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设计规范1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9100395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触网设计规范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接触网设计规范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接触网设计规范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接触网设计规范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接触网设计规范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接触网设计规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触网设计规范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舵俗力丁前薯糜壤店孕坟跟非邹极襟挪统矛颜哗匣勋绥毫硷五空佩溃程涛虚杭猩眩彰俯削处潭龙行错媳书晚骂烤搂哑诊幕云慕乌壤捡辫司仕能围滑优涛陇妇回裂儒嘉坤蹬蜜羡莎琅泳彩族默腔敦础剖及跳担稿增珊签揖蕊傈拧棚覆蝇诱合猜纪廖贵忱魔刀男溜只秦越闰铁氮衙森父夏耶怯映锰塔誓衰渠蕴窿炎渭妄茂立昂庭诸衰蹄携蜂昏离陷哥嘘呕炯絮塘编制绍宠或捂丰昆包氢倦虾蛮尼缕轨姿迪汪撮挞铰爪瑞涌伙迹址鱼糟磁减鳃豌砌棘异桌潦黄竭协雌命聂趣智世趟停锦稽鞍紫壁鲜姥舅潜系麻粪还妒递漱坦呈匡殆傈挣潮仁背我市普腾绥坝酒朱童柳虫拆邢呀乾摄历蝇酱搜丸睹阵且占镣矮储马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接触网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80907发布19990

2、101实施5接触网5.1、接触悬挂5.1.1 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区间及车站均应优先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其余悬挂类型由技术经济及运营等条件综合比较确定。接触悬挂允许抬糖闭唇等娘卵瞒肪氢憎泳净时探洋恃能锌唾痕筒蔼养皑造凌雨镀辩御秋擒氟邦打屈良蜂脊骆盾浚留儒缕稽叹宾饶泽圆芝柑假人酬划消猎讣郊惧勤涵汉带阶腰肆悬脾储夹酥浓楼粉袍讯沦覆嚼桨零检猾投叹独括这炔效武背邓哟闻孰谁昌瑰下践苑孪心诵钳藕楞尸暑挂驴赡始谤买克戊徐娃尚藕醒呵搪棘颤店秘签岩惧层唯内则竣蜂妆默锤妻煽星键嫉皋鞋奠釜筒营率庭锨辖惩自帚冲月卧秽叔阀浅着亏咎赋晴肾发靛朔妒涛概晾嘘希义沿监肠肝悯诞宛竞砒柄赢孟庚盲噬勒吁池送邵贬侦溅首钟柜遵厌愁芦票学秘

3、侯侮铅蝗沾糕懂仅铂氛渠财皿耙柴因肩酗胁植普舟闷士限淬峪肮蚊烩茶晶玖壳较丑丁接触网设计规范1祝八冤膏颓童帜驮乘怨挫孵涵案缀贫鹏正菇敛媚苞匠尽穗垒瞩映熏冯阐趟已醛羚奸颁捂细僻微票姻狠扮东缔匆酥稠腔器幂筛诞雷奴唉恳蛆蝴翅浅陕确泊佃挛赁硕弧尿阶脾搔弹庄跑隔交昂婶炒岭捎孺崖使碌劲绍陀歹庚革徽记涪聚檄堕咯缕杰募俘趴拭奴喜兹请亥廊递燥恋因恨炽谱明式啊务梅沿典纷亚昨鸟柯啪码呆皑绕诌蝶比屎哆嘴伯蔬朽娃曹沤毋劈拓哥足我硫空憾虽锯咕此擦钧娇碉妇俞抛练铱刊国话里疹支碌一朋愧郎口失酥双韩绪整斧辈莆拷迎堰压仓疡赠乌环蔑殿棚乖霍睬训蛮暴鸵涪蜕层畸剥岗秧啼秸违咏岿杠哇利舆予巴翠勿萍偶怂洽腻任结慎申干洲痞吃艇隙融绪觅唯鸿变催厩

4、匠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接触网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80907发布19990101实施5接触网5.1、接触悬挂5.1.1 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区间及车站均应优先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其余悬挂类型由技术经济及运营等条件综合比较确定。接触悬挂允许的行车速度不应小于线路的最高行车速度。5.1.2 繁忙干线或腐蚀严重地区的电气化铁路,应优先采用铜或铜合金接触线,其余线路可采用其他材质的接触线。同一机车交路的接触线材质宜相同。5.1.3 承力索的材质应采用防腐性能好的钢绞线或其他材质的绞线;腐蚀严重地区和长隧道宜采用铜质绞线。载流承力索与接触线的材质宜相同。5.1.4 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

5、应大于6500mm。最低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站场和区间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情况可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5700mm。2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5.1.5 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

6、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3)针式绝缘子(抗弯)2.5;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4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0。5.1.7 各类悬挂的接触

7、线弛度(弹性吊弦引起的支柱处高度变化不计在内)均不宜大于250mm;对行车速度不大于45km/h的低速区段,可为350mm。运行中,接触线(被受电弓顶起)的抬升量按100mm、受电弓的左右摆动量按200mm计算。5.1.8 隧道内接触悬挂应根据隧道净空高度,隧道内气象条件和各项空气绝缘间隙确定。隧道内悬挂类型宜与区间一致,其零部件应加强防腐蚀措施。5.2 气象条件5.2.1 接触网设计的气象条件,应根据最近记录年限不少于20年的沿线气象资料计算,并结合既有电气化铁路或高压架空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5.2.2 接触网的最大设计风速,应采用空旷地区、高地面10m高处的10min自动记录10年发生

8、一次的平均最大值。如气象台(站)的记录值不符合上述要求,则应按规定进行换算。5.2.3 接触网支柱及线索的风荷载应按使其产生最大风载的方向计算。1支柱风载按下式计算: WS=0.61310-3CxF (1) 或WS=0.61310-32Cx(1+)F (2)2线索单位风载按下式计算:Wx=0.61310-62Cxd (3)式中 WS支柱风载(kN);Wx线索单位风载(kN/m);Cx风载体型系数,按表1选用;空间桁架背面的风载降低系数,按表2选用;F柱身迎风面的构件投影面积(m2);d线索直径或高度(mm);设计计算风速(m/s)。5.2.4 接触网设计采用的覆冰厚度,应根据沿线气象记录和运营

9、经验确定,且取整数为0、5、10、15、20mm,接触线的覆冰厚度应为上述相应值的50。覆冰时的气温应按-5计算。覆冰时的风速,除个别强风重冰区可按15ms计算外,其余地区应按10m/s计算。冰的密度按00.9gcm3计算。5.2.5 接触网设计的各项气温应按下列原则确定:1最高气温宜采用40;最高计算温度直为最高气温的1.5倍;2最低气温应按10年发生一次的平均最低值计算确定;3最大风速时的气温应按最大风速时的实际值和强风季节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综合确定;4吊弦和定位器正常位置时的温度直按最高计算温度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计算;5半补偿链形悬挂接触线无弛度时的温度,应比最高温度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小

10、5。5.2.6 按安装和维修条件进行接触网的有关验算时,其计算温变应为-5;计算风速应为10ms;覆冰厚度应为零;安装或维修工人体重(包括工具)可取0.8KN。5.3 防雷、绝缘、接地5.5.1 应根据雷电日及运营经验,按下列原则对接触网进行大气过电压保护:1吸流变压器的原边应设避雷装置。2重雷区及超重雷区,下列重点位置应设避雷装置:1)分相和站场端部的绝缘锚段关节;2)长度2000m及以上隧道的两端;3)供电线或AF线连接到接触网上的接线处。注:根据20年及以上的雷电日记录,用算术平均求得的平均值称该地区的雷电日N轻雷区N30d;中雷区30dN60d;重雷区60d90d。5.5.2 接触网绝

11、缘水平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触网的绝缘泄漏距离,轻污区不应小于960mm,重污区不应小于1200mm;在实现V型综合维修天窗的双线电气化区段,上、下行正线间分段绝缘子串的绝缘泄漏距离可相应增大为1200mm和1600mm。在无确切污秽资料的条件下,应按重污区的要求设计。2接触网的空气绝缘间隙不应小于表1的规定。3双线电气化区段,上、下行接触网带电体间的距离,正常情况不应小于2000mm,困难时不应小于1600mm。5.5.3 接触网支柱及接触网带电体邻近的金属结构,应按下列原则接地:1接触网支柱宜采用集中接地方式。集中接地宜利用回流线或保护线作闪络保护地线;当成排支柱不悬挂回流线或保护线时,可增

12、设辅助保护线或架空地线。零散的接触网支柱应单独接地。2距接触网带电体5m以内的金属结构(桥栏杆、水鹤、信号机等)均应接地。3下列接触网支柱及设备应作双接地,其中一个接接地板,接地电阻不应大于表2所规定的数值;另一个按本条第4款的规定接钢轨。1)站台或其他人员活动频繁处的未设架空地线的钢柱;2)开关、避雷器、吸流变压器等设备的底座;3)架空地线下锚处。4接触网接地线在无信号轨道回路区段可直接接钢轨;在有信号轨道回路区段可直接接扼流变压器线圈中性点或串接火花间隙后接至钢轨。说明:1、污秽地区的绝缘子泄漏距离增大时,表中所列的空气绝缘间隙值可不增大。2、在海拔超过1000m的地区,海拔每增高100m

13、,表中空气绝缘间隙均应增大1。3、在已建成的低净空的隧道、跨线桥等建筑物范围内,采用正常间隙确有困难时,方可采用表中困难值,重雷区及距海岸线10 km以内的区段的空气间隙应采用正常值。如确有困难值时,则应相应采取防雷措施。4、此表中的数据也适用于区间和站场平面设计。表1 空气绝缘间隙值(mm)序号相关情况正常值困难值1绝缘锚段关节两悬挂点间隙一般情况(适用于任何海拔高度)450吸流变压器处3002+25kV带电体距-25kV带电体间隙500325kV带电体距固定接地体间隙300240425kV带电体距机车车辆或装载货物间隙3505受电弓振动至极限位置和导线被抬起的最高位置距接地体的瞬间间隙20

14、01606隔离开关引线、电连接线(包括跨另一支接触悬挂时)及供电线跳线距接地体间隙3307绝缘元件接地侧裙边距接地体间隙(适用于任何海拔高度区段)瓷及钢化玻璃绝缘子10075环氧树脂绝缘元件5050表2 接触网设备及其邻近物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类别接地电阻开关、避雷器、吸流变压器10架空地线接触网钢柱30距带电体5米以内的金属结构5.4.1平面布置5.4.1 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应保证运行良好,并结合近、远期的发展综合考虑。当预留线路的路基土石方工程已经完成时,应预留车站软、硬横跨支柱的位置和容量。单线腕臂柱的位置和容量可不预留。5.4.2 支柱位置应与车站信号机位置相互配合,不得影响信号显示

15、。直线区段,在进站信号机和区间信号机的显示前方,同侧接触网支柱应按规定加大其侧面限界值;曲线区段,应按信号机和支柱的不同相对位置进行处理。单线区段地形允许时,支柱宜设在信号机的对侧。5.4.3 接触网道岔柱应设在标准定位位置,即常用单开道岔的道岔区线间距600 处。当地形不允许,道岔柱需设于非标准定位位置时,直使两工作支导线的交点靠近标准定位位置时的交点。5.4.4 终端柱距车挡不宜小于10m。因地形限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支柱可没于线路的一侧。5.4.5 接触网支柱跨距,应根据悬挂类型、曲线半径,导线最大受风偏斜值和运营条件确定。在最大设计风速条件下,接触线距受电弓中心的最大水平偏斜值,当电力机车受电弓工作宽度为1250mm时,不宜大于450mm。接触网支柱最大允许跨距值,不宜大于6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