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9106315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pss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Spss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Spss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Spss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Spss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pss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pss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居民职业发展调查 -择业观报告目录:导言2文献综述2-3研究介绍3-4结果与分析4-15结论与讨论15参考文献15-16一、 导言:我国关于择业观的研究调查非常多,但是都存在着大致同样的问题,即目前国内的调查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群体,就我个人认为,择业观不仅局限于未就业群体,在已经就业的群体中,他们对于就业的体会会导致择业观的调查救国更加具有说服力以及实际意义。同时,实际意义也是我个人的偏好,因此本分报告则是在针对武汉地区职业发展的问卷中择业观小方面的内容进行,择业观具现实意义的分析,这个所谓的现实意义在统计分析部分会具体说明。二、文献综述:我找了24篇的文献,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其中只有一半的

2、文献打得开。同时,在我寻找文献的过程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无法下载的,这个是一直困扰我的一个方面。幸好关于择业观或者就业观的文献不少,不过介于文献发表时间的原因,在此只找了20多篇的文献,扣除了一半的无法查看文献,实际剩下的作为参考的文献也就12篇左右了。而,在我寻找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这些比较权威的文献一般是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也就是说所谓的择业观或者就业观,目前国内的调查都集中于大学生群体,比如我找的文献的标题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农业院校艺术类学生择业观的。、研究生择业观。、医学毕业生择业观。、大学生择业观。、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电子商务学生择业观。、论大学生

3、择业观教育。、论当代大学生的现代择业观。几乎所有的文献都是类似的标题,以我个人的理解,单从标题看,是不是当代国内择业观的研究集中于大学生或者说未就业的群体呢?但是,择业观或者就业观这个概念不仅只存在于未就业的群体中吧?是否就业了的择业观会有所不同呢?抑或者从实际来考虑,调查大学生或者未就业的群体的择业观与调查就业群体的择业观,二者谁比较有说服力或者比较有现实意义呢?就我个人的理解而言,我个人倾向于实际,在尝试一件事之前,去提对于这件事的理解甚至深入到观念这个概念,我觉得不会有太大的意义,只有真正有亲身的体验并且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之后,才有起码的资格谈论自己观点,就如同沃伦。巴菲特一般。 不过,由

4、于这是我第一次的分析,因此这个观点我不知道是否有道理是否可行,毕竟我在没有经历的情况下就如同我上一段提到的,我这是在说空话。同时,对于实际的追求是我个人的观点以及我个人的价值偏好而已,因此既然如此多的专家的文献都是关于大学生的,那么必定有他们的研究价值。那废话完了关于这些文献的标题,接下来我们看看他们的内容,首先是这些文献得到的成果。主要是有这样几个方面的成果:1、对于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原因的调查分析。代表观点如:大学生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在择业上向往社会地位高、经济效益好的工作岗位,热衷于大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和高薪工作,这就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大学生产生此择业观,人们除责备外是否有过深刻的社会反

5、思?客观分析大学生择业观形成的真正原因,探寻大学生择业观转变的突破口,正是本文研究的主旨。(大学生择业观的社会反思,盘意文,2008) 2、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特点以及就转型期这个时期的分析。代表观点如: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该群体的就业观也随之成为了注视的焦点,在学术界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回顾,主要从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不同群体的比较研究和特殊群体的研究等方面着手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综述,张宁,2008) 3、当代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树立以及就与即将就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帮助信息。代

6、表的观点如:面对新旧体制的转换,面对形形色色的求职陷阱,树立正确的现代择业观,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择业观是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所支配的择业观念。在择业过程中主体能动性的发挥程度,是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所支配的择业观念,是职业选择中唯一正确的价值取向。(论当代大学生的现代择业观,石绍辉、欧彦麟,2008) 4、用各种学派的观点对一定特定大学生择业观进行阐述。代表文献如:随着硕士研究生毕业数量的逐年增加,研究生(本文指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问题也已日益凸显出来。试图运用西方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理论的观点,对目前形势变化中的研究生的择业观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使研究生们能够通过

7、经济学的视角对自己的择业观念有一个渐趋清晰的认识。(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浅析新形势下硕士研究生的择业观,朱晓黎,2007) 5、对知名人士或者书籍的择业观观点惊醒阐述分析。代表文献如下: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系统的择业理论,主张职业和学业融合在一起,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对于指导学生的择业观以及就业观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大致的文献所研究的成果或者分析的主题是集中在以上五个方面的,同时一般的研究由于中国特殊的地域以及国情,研究一般是有地区或者学校的限制,因此,对于这些文献细节的成果不一定存在全国或者世界普及的意义,这是其中一个存在的问题,当然大部分的调查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包括这次分析的

8、“职业发展”问卷也是有地域限制的。同时,鉴于我个人感兴趣的是实际也就是已经有工作经验的群体的择业观,因此,这些文献的细致结论对我之后的分析作用相对不会太大,在此就是只概括以上的五点。而着重的谈谈个人关于择业观调查仍然存在的不足的方面。首先,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群体,调查对象是问就业的群体,也就我第一段涉及的内容;其次,由于这些调查受到地域或者学校的限制,一般是取某个地区或者某间学校进行调查,因此,个人觉得缺少比较性,即地域不同造成的择业观的不同或者学校不同造成的择业观的不同抑或者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之间的不同等等;再者,社会统计学最大的意义不在于数据的全面与否,而是结论,得出的结论能否对这个社会造

9、成影响,对社会的发展期一定得帮助作用。因此,我觉得调查、统计、分析最终的目的就是把这些东西整理、总结,并且运用于受调查对象身上,不仅是我倾向的实际的观点抑或者查找的这些文献的集中研究的内容,都仍然没有把择业观作为一个实际的东西运用于大学生甚至是以就业的群体身上,一个理论只有真正的落实到实践才能体现出作用以及影响力,就如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它如果仅仅是一本书一套利用没有用,只有真正的产生社会主义国家同时将这些理论实践化才能真正的体现理论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对于择业观文献一个粗略的概括,同时我有个意见就是,我们写的这些报告是否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再形成一份有总结意义的论文,论文可以寄向一些社会学刊物,

10、如果得到发表对我们学生本身是很有好处,而且也只有发表我们调查的这个主题也才有实际的意义。三、研究介绍:该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武汉地区的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众的就业发展进行调查,详细的了解2001年武汉地区的群众的就业的各个方面的情况。而本分报告主要针对的是择业观方面的描述分析。四、结果与分析:分析的题目:1、工作的主要作用(对以下进行重要程度排序,限前三个)注:由于第二、三选择缺省的比例过大,因此对于此题的分析,个人认为只有第一选择有说明的意义,再此只对第一选择进行spss分析等。思路:对工作作用分类也可以说分作用顺序,即个人主义,家庭主义,国家主义。变成定序的,先统计,然后也对父母职业进

11、行定序,等等的再进行分析。一、工作的作用的分析标准误相对较小,证明此样本与总体资料的趋势相差不大,可以体现总体的情况。养家糊口为众值,所占的比例为54.8%,而第二选择的差距非常明显。对于本分问卷“工作作用”一问,由于第二以及第三作用作答人数过少,缺省数目较大,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因此在此不做分析,仅仅对第一作用进行分析。首先,我是对第一作用的选项进行了合并统计,即将“其他”与“说不清”选项归结为“漫无目的”一类;“打发时光”、“享受生活”、“获得成就感”、“获得归属感”、“实现理想”归结为“个人主义”一类;“养家糊口”归结为“家庭主义”一类;“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归结为“国家主义”一类,进而

12、将这个问题升级为一个个人择业观定序性的问题。(1)工作第一作用与婚姻状况的相关程度分析,得出婚姻状况对人择业观之工作作用的影响。从以上两个图表的中位值为3以及四分位差Q=Q3-Q1=3-2=1,相对离散程度不大因此中位值具有一定得代表性,即“家庭主义”所占的比例最大。单从这个图表看,样本对工作作用的想法普遍集中在家庭主义然后是个人主义接着是国家主义,而漫无目的的比例很少,也证明受调查者普遍有自己的想法,同时这个顺序也反映了人的心理,先是满足了个人私欲才跨度到家庭主义进而才会有少部分人考虑国家。而家庭主义占如此大的分量也反映了武汉地区人的生活水平普遍集中的中低阶层。这也侧面说明了为何该题的工作第

13、二三作用的答题率这么低,因为最主要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哪有心思谈论第二三作用呢? 根据以上三个图表,对“婚姻状况”与“工作第一作用”进行定序Gamma分析。P0.05因此否定虚无假设,即“婚姻状况”与“工作第一作用”确实存在相关。进而依据Gamma分析,相关程度达到0.579,证明此二者存在正相关同时用“婚姻状况”预测“工作第一作用”可以消减0.579的误差,这是个不小的数额。再详细点,我们兼顾看crosstabulation表格,具有“家庭主义”观念的人相当程度集中在“已婚”,而“国家主义”也是“已婚”层次的比例最大,证明在武汉区域,已婚人士的思想具有奉献性,能更多的为家人为国家考虑而不是纯粹的

14、个人主义。而个人主义方面很明显人数集中在了未婚人士方面,非已婚也非其他几个如离婚、丧偶方面,这体现的是一个年龄或者说成熟度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调查对象的择业观会渐渐从个人主义往高层次的家庭主义或者国家主义发展。(2)工作第一作用与文化程度的相关分析,得出文化程度对人择业观之工作作用的影响。单从这个图表,可以看出武汉地区的教育水平属于发展阶段,中间多两边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相对较少,该地区的教育水平属于中等。根据以上三个图表,首先显著性水平P0.05,否定虚无假设,即肯定“文化程度”与“工作第一作用”是有联系的。同时进行交互分析,二者相关程度为0.456,呈负相关。也就是用“文化程度”预测“工作第一作用”可以减少0.456的误差。而负相关,从总体趋势上看有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现象,即文化程度越高的调查对象越偏向于个人主义,反而是文化较低的人越有为家庭奉献,为国家奉献的精神。这个是不是体现了中国的教育对个人择业观的影响有点儿偏差呢?更多的人在受教育之后更加自私而非像书上所说的为人民奉献。从细节图表也可以看出,在国家主义一栏,受过大专以及以上高等教育的被调查者几乎没有人有为国家奉献的想法,家庭主义一栏也存在这样的趋势,是不是因为年龄因素呢?这个可以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探讨。(3)工作第一作用与每月收入相关分析,得出每月收入对人择业观之工作作用的影响。每月收入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