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课文反思总结(3篇).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9113830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父课文反思总结(3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渔父课文反思总结(3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渔父课文反思总结(3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渔父课文反思总结(3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父课文反思总结(3篇).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渔父课文反思总结历经宦海沉浮颠沛流离之后,莫如散发弄扁舟,独钓寒江雪。他们将山水田园当成精神栖居地,在这里,心灵的创伤得到愈合,灵魂获得拯救与升华。能让学生认识到这一层面,亦是可以了。另外补充屈原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2、)这些课外知识的补充,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效果很好。纵观这一堂课,结构清晰、目标明确、学生全面参与,学习劲头足,学习效果好。同时,因为这是一堂赛课,由于各方面的限制,未免有仓促、不深入之感,有待于再精心组织。渔父课文反思总结(二)渔父这一节课文言重难点较多,作为公开课又要力求完整性,所以在设计上难度很大。一、时间把握不好,低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真程度,没有预料到大部分学生预习的这么好,给学生留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过长,以至于最后一个问题没有完成。二、高估了个别学生的听话程度,在学生讲解过程中,讲的太粗,语言也不清不楚,导致没注意到所讲的错误,其他学生也没有听清,糊里糊涂,这样很不好。

3、我也没能及时纠正。应该说,这种失败也是由于我的一贯散漫的作风造成的。我从心理上认为这篇课文很熟悉,所以在备课时也大意了,没有把该说的话完全想好,所以说的较为随意。渔父课文反思总结(三)一轮赛讲中,我讲的是渔父这一课。这是必修五“直面人生”这一板块中的第二篇课文。篇幅不长,共有四小段。首先,我设计了两个主要的学习目标。一是基础知识目标,一是情感目标。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通过梳理课文知识点,翻译句子,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文意。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三个问题: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

4、位形象,他是谁?是怎样一位形象?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3、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让学生真正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那伟大的爱国胸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其次,教学方法上遵循“学生霸占,立即落实”的教学原则,以学习小组为学习单位,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全班共划分七个小组,便于他们合作学习。各组之间,有时是推荐一人回答问题,有时候是抽签按座次叫人回答问题,重在人人参与,那种“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充溢其中。整堂课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热烈参与,收到了预期效果。再次,注重补充课外知识。集中体现在对渔父意象的探讨上。渔父意象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这种与世无争的超然生活的向往。渔父是真正的隐者,他们留给世界的是一个飘逸的背影,轻轻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他们乘扁舟漂游水上,自然,惬意,无拘无束。得意时出仕兼济天下,失意后归隐吟风啸月,是中国文人千载不变的人生轨迹。第1页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