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非功能性空间合肥赖少其艺术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9098448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义非功能性空间合肥赖少其艺术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定义非功能性空间合肥赖少其艺术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定义非功能性空间合肥赖少其艺术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定义非功能性空间合肥赖少其艺术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定义非功能性空间合肥赖少其艺术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定义非功能性空间合肥赖少其艺术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义非功能性空间合肥赖少其艺术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义非功能性空间合肥赖少其艺术馆概况:没有任务书该工程位于合肥市政务文化中轴线西侧的城市公园中,占地面积约为6万多平米,被定义为艺术公园用地。方案在此为安徽有关的艺术家建造4栋个人美术馆。赖少其艺术馆是其中的一栋,业主没有提供一份专门设计任务书,关于建筑的规模、形象以及使用功能没有任何要求,建筑师完全可以自由发挥。这样的设计条件令人感到很意外,要求很像学生作业。当时认为实施性并不是很大,所以我们以一种极为放松的状态投入到设计之中。设计构思:寻找答案在设计开始,对用地进行分析,发现除了4条平行交叉的街道所围成的方形用地和周围的排排住宅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设计元素,环境文脉的缺失显而易见。

2、那些理论上可以使建筑活泼起来并富有动感的构图元素如轴线、城市广场、视觉走廊等都不存在!以往在学习、工作中,所受的训练多是“命题作文”,设计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解决问题、寻找答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多数优秀的建筑师都是以理性的思考方式,自发地去分析客观条件所带来的种种限制,然后提出解决方案,最终得到一个符合客观逻辑关系的设计。这样的思路恰恰反映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理论,建筑形式是功能设计的结果。基于现代主义理论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似乎已统治了全世界,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这种以理性思维模式为根底的设计方法,展现出非凡的生命力。作为一名年轻的建筑师本能的想用理性的方法、逻辑的思维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当

3、时认为在这样一个没有什么文脉的普通方形用地上,几乎没有找到基于建筑学上的可以用于理性分析的客观事物。功能组织的可能性被极大地放大。盲目地勾了许多方盒子式的方案、甚至一些明星建筑师的方案都被我搬到图纸上,同时又很快自我否认。每一个方案似乎都能成立,但感觉又不是最终的答案。规那么和秩序在被抽掉前提条件的情况下完全失去了意义。通过对书画大师的生平解读,感到赖老的艺术最顶峰应该在其晚年,他的绘画迈入了感性的主观世界,同时创作也走向了更宽广的自由之路。赖老的“诗、书、画、印”被当地人誉为四绝,它们都传达出“古拙存典雅,浑厚寓飘逸”的审美特征。作为建筑师,我直接而强烈地感觉到其中的诗情画意。带着这样的感受

4、展开设计构思,使我的眼前一片开阔,设计意向自然地涌现出来,尽管它是模糊的不定型的。不必再拘泥于场地中寻找答案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将设计的入手点提升到超越建筑本身的层面,开掘建筑语言的精神意义将是本次设计的归宿。赖少其先生不仅是一个艺术家而且是一个革命家,他有着崇高的精神世界,为了国家和民族顽强的战斗到最后,真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他的力量根源到底在哪里呢后来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鲁迅先生曾致函勉励青年时代的赖少其:“太伟大的变动我们会无力表现的,不过这也无须悲观,我们即使不能表现它的全盘,我们可以表现它的一角,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加起来的。我们何妨不作这一木一石呢”几十年后赖老仍铭记鲁迅先生的教

5、诲,将自己的画室命名为“石木斋”。在我看来这样的文化精神富有神韵如同“石木”有魂一般。通过第一轮方案与业主之间的交流探讨,方案设计主题还是得到了认可,这标志着人们已经可感知我的设计意图,尤其在文本语言和建筑语言的概念表述上。但是要想创作有着多层面意境的建筑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问题的关键在于把大家共识的文本语言转换成符合逻辑的建筑语言并且在空间的构成上形成合理性。在这个阶段我更加关注理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散乱而破碎的空间无法满足功能使用上的要求,但是强烈的形式感似乎可满足投资方的需要,这两个方面在本工程表现出相互的干扰。所以在修改方案阶段引入了秩序性,它可以为后期的功能使用带来极大的方便。这种秩序

6、感可以作为物质世界和审美世界的结合点并具有重要的意义。“石木一堂”的设计主题表现出多层的含义,如同一个线索贯穿整个设计过程,一石一木的对仗关系很契合的把建筑分为主馆和副馆的功能关系。这样的设计完全符合使用方的意图,可根据需要分别的开放和关闭两馆,使布展和展览同时进行,为后续设计打下了良好的根底,为了更好的解决动态空间形态与功能空间的关系,在设计中引入了非功能空间的概念具体做法是将建筑空间划分为功能性空间和非功能性空间,这样的空间性质也呈现出自定义性和相对性。体条件,住宅和工业建筑中非功能性空间所占比例要小很多,极端的情况要接近于零。但是随着住宅档次的提高和工业建筑条件的变化,非功能性空间的比例

7、会相对提高,其建筑空间的表现也会相对加强。相反一些博物馆,艺术馆或宫殿其非功能空间的比例会极大的增加,并伴随着社会开展中存在着人文、商业和技术等方面的催化因素的影响,空间的非功能性会产生急剧的膨胀。这样的建筑往往会有着非常强的表现力,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会到达雕塑般的感人力量。当然这样的效果还依赖于建筑师个人对空间的定义能力,在这个层面上,我认为感性思维或许能产生更巨大的能量。在设计这个小建筑的过程中,我试着把空间定义的手法导入到设计的过程中去,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我的方案呈现出强烈的二元化趋势。首当其冲的是功能性空间和非功能性空间的量化关系,其次在许多设计原那么上强调二元性。设计方案把展厅作为主要

8、的功能性空间,场地的核心位置采用极端功能化的构图方式。将交通空间、临时展览和入口门厅混合定义为非功能性空间布置在主体展厅周围,使非功能性空间成为主展厅和室外空间的过渡。这样的设计使建筑的外部形态获得了极大地解放,使空间机能的合理性被释放、强化出来。这样非功能性空间的表现力就决定了整个建筑的形象特征,后续的设计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建筑主体布局强化了主次关系,外装饰材料的石材和木材表达了软硬比照,流线设计中合理处理了动静关系,使方案设计到达明确而一致的风格特征。非常幸运,第二轮的方案很快通过了业主组织的评审,但是留给后续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时间非常短,虽然加班在所难免。在这个过程中,大型设计院不同工

9、程经历中的一些经验使我受益匪浅,但是依然有许多问题是我从来没有遇到的。在设计阶段的任何一次疏忽都有可能成为“建筑是遗憾的艺术”这句经典名言的又一注解,有些问题还有可能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举个例子,在入口大厅中有一个原设计的桥非常轻盈,结构专业为其厚度的轻盈作了专门的设计并且设备专业也进行了配合,但在施工现场,桥下安装了空调设备,完全失去了桥的轻盈感。要求施工方拆了重装,但是屡次与业主及施工单位协调此事没有结果。原因是变更费用和工程进度使建筑师的意愿无法得到实现。另外,还包括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尤其是面对业主,不应回避矛盾,既要尊重业主的,又要表达建筑师自己的声音,还要平衡各专业和具体施工单位的

10、矛盾。几方面的共同博弈之后就是最后建成的结果。最初立面本是深灰色的石材,但是材料的选择权在业主,最终没有实现建筑师的设想。尽管有些遗憾,但是通过对石材的处理、改进,使效果到达一定的水准。这些促使我更深地去理解建造的意义,它表征了建筑的社会属性,它是各方社会力量作用的结果。感悟在艺术馆的开馆典礼上,我有幸被邀请亲耳听到了建筑的使用者及参观者对建筑的品评,每个人都有自己理解建筑的角度,这些评论无论好坏都使我受益匪浅,也是我对设计进行反思的依据。通过这样的设计实践,我认为建筑师不应只是建筑技术的执行者,应该有更深入的综合建筑观,并不断追求更符合社会要求更完美的设计作品。这次经历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建筑的社会属性。设计的开始看似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无命题”,但是建筑本身的社会属性就是他的命题,“天马行空”不属于这个职业。设计实践当中没有绝对的无约束,没有任务书、没有规划条件、没有限制也许代表不了什么,设计的根本在于建筑的本身属性。建筑是一项集美学视点、历史性、社会性以及材料、技术、经济、构造等各项为一身的总和科学。在某种条件下,他们中的一项或几项属性会集中地表达出来,他们会对设计工作带来麻烦和干扰,或许也可能是一种契机和巧合。建筑师从这个层面上讲就是为解决这些麻烦或把握这些契机而生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