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散文精选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9103228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莉散文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池莉散文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池莉散文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池莉散文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池莉散文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池莉散文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莉散文精选(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池莉散文精选【篇一:池莉散文精选】【池莉简介】池莉(1957 ) ,当代著名女湖北仙桃人,1957年生 于湖北仙桃,作家协会会员。1974年高中毕业,为下放知青;1976年就读于冶金医学院(现武 汉科技医学院),1979年毕业后在武钢职业卫生防预站工作三年, 担任流行病医生。1983年参加成人,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成人班,就读于汉专业,1987 年毕业,任武汉市文联芳草部文学编辑。1990年调入武汉文学院,为专业作家。 1995年,任文学院院长。2000年,任武汉市文联主席。 2007年9月22日下午闭幕的湖北省文学界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 上当选省文联副主席。2007年被评为武汉大学第五届杰出校友

2、。 池莉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著有池莉(七卷)、烦恼、 不谈、水与火的、有了快感你就喊、看麦娘、 写到飞的境界等,长篇小说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以 及集多部。散文作品怎么爱你也不够、真实的日子、给 你一轮新、老武汉等,作品集池莉小说精选、一夜盛 开如、秀、声名狼藉的日子等。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首届鲁迅文学奖、红河文学奖、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大 家文学奖、湖北屈原文学奖、金凤文艺奖,以及人民文学、 、当代、小说月报、上海文学、中篇小说选刊 等刊物等各种文学奖 50余项。有多部小说被改编为、电视,有各种 译本。湖北女作家池莉在我国当代文学界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其代表作 来来往往、口红、小

3、姐你早等作品一经搬上荧屏就成 为观众热烈追捧的收视热点,均取得了艺术和市场的巨大。池莉的 作品关注市井生活,文字能够与读者坦诚相见。其新作生活秀 一问世,便同时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电影生活秀获得多项 大奖,充分展现了池莉作品影视元素的独特魅力和市场。2003年 12月,池莉签约世纪电影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池莉影视工 作室。池莉影视工作室 是继海岩影视工作室 后世纪英雄吸纳优秀影视人才 的又一举动,使 海岩、池莉等著名作家品牌,拥有更强的电影产 业影响力和号召力。再次证明在优秀文学作品基础上改编的剧本往 往会成为精彩影视剧的先声,这样的例证在国内外屡见不鲜。 一、话语是一个的陷阱 我对话语的警觉

4、是在十几年前产生的。那是在我从医的第三年,也 就是我医生生涯的最后一年,那个伤寒病大流行。为了追踪传染源, 我在整整一个酷热难当的夏天里,与所有的伤寒病人谈话,可是我 仍然没有寻找到传染源。有一天我突然醒悟了,我发现找不到传染 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所有病人的主诉都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撒 谎的人在人群中占的比例并不大,但是人们不用撒谎,他们的话语 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不真实,在这个不真实的话语疑团中,所 有的语锋都指向多重岔路,结果是搜寻者必然误入陷阱。我弃医从 文的主要原因当然是更文学,但是也不排除我对口头语言的厌烦和 对书面语言的信赖。更深的醒悟姗姗来迟,那已经是90 年代中期。我在德国见

5、到了一个 久违的。她是90 年代初嫁给一个德国人的。她的当时很轰动。轰动 的原因并不在于她嫁了一个老外,而是因为她一句德语都不懂,还 有,她的长相比较难看。我们没有办法理解老外的选择,我们就试 图理解她的选择。但是她是一个寡言的子,在我们几个好友的不懈追问下,她地告诉我们,她选择这个老外的原因就是因为她在中国 嫁不到一个这么英俊这么文雅这么体贴的;而她此生的,就是想要一个体贴她的男人,想要一栋舒适的房屋和爬满青藤的小花园,所 以,她宁可话语。当时,我们都认为她的牺牲太大了太大了。我们都一致地认为她为自己难看的长相和接近于痴人说梦的理想付出了 人生最惨痛的代价。转眼就是我再次见到她的90 年代中

6、期了。这一次她带给我的不再是轰动而是震惊。她依然没有变得漂亮,但她生 藤果真爬满了她的篱笆。花园的远处,她的小在荡秋千,儿子则在 很开心地与他老爸踢球;花园的近处,是她的油画画架。我的这位育了两个非常漂亮的混血儿。我们坐在她家大花的木椅上喝,青朋友,依然只能说最简单的德语,但是她的神态已经深刻改变,安 详得如同在富裕安定的生活中过了三辈子一样。显然,她不仅没有 付出人生最惨痛的代价,而且顺利地达到了她的理想。她深有体会 地对我说: 说话不重要,最简单的对话足够管用。亲密的人之间, 更重要的是,是表情和动作。你认为呢? 我认为我朋友的人生体会是一种真理或者接近于一种真理。那一天 我回到我居住的饭

7、店,坐在窗前,望着德国幽静的绿树成荫的居民 区想了很久很久。我想:这个上最普遍的矛盾和麻烦难道不都是话 语引起和造成的吗?的话语只是在出口的一瞬间具有真实性。可这 一瞬间眨眼就过去了。重复者和传播者使用的是自己的理解和语气接受者则又有各自的理解背景。任何一种最细微的因素都能够改变 话语的顺畅流通,使之产生多重意义。于是,我们的生活中便充满 了絮叨,充满了解释,充满了流言和蜚语,充满了隔阂和攻击,也 充满了谩骂和扯皮。想想多么无聊啊!其实,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 话。但凡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你们不 用说话。你们即便说话也是一堆泡沫,在下,五颜

8、六色,看起来很 美丽,其实它仅仅是你们交流的衍生物,过去了也就消失了。发生 了就不会消失的是拥抱,而诺言注定会随风而逝。没错,事情就是 这样的。二、 人生三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 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 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 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UN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 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

9、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 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 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 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分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 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因为这 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 绿水长流。而人的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和无限计较呢?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

10、人生的终点。,劳碌一生,心 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 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 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 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 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 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 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3、 熬至滴水成珠1有一种春,是无法的。这就是人生的春。人生的春往往与年龄没有 关系,却只是一种苏醒。这样的苏醒,如偏僻篱笆上的野玫瑰,开 得烂漫,意象上却单单只有光明,

11、简单,敦厚与。不要以为意象上的光明,简单,敦厚与宁静容易得到。更不要以为有了偏乡村,目的就八九不离十了。不是的。这种意象不是浅显 的看图说话。能够形成这种意象的,要木篱笆,要野玫瑰,要好阳 光,要一道碎石小路,从篱笆下面蜿蜒伸出,远远地,远远地深入到了起伏的山坡,要山坡上有茂密的针叶林,要林子里淡淡地散发 着松香。说的是人呢,说的是人生的春呢,因此这样的比喻也就是说:人生 的春,天衣无缝,浑然大气,是先天的天地精华与后天的着意磨砺 融会贯通了。用一种更加日常的话来说,人生的春便是一种懂事。 有一句成语,叫做 少不更事,可见懂事需要经历,经历需要,用漫 长的时间去经历,这就是熬了。这个 熬的意思

12、相当于中草药制作汤 药的那个 熬:煎熬。于是,可以说,意象是煎熬出来的,苏醒是煎 熬出来的,人生的春是煎熬出来的。玄妙的是,需要多少的煎熬呢?又需要多久的煎熬呢?所谓的漫长, 那应该是多长呢?法海和尚,老得白胡子一大把,也还是无法彻底 圆通,喜欢纠缠白娘子和许仙的之事。六祖慧能,3 岁丧父,自小卖柴养母,连文字都不认识,偶然 得闻佛语,心即开悟,于刹那间便明心见性,立刻出家,然后修成 正果。像我这样,半辈子,也算受了不短的煎熬,且不谈自己的写 作,单说艺术鉴赏方面,在十余年前,我就觉得自己也算是知春了。不少著名作家的作品,看上去或巍峨,或工整,或灵动,或俊秀, 诠释一个什么道理,都披挂在作品的

13、形式上,十分易于让评论家一 眼就看出好了。这些艺术家和评论家都在玩可爱,装童稚气,于大 庭广众之下,一个人假装很复杂地把玩具藏起来,而另一个人假装 很深刻地找到了它。这种把戏非常容易迷惑具有发言能力,并且乐 于表现发言能力的泛知识阶层,大家一热闹一追捧,一伙子人都可 以轻而易举获得名利。于此,我会马上露出不屑甚至公开厌恶。我 要求文如其人,要求格物致知,要求道德真而不伪,要求艺术家首 先具备天赐的直接感受情感的强大能力,又在后天能够使用这种能 力遨游与人类,然后剥茧抽丝,去繁就简,将他获得的核心理念完 全融化在作品的血肉之中。也就是十余年前,我的态度是坚决的激 烈的,我会忍不住要与人争论,乃至

14、一言不和便会拂袖而去。我坚 信自己看得懂作品也看得出人品。我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大约是在五年前左右吧,我的坚信开始动摇。我开始强烈地怀疑自 己。后来我想明白了,便知道自己最多也就只有一部分的知春。我 可以肯定自己的,只有两点,一是有了一些阅读经验,二是有了自 己阶段性的艺术标准。别的,就不能被肯定了。我道行再深也就是 一个法海和尚,远远不是六祖慧能。 还是要说人。还是人比什么都重要。还是要把知春放在人的范畴检验,哪怕仅仅是鉴赏艺术作品。正如 烧秋一般,若是一把大火烧尽所有带来的芜杂繁复,的袒露出来的 就是单纯的田野。就这一 个道理,一个极其简单明确的道理,足可启我愚蒙,教我知春。这 就是:我可以

15、拥有自己的鉴赏经验与艺术标准,但是我却不可以拿 自己的经验与标准当作正确本身,当作正派本身,当作美德乃至真 理本身。事实上,偏偏我们太容易把自己当作正确本身,当作正派本身,当 作美德乃至真理本身。我们一不小心就会疾恶如仇,因为那是我们 从小就被被灌输到血液中的美德标准,我们会非常自然地去苛责、 要求和打击别的艺术家。尤其在现实生活中,觉得看在眼里的分明 是庸俗的,虚伪的,拉帮结派的,学阀作风的,沽名钓誉的,并且 还会遇上他人对于自己个人和自己作品的恶意挑衅、谩骂和故意颠 倒是非。在这些情况之下,要自己否定自己的真理立场,没有敌意, 没有激烈的情绪,不反抗,不鄙视,不出言不逊,实在是很困难。原来

16、我要说的,还就是我自己,是我自己的渴望知春。 那一天,上午我在阅读以赛亚 柏林的书,下午我在菜地里干农活。 当家家户户炊烟升起的时候,我倚靠在篱笆上休息,散漫地随着炊 烟望到了灰蓝色的。武汉深秋与初冬的晴空是这样的好,颜色是很 贵族气的灰蓝,温润又傲慢,却有着一般的神秘高远和无尽辽阔, 万里无云又似一个能干俏晾晒出来的洁白床单,有说不出的洗练与 明亮。好东西往往就是有气魄,就是要这样地打动人心。我心一动, 便有了心得:世界上最重要的还是人!我得先于一切地承认:人的 观念、喜好、志趣与理想都是没有通约性的! 比如我不看电视,可我不能否定电视,因我的就看。我受不了商家 大放流行歌曲,可许多顾客就是被这 热闹吸引过来的。我厌恶打麻 将,我的亲朋好友大多喜欢麻将。这就是说,观念的不同并非恶, 价值的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