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八卦图解30438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9095347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极八卦图解30438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太极八卦图解30438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太极八卦图解30438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太极八卦图解30438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太极八卦图解30438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极八卦图解3043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极八卦图解30438(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极八卦图解太极阴阳论周易系辞传中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是我们祖先对宇宙万物的高度概括和结识。就现代来看,颇像近代天文学所倡导的宇宙产生的“大爆炸”理论,那个原始的一点就是太极。太极图:八卦产生图解:在宋代陈抟和邵雍画阴阳太极图,把这一思想体现的更为形象。从太极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任何事物都是由两个相反的对立面构成,两者的互相转化处在一种动态过程中,同步它们又构成了一种统一、平衡的体系。在黑白阴阳鱼中的白黑点则表达任何事物不是绝对的,只有相对而言。太极阴阳图直观的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变化最主线的哲理,是适应于自然界万物的普遍法则。八卦卦

2、名如下: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八个卦称之为“八经卦”,每个经卦又各领一种宫,“八经卦”彼此两两组和就产生了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古人对万物都具六十四种基本形态的抽象概括。六十四卦象八卦数目属性代表图八卦基本意义卦象:天人物:老父、上司、长辈、王帝、袖天气:晴天、乾旱身体:头、脑、骨髓方位:西北数字:一五行:金场合:首都、大郡、大广场其她:精神意识、圆形、刚健、果决、红色卦象:泽人物:少女、收怠员、出纳员、播音员、歌星天气:多云、梅雨身体:口、齿、舌方位:西数字:二五行:金场合:食肆、卡拉OK、怠行、水边、洞穴其她:喜悦、不完整的、金属、乐器、白色卦象:火人物:

3、中女、文人、军人天气:阳光普照、闪电身体:眼睛、心脏方位:南数字:三五行:火场合:图书馆、法院、美容院、学校、灯塔其她:文明、发光的、外表美丽的、紫色卦象:雷人物:长男天气:行雷、地震身体:脚、肝脏、头发、声音方位:东数字:四五行:木场合:树林、闹市、大街、发电厂其她:有核的、木器、惊恐、发火、碧绿色卦象:风人物:长女、秀士、寡妇、僧人天气:刮风身体:呼吸系统、股方位:东南数字:五五行:木场合:直路、机场、海港、邮局、草木茂盛之地其她:流动不定、木制工艺品、长而直的、青绿色卦象:水人物:中男、渔民、江湖人物、盗贼天气:下雨、下雪、霜露、月身体:耳朵、血液、肾脏方位:北数字:六五行:水场合:有水

4、的地方、酒楼、酒吧、酒店、井其她:具有水的东西、下陷的地方、黑色卦象:山人物:少男、童子天气:云雾身体:手指、子、背部方位:东北数字:七五行:土场合:与山有关的地方、门口、坟场其她:阻隔停止、不动之物、黄色卦象:地人物:老母、孕妇、妻子、众人天气:阴云、雾气身体:腹部、脾胃、皮肤方位:西南数字:八五行:土场合:田野、平地、平原其她:柔顺、方形、众多的、布类、黄色五行的属性五行生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代表相生- 代表相克八 卦 图八卦图有“先天”、“后天”之分,一般先天八卦图为体,后天八卦图为用。诸如天干、地支、五行生克等配备,均后来天八

5、卦图作为背景参照。先天八卦图又称伏羲八卦图,以乾坤代表天地定位,形成中轴经线;以坎离代表水火为界,作为横轴纬线。相对二卦阴阳爻相反,互成错卦。后天八卦图又称文王八卦图,即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东北。如象征节气,则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艮为立春。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伏羲八卦顺序阴阳哲学原理易经的重大奉献之一,就是以阴阳范畴来解说六十四卦以及天地万物的运变,并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作为基本哲学原理。(一)互根原理阴阳的互根(互争)原理,也就是对立

6、统一原理。有阴即有与之相对的阳,有阳即有与之相对的阴。阴阳互相依存,互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条件,阴阳是共存的,统一的,但阴阳同步又是对立的,矛盾的,也就是说,阴阳之间既有互依共存的一面,同步又有互相推荡、互相排斥的一面。正是由于有对立,有矛盾,两者方能有统一,有和合。没有差别和对立,也就没有和合,而只能有简朴的统一。简朴的相似是没有前程的,只有在差别和对立之中求得的统一才干产生新的质,才干将事物推向迈进。对于阴阳,既要把握统一的方面,又不可忘掉对立的方面,并且必须充足估计阴阳之对立对事物的积极意义。1、阴阳的对立斗争阴阳对立是指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对立着的阴阳两面,阴阳对立重要

7、表目前阴阳之间的互相制约、互相斗争。例如:夏季本来是阳热盛,但夏至后来天气逐渐转凉,阴气逐次而生,用以制约炎热的阳,而冬季本来是阴寒盛,但冬至后来天气逐渐暖和,也就是说阳气随之而复,用以制约寒冷的阴。又例如练静功的人,在入静一段时间后浮现热、痒、动等所谓八触的感觉,谓之静极生动,其实这也是一种以阳(八触)对抗阴(入静)的一种现象。从以上的例子阐明,任何事物互相对立着的一方面,总是通过斗争对另一方面起着制约作用的。气功锻炼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阴阳对立、互相制约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例如:从兴备亢进到安静并通过入静产生的气功功能,令气血和畅,扶正祛邪,达到练功的效果,使人体重新恢复到“阴平阳秘”的动

8、态平衡中(即阴气平顺,阳气固守,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其相对平衡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只有阴阳的不断排斥与斗争,才干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2、阴阳的依存互根阴阳的依存互根,是指阴阳两个方面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结的,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也就是说,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也就没有阴。平常所接触的周边事物其例证比比皆是,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就无所谓上;左为阳,右为阴,没有左,无所谓右,没有右,无所谓左;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无所谓寒,没有寒,也就无所谓热。又如气功锻炼中的呼吸吐纳,呼为阳,吸为阴,没有呼就不也许有吸,没有吸也不也许

9、有呼。吐纳亦然,单一不断地吐出浊气而不纳入清气或者单是纳入清气不吐浊气,也不也许进行新陈代谢。可见互相的阴阳两方面是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中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即所谓“阴生于阳,阳生于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由于阴阳之间有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故称互根。(二)化生原理易系辞上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阴与阳又是太极所生的“两仪”。因此,“太极”与“道”是同义的最高范畴,又都是“阴阳大化”之源。所有“天、地、人”和万事万物都是阴阳大化之“道”的体现。这一点可以说是“阴阳化生论”的核心要义。易系辞下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也就是说,阴阳相交兴万物,就易经自

10、身而言乾与坤两卦相交而生六十四卦,易传也多次论述阴阳相交的问题:“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泰彖传)“天地交,泰。” (泰象传)“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 (否彖传)“天地不交,否。” (否象传)“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动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咸象传)“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 (归妹象传)天地是宇宙中阴阳的总汇。言天地,则可推认一切阴阳关系。所谓“感”,与“交”同义。交,即沟通、融合、结配,指阴阳双方在物质、能量、信息诸方面互相交流、通融、影响,以致使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产生顺性而通和物物相通的效果。阴阳交感是天地正常化生、

11、万物嘉盛繁祉的必备条件。阴阳之间有互依共存、睽对相薄和消长转化的关系,而阴阳相交却是所有阴阳关系的核心,是其她所有关系的基本。诚然,阴阳交感在阴阳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发生,是阴阳协调至极的体现,就是说,阴阳交感并不贯彻阴阳矛盾的始终,但是,没有阴阳交感就不会有阴阳消长,更不会有阴阳的和合与转化。这样,阴阳的互依共存、对立统一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根据易学,事物在永恒循环运动中不断生化,阴阳相交意味着前一轮循环即将结束,新一轮循环将要开始。而在新一轮的循环中,也许有新的要素或全新的事物产生,它们正是阴阳相交的成果。易传反复强调,唯有阴阳相交,万物方能通达昌盛,这就足以阐明相交在阴阳矛盾过程中的重

12、要性。对立面之间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对于促成对立面的和谐、转化和新事物的诞生,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三)中和原理尚中是中国古代老式的行为准则,在周易和后世易学中得到充足肯定和发展。中即正,正即中。尚中就是规定恰如其分地掌握宇宙的法则和规范,做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中与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根据易学,中是恰如其分,切中其理,和是阴阳协同,和调制化。中与和谐是天地万物的本性,而中为理,和为表;中为因,和为果;中为质,和为文。事物合于中正,方也许和调制化;要想使事物时时到处美好和谐,就要时时到处遵守中道。在易学看来,太和与中正是事物的抱负状态,如果阴阳双方可以保持中和,则事物即可长期。易学所谈

13、的“和”,其原义是指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事物结合在一起,保持协调统一并产生积极的成果。阴阳“和”显然是以阴阳对立为前提,但是这种对立不是无限制的。阴阳的正常关系是,阴阳双方既发生矛盾,其差别、对立、排斥的限度又限定在一种可以自我控制和调节的域限之内,从而通过阴阳的互相作用,使阴阳双方达到并保持和谐、协同、相似、相成、合伙的关系。阴阳相和为阴阳相交发明了条件,阴阳交是阴阳和的最高成果。易学觉得,这种关系是有助于事物的正常生化的。朱熹曰:“和则交感而万物育矣。”(朱子语类)卷六十二)依易传的理论,阴阳互相作用的成果,会自行性地趋向于“和”。“和”是阴阳构造自身追求的目的。易系辞下曰:“易,穷则变,

14、变则通。”肯定阴阳矛盾的变化定将导致“通”,而通必和,和方通。易系辞上又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的前题是“和”,人只有阴阳和才干生,而生又是天地的本性。可见,天地阴阳必然能通过自行调节而达到和,否则就不能实现其以生为核心的大德。谦象传:“君子以衰多益寡,称物平施。”衰训取,称训权衡,意思是对事物进行权衡,通过取多补少,使矛盾达于平和。这里所谓的“平施”不是平均,也不一定均衡,而是平和、和谐、协同、合理。王夫之在解释萃卦时说:“阴阳之用以和,而互相为功。” (周易外传卷三)意思是,自然界的阴阳矛盾,其一方如果浮现太过或不及,另一方就会运用对立统一的互相制约关系,而对对方加以调节,使之平复。

15、阴阳双方这种互相调节的功能,使阴阳矛盾总是依一定轨迹,以协同的方式互依共存,消长转化,因而在整体上体现出和调制化。易传还提出了“太和”的概念。“太和”又称“大和”,指至高、永恒的调和适中。乾彖传:“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乾道即天道。天道正常运营而发挥作用,则万物各自禀受其性,得天赋之命,纯正而不相离,并始终维持协调平和的关系。这种和调的关系既表目前阴阳消长、事物渐变的过程中,也表目前阴阳转化、事物的极变的过程中,就是说,事物平稳和谐地消长,发展到极点又平稳地过度到另一种运动阶段或另一种事物,永远处在无过无不及的状态。此之谓大和或太和。例如春夏秋冬四时节气正常地运营和接替,即是太和的体现。“保合”是指阴阳双方保持在一种统一体中,结合而不分离。只有阴阳不离,才有也许实现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