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112836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里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如今的语文教育,新课程、新课标已唱得红红火火,新课标下的新课堂究竟怎样组织,许多老师在思考、在实践。面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语文课堂教学,许多教师本着“以朗读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在不断地提高着自己的教学水平,他们深刻认识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学生朗读能力高低与否,直接影响到语文

2、教学的整体效果。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朗读训练有许多好处:1.朗读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每篇课文开始,都应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或者用MP3播放课文朗读,创设一个课文情境。这样,就很快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进入课文之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2.朗读有利于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反复朗读的重要性。在教学现代诗歌单元时,可以先让学生听MP3朗读后,由同学们模仿着朗读,分组听读。反复朗读之后多数同学就基本能理解诗歌内容及诗人要表达的情感。3.朗读有利于从读到写,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一名教师接了一班刚升入中学的

3、学生,当时他让学生作自我介绍,大部分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后,便不知从何说起了。经过一年的朗读训练,后来,在上口语课时,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能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作文水平也取得很大的进步。4.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经常进行朗读训练,能增强学生对语音的感受能力,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和鉴赏力。经常性的示范朗读,教他们朗读,训练学生自由读。不知不觉中,学生对语音的感受能力明显增强,普通话也会越说越流利了。当然,朗读对于语文教学的作用是无法用条条框框来列举全的,但是,要想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要靠日积月累,要勤读、多思、不断地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

4、朗读兴趣、朗读能力也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不愿读书,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有的同学读书东张西望,有的同学读书有口无心,不能入情入境,所有这些都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针对这些现象,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着用多种形式,有效切实地进行朗读指导,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一、采用多种形式的比较朗读1.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教学七年级上第一课忆读书时,让学生将作品结尾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改一个字成为“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明白了不仅要喜欢读书,更要多读好书,才会有更多收

5、获。2.将同学们曾经习惯的“唱读”法和感情朗读比较。在教学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一文时,一名教师让同学用以往的读书习惯(平均节奏读法)读一遍课文第12自然段,让同学们听听看写了些什么?多数同学说不出个所以然。然后他用MP3播放录音(有感情的朗读),同学们听后话就多了: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的海伦都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哇!这才是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让学生明白,朗读有助于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二、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语文课文类型不一,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各自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在教学包拯一文时,教师选择的就是配乐朗读,同学们多看过少年包青天,同学们一听音乐就能说出有关包拯的好多故事及其个性特点,这对于课文的理解大有帮助;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同学们听到配乐朗读中模拟出的风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八月的天气就这样,将士们冬天可怎么办啊!教师顺势引导:戍边的生活就是这样啊,更苦的还在后头呢!请同学们认真听下去吧。听完朗读,大家不由自主地朗读开了。三、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读教学生读一篇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将无声的文字符号,由视觉到思维经过理解加工转换成有声语言,再现故事情节,描绘景物、塑造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

7、理解课文内容。如小巷深处、心声,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学生将自己融入到自己所“扮演”的人物内心世界中,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做到了真正的形神一致。四、创设情境的想象朗读情景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童话巨人和孩子围绕着巨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展开的,教学时,先让同学们读第一部分,感受巨人花园的美好。然后让同学们想:巨人不让任何人进去,我们每个人都进不去,一年后、两年后将变成什么样?然后再读,看和自己想像的有什么不同。巨人花园为什么会变成那样。这样同学们更好的理解“都是自私惹的祸”。五、生动传神的表演

8、朗读十几岁的学生,自我表现欲很强。课堂上,老师应及时抓住时机,诱导他们进入角色。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进入角色,表演一下课文中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启迪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们人人做演员,个个都参与,通过表演朗读,读出了语感,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受到了美的陶冶。教学钦差大臣等戏剧时,可用这样的方法。总之,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好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语文课,朗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朗读的作用有目共睹,让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活动起来,给朗读以时间的保证、质量的保证,使朗读成为语文教学的“热点”,让

9、学生从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加强指导学生朗读能力 在小学的课程标准里,规定年级愈低,朗读教学份量愈重,年级愈高,朗读教学愈轻。以年段来说,低年级朗读要比默读多,中年级朗读与默读各半,高年级默读要比朗读多。若依教材的性质而言,又不同了。例如:儿歌、民歌、新诗、谜语、戏剧、童谣、演说词等等,不论年级高低,就得用朗读比较适宜了。朗读的教学价值:一、可以帮助初学文字的人,加强字音、字形、字义的结合,初学者可由字声联结字形与字义。二、朗读可以帮助读音正确。三、朗读可以帮助教师,考查学生是否认识字,是否了解课文的意义与内容。从朗读的气势、语调与

10、断句恰当否?可以查考出来。四、朗读可以帮助记忆。因为朗读的过程、经过:文字眼脑口耳脑,所以可以帮助记忆。五、朗读可以帮助文义的了解,因为朗读要用声调、气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来表达文字意义与感情。六、朗读可以训练说话的语气,并从朗读中,欣赏文章内容叙述情境。亦可提升欣赏的境界,有些文体,例如:诗歌、戏剧等,若用朗读,其欣赏的境界,自然比默读高。朗读指导的方法:指导儿童朗读的方法很多,教学时要多变化,以免单调乏味。兹依性质分类,列举朗读的方法,供参考:(一)依朗读人数多寡分,可以分为个人读与团体读。1.分排读。2.分组读:分组读、男女读。3.全体读。(二)依朗读方式分,可有下列几种:1.范读法:

11、教师读给儿童听,然后由儿童仿读。2.伴读法:教师伴着儿童读,或由优等生伴读。3.轮读法:依座位次序轮读。4.接读法:指名朗读,读到中途,另指名接着朗读下去。可提高儿童的注意力。5.抽签法:以抽签方式,决定谁来朗读。6.点名法:儿童朗读完毕,由他点名一位接读。7.对话法:戏剧体裁文章,用对话来朗读。8.男女对读:一男一女交替的朗读。9.高低法:甲生用高音朗读,乙生用低音朗读。10.表演法:一边朗读,一边表演动作。(三)依范读性质可分为:1.教师范读。2.优等生范读。3.录音范读。4.录像范读。(四)依朗读文句的长短,又可分为:1.分句读。2.分段读。3.全文读。朗读指导的要点:一、要注意读音正确

12、。注意字的四声和多音字,读书要标准,声音要响亮清楚。读完坐下后,读错的地方,要提出来共同订正。要重读数遍,直到正确为止。儿童正在读错课文时,老师不要即刻纠正,以免打断朗读而失信心。二、断句要恰当。语句的性质与结构不同,朗读的声调因之而异。例如:(一)语句的性质1.陈述语:声调要平。2.疑问语:声调不由低而高。3.祈求语:声调要缓和。4.命令语:要爽朗,收音要速。5.感叹语:要慢而沉重。6.壮烈语等,其语句表情则有所不同。(二)语句的结构1.句号地方,要稍停,以示语句终结。2.逗号地方,语气要和下文相接,停顿时间要短。3.分号地方,上下的地方要各自一气读,以示文义上的类似,排比或相反的关系。4.

13、冒号的地方,要重读,以示结束上文或引起下文的作用。5.破折号地方,上句收音要急促,下句第一字要响亮。三、语调要自然。朗读的声调,要有抑扬顿挫,表现自然的感情和趣味。文章是有情感的,有喜悦的,声音就要清新悠扬、高亢的声调。希望的、激励的就要用阶升法,一句比一句强,一句比一句紧密,音较高扬。悲壮、哀痛的,就要用低沉缓慢、快速高亢,交替运用,表示痛苦、绝望。四、姿势要正确。朗读时,姿势要站稳,两脚靠拢,两手持书,头部和身体要正直,不要左右摆动。书和眼睛要有适当的距离,视线不要离开书本。五、了解文章的旨趣。要把一篇文章朗读好,必须先默读这篇文章,先了解这篇文章的旨趣在哪里。依其旨趣,分别应用不同的旨趣

14、朗读。这篇文章是雄壮的、激昂的,或是悲哀、凄凉的,其文章的含义、气势等了解后,朗读时,自然能抑扬顿挫,面部表情自然是诚于中、形于外的最高境界表现。六、范读要正确。儿童的朗读,是由模仿而来。所以教师要有正确的示范朗读,以供儿童模仿。若教师口音或不能做适当的示范,应采发音或优等生的示范朗读,较为妥当。七、扩张视音距。视音距是朗读时,从眼睛看到文字起,至读出声音时止,其间的时间长短叫视音距。指导儿童朗读,要儿童读上一句时,两眼的视线就要移到下一句,这就是视音距扩张,文章才能念得通顺流利。八、练习方式要多变化。朗读的方式很多,为避免单调乏味,应求多变化,增加练习的兴趣。九、要依据段意朗读。各类文体中的

15、各段段意,有其不同的主旨。如说明文中有时夹杂一段叙述事实的,须用叙述的语气朗读;记叙文中有时末段以论述做结尾,则须以论说的语气朗读;议论文中也有叙述的段落。因此,朗读时也要注意到段意的主旨。十、要多鼓励且练习时间要适宜。儿童站起来朗读,心里很害怕,没有信心,念完后坐下,教师要多加鼓励,儿童才会产生信心,才会提高练习的兴趣。每次练习的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儿童厌倦,以不超过十五分钟为宜。十一、教材选择要适当。学生语文程度有差异,低年级朗读教材与高年级不同,要适合学生的程度,学生念起来才不会有挫折感。朗读的教材,以课本为主,课外补充教材为辅较宜。十二、不良习惯的预防。有些学生会出现不良的朗读动作,例如:重读、结舌或眼睛换行看错的朗读等,这些有碍朗读的习惯,皆因心理紧张害怕所引起。教师在指导时,应事先预防,尽量减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多让学生尝试到成功,以增进其信心,自然就不会出现这些小毛病了。结论加强指导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很多,教学时多变化,避免单调乏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其信心,那么学生朗读能力自然就会提升了。朗诵一、朗诵的特点1.文学性朗诵的内容一般是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都是运用语言表现的。有声语言最能显示语言的风采和魅力。朗诵可以再现作品描写的人物形象、环境气氛和生活场景,充分发挥它的艺术魅力和教育作用。2.艺术性朗诵是一种比较精细、高级的有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