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肉鸡产业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9114413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肉鸡产业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优质肉鸡产业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优质肉鸡产业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优质肉鸡产业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优质肉鸡产业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肉鸡产业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肉鸡产业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报告(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库伦旗100万只/年优质肉鸡产业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库伦旗100万只/年优质肉鸡产业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2、项目承办单位:库伦旗农牧业局3、项 目 负 责 人:明4、项目所在地区、地点:库伦镇南元宝山村。下实石泊嘎查、扣河子镇格尔林嘎查5、建 设 容:新建鸡舍60栋,3万平方米。6、投 资 规 模:总投资878.9万元。7、资 金 构 成: 建设投资800.9万元,铺底流动资金78万元。8、资 金 筹 措:项目总投资878.9万元,其中:库伦旗地方补助212万元,农户自筹466.9万元,申请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项目资金200万元。 8、经 济

2、 效 益:项目建成后,当年可出栏肉食鸡100万只,年均销售收入2434万元,年均利润526万元,9、建设期: 6个月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l、原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1号)。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4、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5、自治区财政厅关于2011年财政支持农牧业产业以奖代补项目申报的通知6、市人民政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7、国家现行的财会、税收政策8、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与规9、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三、项目承担单位情况项目承担

3、单位为库伦旗农牧业局。该局主要职责之一是协调推进农牧业产业化项目。负责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与与龙头企业的衔接等有关事宜。该项目建设单位属于财政拨款的行政单位。下设12二级站办所,共有科技人员89名,其中畜牧业中级以上科技人员42名。具有完善的旗、乡、村三级畜禽防疫服务体系,能够有效保证畜禽防疫密度,确保畜禽死亡率远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围通过对项目有关问题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分析,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以与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编制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报告研究围主要是: 1、项目建设的背景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项目建设条件

4、4、项目市场分析 5、项目实施方案 6、项目环保与劳动安全 7、项目实施进度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经济效益分析五、结论与建议本项目充分利用项目承担单位的各种有利条件, 实施肉食鸡产业基地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规模适度,建设条件可行。项目实施后,可通过发展肉食鸡产业加快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方肉类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牧民和地方财政收入,加快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减轻国家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负担。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可行性研究分析项目可行。该项目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条件,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增量效果明显的特点。项目实施后,年出栏肉食鸡100万只,年均实现销售收入24

5、34万元,实现纯利润526万元。1、静态指标投资利润率:59.8%;销售利润率:21.6%;2、动态指标全部投资:项目投资财务部收益率:92.53%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 ic=10%:):3167.83万元。项目投资回收期(年):2.08年; 盈亏平衡点: 18.9%。综合评价(1)本项目设计的肉鸡“公司基地+农户定点”的的养殖思路,设计方案合理,工艺成熟,设备先进,符合国家农业经济政策,符合集约经营提高效益的思想,也符合环保政策要求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政策导向。(2)项目的建成,能带动更多的农户从事肉鸡养殖,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增加了农户非粮食生产业的收入,提高了养殖户经济收入的水平。(3)

6、项目方案策划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环保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的方针,对肉鸡饲养过程中的排泄物实施强制性无害化处理,作为肥料和饲料,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变废为宝,有利于创造绿色、和谐的社会环境。(4)该项目实施具有可靠的技术支撑,库伦旗畜牧兽医站与 动物疾病和的控制中心可以提供检验检疫的技术保障,项目单位选用的饲喂设备性能稳定,可靠性高。项目实施方案见效快,费用省,经济效益良好高,投资回报率高。(5)该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能够吸纳富裕劳动力,创造部分就业机会,带动农民养鸡致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6)该项目经济评价可行、投资回收期适中,方案抵

7、御市场波动的能力强,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批准立项,并衔接资金和给予政策扶持,争取早投资、早受益。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畜禽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禽业生产持续高速发展,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的产量和产值不断提升,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畜禽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进入了一个生产不断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的新阶段。据统计,2010年全国肉类总产量41604万吨,比2009年增长20%左右,其中猪肉产量4287.8万吨、牛肉产量704.8万吨、羊肉产量382.6万吨、牛奶产量35

8、25.2万吨、禽蛋产量 2529万吨,分别比1996年增长35.49%、72.45%、111.38%、460.09%、28.69%。但就总体而言,我国畜禽业生产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弱。传统的农户小生产仍占我国畜禽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其特点是基础设施薄弱,饲养规模小,畜禽品种单一,经营围窄,比较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弱。先进的生产技术难以推行,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更重要的是小规模生产者在与社会化大市场连接时存在许多障碍,小批量产品进入运销环节较困难。运销成本比相对较高,有时还出现“买难、卖难”,使

9、小规模生产者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很不利的地位。同时,过于分散使政府的一些生产保护性措施在操作上很困难。就全国而言畜禽业仍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有:一是畜禽业已成为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各级政府空前支持、重视并相继制定政策来稳定发展畜牧业,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农牧民奔小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为畜禽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以往由自然条件所形成的固有界限被突破,许多产品已不受热带寒带、农区牧区、粮多粮少等因素所限制。利用塑料大棚养牛,将粮食转化成畜产品。三是城郊畜禽业,特别是规模化、企业化的大中型畜禽场的发展,有效地增加了供给量,提高了自给水平。此外,在畜禽产品商品基地建设方面,除了国家投资外,地方投

10、资的积极性也很大。这就大大增加了畜禽业发展的后劲。1、国优质肉鸡发展现状我国肉鸡产业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20%-30%的高速增长以后,到了21世纪,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尤其是北方的快大型肉鸡,近几年总体没有明显增长,出现徘徊的局面;南方的优质肉鸡增长速度也不如从前。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肉鸡占肉类的比重都比较高。例如,日本占肉类的37%,美国占肉类的40,日本人均年消费量达40公斤以上,美国人均消费量达50公斤以上,我国人均年消费量还比较低,大约是10-12公斤,还需要大幅度地发展才能赶上比较发达的国家,这给正在调整发展的中国肉鸡饲养业带来了商机。而优质肉鸡因为其品质优良,它的增长速度将

11、超过快大型肉鸡,它所占的市场份额可能将一年年的增加。、等地区,优质肉鸡占肉鸡的比重将近90%,而长江流域各省市大约占到70%以上,黄河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各省市大约占到40%左右。2、我国2011年白羽肉鸡生产回顾和2012年展望肉鸡业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产业,据统计2001年我国禽肉产量达1273万吨,跃居世界第二,肉鸡饲养量达到24亿只,生产鸡肉1200万吨。2011年在经历了2003年“非典”,2004-2005年禽流感的影响,尤其是从2005年第39周到2006年第19周连续32周各种价格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后,我国的白羽肉鸡生产从2006年下半年进入快速恢复期。从2007

12、年第十周开始,鸡苗和毛鸡价格开始快速上涨,到第32周时达到历史最高价格,发展呈现空前高涨的局面。2007年基本实现了全行业盈利,需求的拉动充分调到了产能潜力,企业的收益不但填补了过去的三年的严重亏损,还为今后的发展贡献了资金的储备。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掌握的资料推算黄羽肉鸡生产情况:目前中国最大的10家黄羽肉鸡育种公司年提供父母代种鸡约3000万套,约占全国年父母代种鸡需求量的90%。2011年中国饲养各种类型的黄羽肉鸡约40亿只,产肉量约为360万吨,约占2006年全国禽肉产量的24%,占肉类总产量的4.5%。目前黄羽肉鸡已经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家禽产业,并且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优势地位

13、明显。加入WTO以后,各国的关税壁垒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因此给我国肉鸡业形成巨大的压力与阻力。此外,无论是农户散养还是规模化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便、死淘鸡等废弃物,都给环境造成巨大污染,这也是我国肉鸡业高速发展后出现的一个不可忽略的环保大问题。 控制成本,最有效地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这对肉鸡养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说一家、两家,你养200只鸡,我养5000只鸡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有一些龙头企业来带动,形成一个肉鸡养殖区域,或者“一村一品”的专业化养殖优质肉鸡,其生产方式进一步的规模化、产业化,是一个必然趋势。我国现在的退耕还林的土地面积比较大,在这些

14、地方放牧饲养,能生产出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所以优质肉鸡今后地发展方向,应该强调以散养和放牧饲养为主体。实现无公害养殖生产,进行了产业化运作,将使行业部原料品种专业化,饲养规模化,生产工艺标准化,包装新颖化,管理运营一体化,营销手段科学化,对促进肉鸡业从追求“廉价型”向“优质型”转变,从“数量耗能型”向“绿色安全型”转变,对带动全行业乃至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此外,对调整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通过养殖大户和养殖业龙头企业帮助广大农民顺利走向市场,实现千家万户的“小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顺利对接,也将产

15、生巨大的促进作用。3、 国际家禽产品贸易现状国环境、经济、技术因素逐渐将国家划分为主要的出口国或进口国。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国家基本属于自济自足型。美国的出口在过去5年里保持稳定。泰国自从2004年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后一直深受影响。相反,巴西的出口则增长了30%。为了保持平衡,出口应该针对那些缺乏自足的国家。在过去的五年里,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逐渐实行自足,日本因为禽流感的出现减少了从传统进口国中国和泰国的进口。墨西哥和中国增加了进口量,与之一致是这两个国家的人均GDP中可支配的收入也随之增长。美国食品和农业政策研究所推测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消费量将出现12%的全面增长。在这六个地区中,只有欧盟的消费量将出现下降,而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消费量将稳定增长,这些地区的消费量增长潜力最大。美国或中国每增长1%的消费最意味着对饲料原料的更大需求,而对非洲和亚洲国家来说,这种情况并不能同日而语。8个国家/地区拥有全球82%的鸡肉消费量,人均消费量从印度的2.1kg到美国的47.6kg不等。由于禽肉极易腐烂(除非花费高昂的冷冻储存),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生产和消费的平衡机制。除巴西以外,其它国家的消费和生产都具有密切的关系。巴期拥有高度发达的出口产业,它充分利用了国农业资源、劳动力资源、基础设施以与本国货币与美元和欧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