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学实验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909864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光学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物理光学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物理光学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物理光学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物理光学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光学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光学实验(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光学实验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9前 言本实验教材是根据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光学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要求选编的。本实验教材共选入8个实验。内容涉及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方面。本实验教材所列实验项目均选自本院物理光学实验室参编及长期使用的物理光学实验,适用于光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使用,亦可作为非光电类专业学生的选修教材。光学实验室的一般规则光学实验要求测量精度高,所用仪器和装置比较精密,对测量条件、周围环境以及对实验者的实验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做实验之前,除必须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及有关资料,了解清楚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和要求外,进入实验室后还必须自觉遵守实验

2、室的规则和对某些实验的特殊要求。现将实验室的一般规则叙述如下:1.光学仪器多是精密贵重仪器。取放仪器时,思想要集中,动作要轻、慢。在没有了解清楚仪器的使用方法之前,切勿乱拧螺丝,碰动仪器或随意接通电源。2.大部分光学元件用玻璃制成,光学面经过精细抛光,一般都具有Ra0.010的粗糙度。使用时要轻拿轻放,勿使元件相互碰撞,挤压,更要避免摔坏;暂时不用的元件,要放回原处,不要随意乱放,以免无意中将其扫落地面导致损坏。3.人的手指带有汗渍脂类分泌物,用手触摸光学面会污染该光学面,影响其透光性和其它光学性质。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用手去触摸光学表面,只能拿元件的磨砂面。正确的姿势如图所示。4.不要对着光

3、学元件和光学系统讲话,打喷嚏和咳嗽,以免涎液溅落镜面造成污痕。5.光学面若落有灰尘,应先用干净、柔软的脱脂毛刷轻轻掸除,或用“橡皮球”吹除。严禁用嘴去吹。一般不能随意擦拭光学表面。必要时可用脱脂棉球蘸上酒精乙醚混合液轻轻擦拭,切忌用布直接擦拭。6.光学面上若沾有油污等斑渍时,不要立即动手擦拭。因为很多光学表面镀有特殊的光学薄膜,在擦拭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情况,然后再在教师或实验工作人员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措施,精心处理。7.光学仪器中有很多经过精密加工的部件。如光谱仪和单色仪的狭缝、迈克耳逊干涉仪的蜗轮蜗杆、分光计的读数度盘等,都要小心使用,按规则操作,切忌拆御仪器,乱拧旋钮。8.要讲究清洁卫生

4、,文明礼貌,不得大声喧哗,打闹。9.实验完毕,要向指导教师报告实验结果和仪器的使用情况。整理好仪器,填写仪器使用卡,经允许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实 验 程 序 框 图了解实验原理与内容根据实验原理与内容设计实验方案,选定仪器与光学元件看说明书,了解仪器使用方法调试仪器或光路,拟定实验步骤方案实施,调试出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测定实验数据写实验报告,要求反映实验过程,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思考问题,数据处理 (若有问题可重复实验)n 自己动手为主: 一定要亲自做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会有成就感。n 老师指导为辅: 问题不包办,只做点拨提示,保证实验正常进行。目 录前

5、 言光学实验室的一般规则实验程序框实验一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及应用.1实验二 迈克耳逊干涉仪.6实验三 用法布里珀罗(FP)干涉仪测量钠双线的波长差.13实验四 双光源衍射法测量光谱仪狭缝宽度.19实验五 衍射光栅分光特性测量.24实验六 偏振光的获得与检测.30实验七 电光调制实验.37实验八 声光调制实验.47实验一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及应用实验目的1 观察和研究双棱镜产生的干涉现象;2 测量干涉滤光片的透射波长0。仪器和装置白炽灯,干涉滤光片,可调狭缝,柱面镜, 菲涅耳双棱镜,双胶合成象物镜,测微目镜。实验原理菲涅耳双棱镜装置如图11a所示,它由两个相同的棱镜组成,两个棱镜的折射角很小,一般

6、约为。从点(或缝)光源S来的一束光,经双棱镜折射后分为两束。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折射光波如同从棱镜形成的两个虚象S1和S2发出的一样,S1和S2构成两相干光源,在两光波的迭加区产生干涉。 a b图 11 双棱镜干涉原理图从图11b看出,若棱镜的折射率为n,则两虚象S1、S2之间的距离 (11)干涉条纹的间距 (12)当取n=1.50时,则有 (13)可解出 (14) 若在迭加区内放置观察屏E,就可接收到平行于脊棱的等距直线条纹。当用白光照明时,可接收到彩色条纹。利用图12可导出干涉孔径角 (15)光源临界宽度 (16)从式(15)、式(16)看出,当=0时,=0,光源的临界宽度b变为无穷大。此

7、时,干涉条纹定域在双棱镜的脊棱附近。b为有限值时,条纹定域在 (17)的区域内。图12 双棱镜干涉的几何关系图内容和步骤1调节光路,观察和研究双棱镜干涉现象(1)按图13所示,将光学元件与装置安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光学系统,使其满足同轴等高的要求。(2)取200mm, 1200mm, 按=550nm, a=,n=1.50计算出b的数值。置狭缝宽度bt=b/4, 调节棱镜的脊棱与狭缝方向平行,直到使得测微目镜视场里出现清晰的干涉条纹为止。增大或减小狭缝宽度b, 观察干涉条纹对比度的变化,并给予解释。图13 双棱镜干涉实验装置图1-白炽灯 2-滤光片 3-柱面镜 4-狭缝 5-双棱镜 6-成象物镜

8、7-测微目镜*(3)在狭缝光源前依次安放具有不同波长带宽的滤光片,观察干涉条纹对比度的变化,并解释之。2测量干涉滤光片中心透射长0。由式(13)看出,为了测量0,需要在一定的精度范围测定d、l、与e值(1) 测定d值图14 二次 (共轭) 成象法测量d值如图14所示,通常S1、S2和S并不在与图面垂直的同一平面内,而D和A又应从S1S2处测量才算准确,故测量d时,采用二次(共轭)成象法,即成象物镜6在第一个位置时,若从测微目镜中测得S1,S2的两个实象1,2之间的距离d1,据物象关系,则有 (18)物镜6在第二个(共轭)位置成象时,则有 (19)由上两式可解出 (110)实验中,对d值的测量不

9、应少于三次,然后取其平均值。(2) D的计算设物镜6从第一个位置移置至第二个(共轭)位置的位移量是C, 则C=BA,而D=l+l=A+B,再与和式(19),式(110)联立,消去A、B,可得到: (111)由各次测量C、d1、d2值,计算相应的D,然后取其平均值。(3)测量条纹间距e用测微目镜测出10条以上明(或暗)条纹的宽度,计算出干涉条纹间距e。多次重复测量,取其平均值。(4)将各值代入式(14)计算干涉滤光片中心透射波长。(5)计算0的相对误差与标准误差,分析误差产生原因。思考题1如果给你多块双棱镜,你能否从其外形以及棱镜所产生的干涉条纹来比较它们质量的优劣?2如果狭缝方向与脊棱稍不平行

10、,就看不见干涉条纹,为什么?附录 关于标准误差根据误差理论,剩余误差定义为: (11) 式中,i是对量的第i次测量值。是对量进行n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即 (12)由贝塞耳公式可知,单次测量的标准误差表示为 (13)式中是剩余误差的平方和,即 (14)实验二 迈克耳逊干涉仪实验目的1 熟悉迈克耳逊干涉仪的结构,学会调节和使用迈克耳逊干涉仪的方法;2 观察和研究非定域干涉、定域干涉现象;3 观察和测量不同光源的相干长度;4 测定He-Ne激光波长。仪器和装置迈克耳逊干涉仪,HeNe激光器,白炽灯,钠光灯。迈克耳逊(以下简称迈氏)干涉仪,最初是为研究地球和“以太”的相对运动由迈克耳逊设计的,后来在光

11、谱学和标准米原器校正中加以使用,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干涉仪。它的结构简单,精度高,是许多现代干涉仪的原型。图21是迈氏干涉仪的光路图,图22是国产WSM100形迈氏干涉仪的外形。如图所示,仪器的干涉系统与观察测量系统都安装在稳定的底座9上。图21 迈克耳逊干涉仪光路原理图 图22 WSM100形迈氏干涉仪外形图干涉系统由分光板G1,补偿G2,平面反射镜M和M组成。G1、G2是两块材料相同、形状一样的平行平面玻璃板。在G1的后表面上镀有银或铝的半透半反射膜A。从图21可以看出,不加G2时,光束I经过G1三次,而光束只经过一次。这种不对称性,对单色光干涉并不重要,但在白光干涉时,由于G1的色散会对不同

12、波长的光波产生附加光程差,加入G2可以补偿这种附加光程差,以便得到清晰的白光干涉条纹。3、4 为平面反射镜M2的微调旋钮,在M1、M2后还有三只可调螺旋8,用以调节M1、M2间的相对倾角。安装时,要求G1平行于G2。M1、M2与G1、G2约成45夹角。在图21中,2是M2在半反射面A中的虚象,位于M1附近。干涉条纹可认为是M1、2的反射光在干涉场中迭加相干的结果。观察测量系统由导轨7,粗调手轮1,微调手轮2,读数窗5,观察屏6组成。M1由精密丝杆带动可在导轨7上平移,旋转手轮1或2,可改变M1和2之间的距离d。在本仪器中,M1镜的移动范围约为100mm,读数精度为10-4mm,可估读到10-5mm。M1的位置由三部分读数之和决定,这些读数是导轨左侧的毫米标尺读数(mm)、读数窗5显示的读数(102mm)与微调手轮2的读数(104mm)。在一次测量中,手轮5和2应单向旋转,以避免逆转空回引起测量误差。实验原理根据干涉理论,迈氏干涉属于分振幅双光束干涉类型。图2-1中,考察点P处的光程差 (21)式中,d为M1、2之间的距离;为S在M1上的入射角。迈氏干涉仪产生条纹的特性与光源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