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病理补充(精品)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9104985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病理补充(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组织病理补充(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组织病理补充(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组织病理补充(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病理补充(精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U没,爸爸 不不不 不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绞釉:釉柱内2/3弯曲绞绕,增加釉质的抗剪切强度,咀嚼时不易被劈裂。 釉柱横纹:釉柱的直径平均为46um,纵剖面可见规律间隔的横纹,横纹之间的距离约为 4um,相当于釉基质每日形成的量。横纹处矿化程度稍低,故当牙轻度脱矿时横纹较明显。龈袋:又称为假性牙周袋,是牙槽骨尚无明显的吸收,牙槽骨高度并未丧失,仅仅是牙龈组织由于炎症性增生、肿大导致龈缘覆盖牙冠面形成的龈袋。骨上袋:牙周袋底在牙槽嵴顶的上方,由于牙槽嵴为水平型骨吸收,其高度明显降低,导致骨上袋形成。 骨内袋:牙周袋位于牙槽嵴顶的下方,牙槽嵴在袋的侧方,牙周袋处于牙根面与牙槽骨之间。主要由于

2、牙槽骨发生垂直型骨吸收所致。 咬合创伤:虽然可以引起牙周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并不能引起龈炎或牙周炎。一旦除去引起创伤的病因后,则牙周组织中的创伤性病理变化是可以恢复的。结合上皮:指龈沟上皮延续后附着于牙表面的一条带状上皮。 固有牙槽骨:构成牙槽窝的内壁,与牙周膜相邻接。它是一层多孔的骨组织,亦称筛状板,牙周膜的血管力神经纤维穿过小孔进入 骨髓腔中。 穿通纤维:埋在牙骨质和牙槽骨中的牙龈固有层称为穿通纤维或沙比纤维 牙髓坏死:常是牙髓炎的自然结局,多数伴有细菌感染。牙髓坏疽:若牙髓坏死伴有腐败细菌的感染时,称为简答题: 1慢性龈炎的病因和病理变化。答:(病因)主要是口腔细菌及其毒性产物引起的牙龈慢

3、性非特异性炎症。局部刺激因素如牙垢、牙石、食物嵌塞及不良修复体等均可促进或加重龈炎的发生、发展。(病理变化)病变局限于游离龈、龈乳头及龈沟底附近。炎症局限在牙龈组织中,深部牙周膜及牙槽骨无破坏。2.急性坏死溃疡性龈炎的病因及病理变化。答:(病因)梭形杆菌及奋森螺旋体是本病的主要致病菌,它们广泛存在于牙龈沟或牙周袋深部,为厌氧菌,但一般不致病。(病理变化)龈缘、龈乳头上皮及固有层坏死溃疡。病变表面为纤维素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形成的假膜,深部结缔组织水肿,血管扩张充血,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3.何谓龋病。答:是一种牙体硬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由于细菌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牙体硬组织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

4、分解崩溃,晚期形成缺损。4.简述龋病的好发部位。答:龋病好发于牙面不易清洁的部位,如牙齿咬合面的窝沟点隙、邻面接触点下方、唇颊面牙颈部区等。5.急性牙髓炎的病理变化。 答:早期病变局限在受刺激部位相对应的牙髓组织,可见牙髓血管扩张、充血,浆液渗出,组织水肿。6.釉柱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其意义。答: 釉柱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牙本质界,呈放射状穿釉质全层至牙表面。在窝沟处,釉柱从釉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集中,在近牙颈部釉柱排列几乎成水平状。近牙表面1/3较直,而内2/3即近釉牙本质界处,常弯曲绞绕,特别是在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更明显。增加釉质的抗剪切强度,咀嚼时不易被劈裂。7.牙髓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

5、床意义。答:牙髓内神经丰富。来自牙槽神经的分支,伴随血管自根尖进入牙髓,逐渐分成更细分支,并在多细胞层附近形成神经网,称为神经壁层。牙髓内的神经大多数是有髓神经,传导痛觉,少数为无髓神经,系交感神经,可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临床意义):1、形成功能;2、营养功能;3、感觉功能;4、防御功能。8.简述牙周炎的发病机制。答:口腔细菌是牙周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但少量细菌的作用仍可由宿主的防御功能所控制,维持它们之间的动态平衡,保持牙周组织的健康。当某种或某些细菌成为优势菌,毒力增强,与宿主间失去平衡,便导致牙周炎的发生。 9.牙龈上皮、龈沟上皮和结合上皮有哪些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答: 1、牙龈上皮

6、:指覆盖在牙龈外表面的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皮层多为不全角化。上皮钉突多而细长,较深地插入固有层中,使上皮与深部固有层组织牢固的连接。2、龈沟上皮:是牙龈上皮越过龈缘,向内侧覆盖在龈沟外侧壁上的部分。该上皮无角化层,上皮钉突短而少。在龈沟底与结合上皮有明显分界。龈沟上皮易破碎,由于龈沟内细菌及其毒素的刺激,上皮下方结缔组织中常见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3、结合上皮:是龈沟上皮延续后附着于牙表面的一条带状上皮,结合上皮在龈沟底处较厚,约有15-30层细胞,越向根方越薄。上皮细胞大多呈扁平状,其长轴与牙面平行,无角化,也无上皮钉突。10.结合上皮和牙齿怎样结合的?答:是龈沟上皮延续后附着于牙表面的一

7、条带状上皮,结合上皮在龈沟底处较厚,约有15-30层细胞,越向根方越薄。上皮细胞大多呈扁平状,其长轴与牙面平行,无角化,也无上皮钉突。 11.牙龈固有层有哪几组主纤维束?功能如何? 答:有5组: 1、龈牙组:起自牙颈部牙骨质,呈放射状向牙冠方向散开,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层,是牙龈纤维中最多的一组。主要是牵引牙龈与牙齿的紧密结合。2、牙槽龈组:起自牙槽嵴呈放射状向牙冠方向展开,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层中。它使牙龈与牙槽骨牢固贴附。3、环行组:位于游离龈中,呈环行排列。纤维较细,常于邻近的其他组胶原纤维束缠绕在一起。有助于游离龈贴近牙表面。4、牙骨膜组:起自牙颈部的牙骨质,越过牙槽突外侧皮质

8、骨骨膜,进入牙槽突、前庭肌和口底。5、越隔组:仅见于牙邻面,位于两邻牙牙槽嵴的冠方。起于一牙结合上皮根方的牙骨质,呈水平方向越过牙槽嵴,止于邻牙相同部位。其功能是保持相邻两牙的接触,防止其分离。12.牙周膜中有哪几组主纤维束?功能如何? 答:可把主纤维束分为五组。1、牙槽嵴组:起自牙槽嵴顶,向冠方呈放射状走行,止于牙颈部的牙骨质,此组纤维主要分布于唇(颊)、舌(腭)侧,其功能是将牙齿向牙槽窝内牵引,防止牙齿向唇舌方向倾斜。2、水平组:位于牙槽嵴组的根方,从牙槽骨至牙骨质呈水平走向,环绕整个牙齿。其功能是对抗侧方力,保持牙齿直立。3、斜行组:是牙周膜中数量最多、力量最强的一组纤维,约呈45斜行排

9、列,附着于牙槽骨的一端近牙颈,附着于牙骨质的一端近根尖。其功能是将牙齿吊于牙槽窝内,将牙齿受的咀嚼压力转变为牵引力分散到牙槽骨上。4、根尖组:此组纤维起自根尖部的牙骨质,呈放射状止于根尖周围的牙槽骨,其功能为固定根尖的位置,保护进出根尖孔的血管、神经。5、根间组:仅见于多根牙,起自根分叉处牙槽间隔,呈放射状止于根分叉处的牙骨质,其功能是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13.牙周膜中的神经分布特点与牙髓有何不同? 答:(1)牙周膜中的神经与血管伴行并相互吻合形成复杂的网状排列。神经大多数为感觉神经,除感受触、压感觉外,还感受痛觉。故当牙周膜发生病变时,患者能明确指出患牙的位置。(2)牙髓神经来自牙槽神经的分

10、支,伴随血管自根尖进入牙髓,逐渐分成更细的分支,并在多细胞层附近形成神经网,称为神经壁层。牙髓内的神经大多数是有髓神经,传导痛觉,少数为无髓神经,系交感神经,可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14.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答:牙槽骨是高度可塑性组织,也是人体骨骼最活跃的部分。它随着牙齿的生长发育,脱落替换,咀嚼力变化及牙齿移动等而不断的改建。牙槽骨的改建时通过骨的形成和骨的吸收来完成的,一般情况下牙槽骨的吸收与新生保持动态平衡。牙槽骨具有受压力被吸收,受牵引力会增生的特性。临床上正畸治疗就是利用此特性,通过施加一定强度力于牙上,使受压侧骨吸收,牙的位置随之移动,而受牵引力侧骨质增生,来补偿牙移动

11、后所留下的位置。从而使错合畸形的牙得到矫正。15.非角质形成细胞有几种? 答:(1)黑色素细胞:位于上皮的基底层,来源于神经嵴细胞。(2)朗格汉斯细胞:主要位于棘细胞层,也见于基底层,有树枝状突起,来自于造血组织。(3)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常成群分布。可能来自于神经嵴或上皮细胞。16.口腔粘膜中非角质形成细胞有哪几种?分布、形态及功能如何?有何临床意义? 答:(1)黑色素细胞:位于上皮的基底层,来源于神经嵴细胞。胞核圆或卵圆形,胞质透明,特殊染色可见有树枝状突起伸入基底细胞或棘细胞之间。胞质内含黑色素颗粒,可经细胞突起排出再进入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内。该细胞对银染色、多(2)朗格汉斯细胞:主

12、要位于棘细胞层,也见于基底层,有树枝状突起,来自于造血组织。(3)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常成群分布。可能来自于神经嵴或上皮细胞。17.咀嚼粘膜和被覆粘膜在组织学方面有哪些不同? 答:细胞大小的区别;角化的区别;桥粒的区别;张力细丝和膜被颗粒的区别;钉突长短的区别;固有层纤维的区别;有无黏膜下层的区别。18.何谓特殊粘膜? 答:即舌背粘膜,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舌背粘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无粘膜下层,许多舌肌纤维直接分布到固有层内,使粘膜能牢固地附着于舌肌上而不易滑动。19.舌背乳头的种类及分布、组织结构如何?有哪些临床意义?答:1、丝状乳头:数目最多,遍布于舌背,发舌尖最多。该乳头体积较小,

13、高约1-3mm,略呈锥体形,尖端向舌根方向倾斜,末端有毛刷样突起。上皮浅层细胞常有角化和剥落现象。若角化上皮剥落延迟,并与食物残渣、唾液、细菌等混杂,附于乳头表面即形成舌苔。舌苔的变化是中医证施治的重要依据。2、菌状乳头:数目较少,分散于舌尖、舌侧 丝状乳头之间。该乳头色泽较红,呈蘑菇形,高约0.7-1.5mm,直径约0.4-1mm。上皮较薄,无角化。固有层血管丰富,因而呈红色。有的菌状乳头的上皮内可见少数味蕾,有味觉感受作用。3、轮廓乳头:在舌乳头中体积最大,数目最少,约10个左右,沿界沟前方排成一列。呈矮柱状,高约1-1.5mm,直径1-3mm,乳头周围有轮廓沟环绕,沟外舌粘膜稍隆起,形成

14、乳头的轮廓结构。乳头表皮有角化,侧壁上皮无角化并有许多染色浅的卵圆形小体味蕾。在轮廓沟底附近的舌肌纤维束间有许多的小浆液腺味腺,导管开口于轮廓沟底,其分泌物可冲洗清除食物残屑,溶解食物,协助味觉感受器发挥作用。4、叶状乳头:位于舌侧缘后部,为5-8条平行排列的皱壁。人类的叶状乳头已经退化,正常时不明显,炎症时常肿大并伴疼痛。20、慢性龈炎与牙周炎的关系。答:慢性龈炎因其病变主要局限于牙龈的边缘部位,故又称之为边缘性龈炎,当炎症局限于龈乳头时,称之为牙龈乳头炎。慢性龈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慢性龈炎可长期单独存在,但其中一少部分也可能会发展为牙周炎。21、剥脱性龈病损的概念及病理变化。答:是一类表现

15、为牙龈发红及脱屑样的病变以往称剥脱性龈炎,近年来研究表明: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在牙龈的表现,如类天疱疮、扁平苔藓、红斑狼疮等。(病理变化)镜下可分为疱型及苔藓型,疱型为上皮与结缔组织之间形成基层下疱,结缔组织内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即良性粘膜类天疱疮的病理特征;也可形成上皮内疱似天疱疮。而苔藓型者,牙龈上皮萎缩,棘层变薄,基底细胞水肿、液化,可观察到胶样小体,固有层多有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病变符合扁平苔藓。22、与龋病形成有关的细菌有哪些(3)种?答:有机酸、细菌抗原、细胞毒性物质、水解酶等。23、除细菌外,哪些因素与龋病的发生有关?答:1、食物;2、宿主;3、时间。24、牙髓中

16、的细胞种类和功能。答:牙髓中的细胞有三类:第一类是有形成能力的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第二类是防御细胞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第三类是储备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25、牙髓的组织学分层。 答:分为4层:(1)靠近牙本质的一层为成牙本质细胞层;(2)成牙本质细胞层内侧细胞相对较少的区域为乏细胞层;或称Weil层,此层在牙冠部较明显;(3)乏细胞层内侧细胞密集区为多细胞层;(4)牙髓中央大部分区域细胞分布均匀,称髓核。26、牙骨质细胞的分布及组织学特点。答:牙骨质内的细胞位于牙骨质基质陷窝中,称牙骨质细胞,胞体呈扁平的卵圆形,细胞体积较小,细胞表面有许多胞浆突起向牙周膜方向伸展,借以从牙周膜吸取营养,邻近的牙骨质细胞质突起可相互吻合。根据牙骨质细胞质在间质中的分布状况,牙骨质分为无细胞牙骨质和细胞牙骨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