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齐鲁第一古村朱家峪导游词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6.50KB
约11页
文档ID:489108873
齐鲁第一古村朱家峪导游词_第1页
1/11

精品文档齐鲁第一古村朱家峪导游词章丘市官庄乡朱家峪村,位于明水城东南五公里处,胡山 东北脚下,距省会济南约 45公里,从309国道(济王路), 南行25公里便到该村 朱家峪原名城角峪,后改名富山峪,朱氏于明洪武四年(1371)入村,因朱系国姓,即与皇 帝朱元璋同宗,又将富山峪改名为朱家峪 2002年8月,据省内专家考证古村土台子出土陶器残片和斑鹿角化石,夏商 时期有庐于此,距今 3800年以上,自明代至今,虽经六百 余年沧桑之变,但仍较完整的保留着原 来的古门,古哨,古桥,古道,古祠,古庙,古宅,古校和 古泉等建筑格局 古村为梯形聚落,上下盘道,高低参差,错落有致,该村三面环山,北临齐鲁世博精品园, 南接胡山, 西连胡山森林公园,村南头,文峰独秀;庄北首,文昌阁楼; 笔架山偎依着村西首;东崖下,清泉长流村四周尚有九山 不露头,这风光此处独有 朱家峪大小建筑近二百处,大小石桥二十余座,井泉二十余处,庙宇十余处,自然景观数 不胜数,该村自古以来重视文化教育,自明代至建国前,私 熟星罗祺布,近二十处,先后有文峰小学,女子学校,山阴 小学各一处,故人才辈出,可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被专 家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

2002 年6月6日,章丘市人民政府将朱家峪誉为“历史文化名村”,并将 其方碑立于“礼门”跟前,以此激励朱家峪人,承前启后,不断进取另外,游客可入村“访古,探幽,归真,”一饱 眼福,或许感受一到种种启迪 一、礼门、土于墙的来历:鸦片战争(18401842)之后,盗匪四起,朱家峪时遭匪患之 苦,全村诸姓氏族长,防患未然,确保村民平安,决议修圩 门(礼门),筑圩墙,建哨门,修更屋,并组织民丁,日夜 轮班站岗放哨,在圩墙每箭垛处,布下土枪土炮,手持大刀, 长矛,严阵以待,随时准备痛击来犯的敌寇,结果,众匪望 而却步,不敢肆意冒犯,远逃而去,此后村民得以安宁 古 村治安防御设施,共分为南北里两道防线,其一,从村北礼 门起,东至东山,西至雁落山,筑起了一道长约一公里余, 高约三至五米不等的小长城,墙顶部设有箭垛,其二,朱氏 家祠北首设中哨门(已拆除),东西两哨门依旧尚存,三处 哨门基本连成一线,在古村内均匀设有八个打更屋,全用石 料筑成,多处保留完好,由此足见,古人为保卫家乡之用心 良苦 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朱家峪自古以来,十 分重视儒教,旧时,当官者每到礼门跟前,便下马,下轿, 步行入村,以示做官放架子,视乡民为衣食父母,故将圩门 取名“礼门”。

文昌阁前后石路,建于明代,复修于清代, 领袖朱志臣倡义举复修此路,故取名“义路”,每当我们走 在这光滑如镜的石板路上,便油然产生对古人的无限敬仰之 情圩门系古村八景之一,名曰“圩门远眺”,游人登临 礼门顶部,可迎旭瞻霞,一览山乡之秀美,深秋季节,或赏漫山霜叶,大雪过后,玉树琼枝,群山玉峰,更招人留恋二、 双轨故道(双名义道):北起礼门,南至汇泉小桥,长 约三百米,双轨,即指上行与下行,旧时,不论出村或入村, 人与车马均靠右边走,秩序井然,正与当今交通规则不谋而合,在数百年前,朱家峪古人能意识到这一步,难能可贵三、 登云桥:来源于一个民间传说,很古很古以前,这里是 一片汪洋大海,后来,随着海水的日渐东移,群山毕露,有一条独角大兽,脾气极坏,吞云吐雾,飞沙走石,天无宁日, 如来驾云而至,用灭妖镜除掉了此害,就在这河边一大青石 上登云雨而回,后来,村民用其石在此建一古桥,故取名登 云桥,登云桥,环山抱水,东邻文昌阁,西依雁落山,是一 处亮丽的景点 另外,每当有志学子和忠臣良将祭拜文昌阁之后,登此桥以示平步青云 四、双面无字碑:并非无字,东石碑乃文昌阁之原碑,西石碑乃登云桥之原碑,文革 中,双碑被村里人移去做了桥面石,因字面上,日久真迹人 踏车碾,字迹磨灭,今将其碑复其原位,以示不泯灭之意, 这石碑记录了一段惨遭蹂躏的历史。

五、文昌阁:领袖朱志广倡义举,建于清道光十八年( 1838),系善起文运,精通风鉴的浙江绍兴人朱霞所设计,创建,文昌阁座北面南, 正与文峰山顶魁星楼南北遥遥相对,魁星点状元,文昌主仕 途,其内涵融为一体,这种互应式道教建筑,在全国实属罕 见文昌阁主体工程全用大青方石筑成,上建阁楼,下筑阁洞,浑然一体,造形古朴而壮观,令人注目的是,文昌阁 屋脊是由十余块大形方砖透雕而成的二龙戏珠,横贯于屋 顶,被专家誉为“清代精美之作”,建阁至今, 160年过去了,历经沧桑,未修复一次,依然坚固原貌 文昌阁,景点名曰“危阁连云”,古村八景之一,每逢盛夏逢雨之时, 云雾缠绕,浓云低垂,浓雾不时从阁顶飘然而过,不时从阁 洞穿越而行,文昌阁若隐若现,别有仙阁之意境 文昌阁,系文曲星,主宰读书人功名禄位,旧时为世人所崇尚祭拜, 文昌身前左右侍奉神童, 一曰:“天聋,” 一曰:“地哑”, 用其以示“知者不能言,言者不得知”,即天机不可泄露 文昌阁原有“德”一匹(传说中的吉祥兽,其形非马非骡, 文昌驾“德”出行,以示世人,什么都可缺,就是不可缺德 全国著名专家,经多次认真考察,一致认为“朱家峪地理风 水结构良好是北方地区少有的山村型古村落。

六、山阴小学的建成: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章丘教育先师朱连厚(字敦夫),一向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他常向学生讲“要达 强国富民之目的,若忽视教育则将一事无成”,就在这种正 确思想的指导下,他积极敦促颇有社会能力的朱连勋等人, 大力发展募捐活动,不断筹措建校资金,于民国三十年(1941)兴工创建朱家峪山阴小学,竣工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先后由毕资杰、张子源任校长, (注,该校前院,系1952年淄博专区第六速师所建该校四进院落于一体,南北长,东西宽,占地 66亩,建筑格局完全相同,每院北 屋为教室,东屋为储蓄室或宿舍,西屋是办公室,校门系仿 黄埔军校门而建,校门内一条笔直的中央甬道直达后院,四 进院落格局和谐对衬,构成一长方形整体,学校建筑结构全 是青石根基,砖镶玻璃门窗,小瓦屋面,白灰墙,系上世纪 四十年代初的章丘一流学校 自该校创办以来,先后八九所学校在此办学,有的在此就读小学,有的就读师范,有的 就读中学,可谓莘莘学子,济济精美,层出而不尽然,从该 校走向社会的各类知名人士,已在此校布展 七、朱家峪民俗文化展览共分三个展馆: 一进院西屋(北)为第一展馆,北屋(东)为第二展馆,每个展馆均有前言,内壁均有大型 人文照片,每幅照片下附有文字介绍,每展馆靠四壁墙基, 陈列着清代至建国后古村人生产与生活之用具,面对古老的 实物,不禁令人抚今昔,回味无穷(导游员每进展馆,首先 要读“前言”,因为前言正是对古村画龙点晴式的概括介 绍,最后要读结束语,使游客明确意识到:朱家峪游览区, 这仅仅是起步,未来前途更加灿烂。

八、黄石洞:系朱氏 原野居之处,明洪武二年,始祖朱良盛,携眷属由河北枣强 迁此洞暂居,家有一头枣红色高头大马,传说“一声长鸣震 山岳,四蹄登空贯风雷,”豺狼虎豹不敢近身,是绝好住家 卫士,后来,主人梳理并剪齐了马鬃, 却失去了当日的威风, 竟然被老虎吃掉,主人一家悲痛难忍,不得不迁入村里,盖了一座简陋的石屋住下(位于今朱继会北邻) 九、戏台墙石:系该村明清至民国期间,古墓中出土文物,文革后期, 该村掀起了一阵平墓运动,村民将雕刻精美的墓石选出来, 垒了这一戏台,浮雕古松,仙鹤,花鸟,栩栩如生,再现了 古人技艺之精湛 十、照壁画像:文革初期(19661968)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这毕竟是红海洋的 印记,此像系该村张景慧所画,她现任章丘市美协主席和书 画院副院长 十一、朱氏家祠:建于清光绪八年( 1882),领袖朱士杰,朱秉忠和朱秉刚,建祠近六十年之后,复修于 民国二十六年(1937),推拉式铁质祠门别具一格,坚固, 美观大方,在祠门正上方,镶嵌着一“七星图”,其中有个 悠久的故事,南宋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东方文化贵族 的杰出代表,儒家学说的正宗继承者朱熹,他出世时,在脸 部有七颗黑点,恰似北斗星,据说这是文运之标志。

后来,同属沛国世胄的朱氏宗祖,将朱熹脸上的七颗黑点组成一个“七星图”,悬于祠门,以此激励后人,刻苦读书,成为国 家栋梁之材 在祠门最顶部,匀称设有五个大白球状之物, 名曰“五元相生”吉祥图,即火星,土星,金星,水星,木 星,五星依次相继而相生,这五颗星由南向北,火生土,土 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周而复始,五元相生,象 征人丁兴旺孔林导游词 •山东曲阜导游词 •青岛导游词 •山东泰山 导游词 光绪庚寅岁(1890),十四世朱逢寅被皇帝钦命为“明经进士”,癸已岁(1893),十六世朱凤皋考中五品举 人,遂于祠门立旗杆座,这是为官之标志 朱氏家祠共分为里外两院,外院是空地一方,祭祖前在此正衣冠,方可入 内,外院照壁(东墙)南北各有一面方碑,乃二次复修之志, 南面石碑志系民国年间章丘著名文人,律师朱秉宪撰文,照 壁中央镶嵌一大圆形“进宝吉祥图”,此图案系用青砖雕成 的九个方孔铜钱,组成一个圆形图案,四面八方各成直线, 喻示后人,生财要堂堂正正,不走歪门斜道,方能“八方进 宝”,面对“文运图腾”,“五元相生”和“八方进宝”吉 祥图,静定深思,回味无穷 里外两院之间,设有二道屏门,一进屏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三次修复朱氏家祠的照 壁碑文,自二次修复之后,又历时六十余年,因历史交故, 祠门将倾,断墙残瓦,朱氏后人,面对旅游开发区,不忍先 祖伟业毁于一旦,便城乡同步发动募捐,于 2001年夏,全面修复,再现原貌之壮观,里院有建筑古朴而壮观的祠堂, 前厦四柱等距相擎,四柱上部各镶嵌木雕龙首,面南而视, 屋脊中央,宝鼎端立,屋脊东西两首,二龙相视,正面东西 两条屋哨上,分别匀称布有九位鸟,兽,仙人, (和平鸽,天马,麒麟,雄狮等),共守家祠,以示吉祥。

祠堂系细凿 大青方石,青砖,木椽,小瓦,翘檐,出厦之结构,祖传, 略仿岱庙而建,堂前院中原有名木四株,现只存高大百年桧柏一棵,依然生机勃勃 旧时,每年正月初一早晨,朱氏后人聚祠堂内祭祖,“入室思静,肃然致哀,”非敢谓光前 裕后,实不忘根本追远,以激励后人,不断进取,再创辉煌 十二,朱氏北楼:建于嘉庆初年,至今两百年以上,除木檐 腐朽外,整座楼房依然十分坚固, 其楼青石根基,纹理显露, 一看便给人历史的沧桑感, 楼房原主人,乃二百年前的朱访, 因牧羊发家,建楼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而卖楼则是朱家 最痛苦的历史 北楼西院是清代的一处私塾 十三、关帝庙:建于明代,修复于清嘉庆戊辰岁( 1808),庙虽小,而建筑独特,三面尽用大青石扣砌而成,楣石横贯,精雕双龙 戏珠,左右石柱,细雕飞龙攀援关帝即关公,文武兼备, 忠义之士,历代为世人所敬仰 十四、明进士朱逢寅的故居:宅门院,主屋院,私塾院,和藏书楼于一体,该院建筑 时间略晚于北楼 光绪庚寅岁(1890),朱逢寅被皇帝钦命“明经进士”相继山东布政司赠镏金大匾悬挂宅门正上 方,以示光宗耀祖,感昭后人,朱逢寅光绪年间的著名私塾, 他的得意门生当属翰林编修主持刘元亮(章丘旧城西南温家 庄人氏),和奉天总兵刘仲度(今官庄乡刘家赵庄人) ,两名学生一文一武,名震天下。

十五、曲径通幽:从曲径之怪石走至关帝庙处,便可发现四条主脉道(东崖首,下崖沟, 西崖首,西北角,)呈扇状通全村,在这四条主脉道之间, 又有许多弯曲小径,连通四条主脉道,可谓纵横交错,路路相通,正如游客所说,进入古村,简直就像进入一座迷宫 十六、海州长山:当地人称“百日红”,又名臭梧桐,每年 花期长达百日以上,开花之后,由白变黄,由黄变红,鲜艳 夺目,只须供人赏目,不可随意动手,一旦解及叶片,它即 刻释放一种异味,犹如君子荷花,只可远观赏心悦目,不可 近而褒玩焉,引花是全国稀有品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