增长 25.8%.表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速产品名称单

10、位产量比上年增长(%)纱万吨5.6721.7布亿米0.442.5服装万件16460.1219.5化学纤维万吨29.0515.9配混合饲料万吨470.8417.0精致食用植物油万吨36.9447.0软饮料万吨351.849.7卷 烟亿支359.007.0汽车仪器仪表万台139.46-2.3原煤万吨4401.4615.2焦炭万吨423.7812.7天然原油万吨639.90-6.8原油加工量万吨824.81-1.2发电量亿千瓦小时538.157.7粗钢万吨792.5623.4钢材万吨855.9719.4生铁万吨648.3110.5铁合金万吨53.10-9.9黄金千克10257.8221.9十种有色金

11、属万吨0.32103.3水泥万吨4165.8028.9硫酸(折100%)万吨29.1535.3合成氨万吨57.9813.8合成橡胶万吨18.117.7乙烯万吨83.855.6农用化学肥料(氮、磷、钾类折纯)万吨20.491.6化学药品原药万吨0.6412.1中成药万吨10.3139.7汽车万辆123.2237.6 轿车万辆86.2036.1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累计实现净利润475.12亿元,比上年增加122.34亿元,增长34.7%.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化、食品和医药制造行业累计实现利润363.1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地76.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

12、60.4%,比上年提高18.8个百分点.截至2009年末,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有4394户,比上年末净增加1054户,实现工业增加值1344.40亿元,增长32.8%,增幅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水平16.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78.32亿元,增长31.4%.全年全省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87.32亿元,增长19.2%.全省具有资质等级地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51.75亿元,增长15.7%;全员劳动生产率186807元/人(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增长33.0%;实现利税81.51亿元,增长4.0%.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59.50亿元,比上年增

13、长29.5%.人均投资达到2.65万元.其中,城镇投资5958.62亿元,增长29.7%.图4:2004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1.84亿元,增长27.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360.25亿元,增长32.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496.53亿元,增长26.6%.全年完成城镇工业投资3285.71亿元,增长30.4%,增幅高于全部城镇投资增速0.7个百分点,对全社会投资增长地贡献率达56.1%.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食品、建材和医药等支柱优势产业投资额分别达到499.26亿元、245.09亿元、424.32亿元、227.45亿元和152.64亿

14、元,分别增长51.7%、51.2%、34.3%、59.1%和43.7%.全省全年完成非国有投资4200.78亿元,增长25.8%;占城镇投资地70.5%.其中,完成私营企业投资1159.03亿元,增长34.1%.全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123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地比重为20.7%.全省在建计划总投资超亿元以上地建设项目有881个,完成投资1889.24亿元;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地项目130个,完成投资870.90亿元.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56.34亿元,增长18.0%.商品房竣工面积1240.28万平方米,下降19.6%;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1823.22万平方米,增长15.1%.其中,销售住宅面积1660.08万平方米,增长15.6%.商品房屋空置面积566.95万平方米,下降15.2%.五、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7.33亿元,增长19.0%.其中,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291.16亿元,增长18.3%;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66.17亿元,增长2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