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考察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9092477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国考察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韩国考察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韩国考察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韩国考察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韩国考察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韩国考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国考察(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韩国教育考察印象成都七申 曹宝静 我作为国家教委组织的赴韩教育考察团成员,于1997年10月到韩国进行了主题为“指向2l世纪的韩国学”研修课程的学习,并实地考察了某些小学、中学以及韩国教育开发院,还相应作了某些社会调查。时间虽然仅半个月,但对韩国的教育状况有了初步的理解。进行简略的归纳整顿,有十个方面的考察印象比较深刻。一、韩国的礼仪教育;二、韩国的国家观念教育;三、韩国的人际交往教育;四、韩国的艺术教育;五、韩国教育技术的运用;六、韩国的中小学校长;七、韩国的中小学教师;八、韩国的环境教育;九、韩国的民族观念教育;十、韩国的教育改革。现分别简要简介如下。一、 韩国的礼仪教育 韩国的社会和学校

2、所力求培养的抱负国民之典型是()有礼节;(2)国家观念强烈。就有礼节而言,韩国可称之为礼仪之邦,礼和道德的严肃性受到社会的普遍注重,也是韩国学校教育的特质所在。在中小学的道德教科书中,都把“礼节”列为第一德目。中学一年级的道德教科书这样定义了礼节的内涵:“所谓礼节就是生活的规范。家庭、社会或国家均有必须遵守的礼节。” 韩国小学的礼仪教育是很有特色的。在都市或乡村,小学生上学都得带“三包”,即书包、鞋包、垃圾包。书包的作用自不待说,说鞋包吧。每位学生进教学楼时一律脱鞋穿上自带的便鞋(我们去参观访问也脱鞋,穿学校准备的拖鞋)。换下的鞋放入鞋包内,整洁摆放在教室门口的鞋柜上。可以说,这既是民族习惯.

3、亦是文明卫生习惯。为此,教学楼内、教室里都十分清洁。再说垃圾包。在学校,学生自己废弃的垃圾(废纸、笔屑等)都规定装进垃圾包带回家丢掉。这样避免了学生无节制地“生产”垃圾。并且坚持六年,真正可以成为习以惯之的文明行为。 在中小学,各自均有学校约束,即校规。学校一般设有“生活馆”“礼仪室,以进行专门的教育。在中小学。还运用暑假组织学生在“生活馆”住上三、四天,与教师共寝食,并集中学习:1、忠孝精神;2、礼节生活;、护国思想;4、“邪马屋路”精神,即参与国家建设时个人应有的精神。 韩国的礼节意识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伦理至今仍为韩国人特有的道德基本原理。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刘完彬专家说;“

4、韩国老式文化受中国影响很大。韩国文化最核心的就是孝”。她觉得,中韩文化有着先天的同一性。正由于此,孔子的“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等精辟观点,是为广大韩国人而熟知和躬行的。韩国人还很注重“长幼有序”的形式和顺序。如:向父母和长辈叩头这种古老的过年风俗至今仍保持着,严格严禁在长辈(特别是爸爸)面前有抽烟、喝酒等行为。正由于礼节意识渗入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韩国的中小学校也就很注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礼貌行为。为此,学生们把自己在家庭里向老人和长辈敬礼鞠躬、双手接物、吃饭坐姿等规范的礼仪动作.都拍成照片,轮流贴在

5、教室里,进行自我宣传。这样,文明礼貌教育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有了持续性,其根也越扎越深。在初三道德教科书里就有这样的教导:能辨别自己应有的分寸就是有节制的生活,亦即有礼节的生活,同步也是有道德的生活。” 可以说,礼仪教育为国家观念的教育奠定了基本,它使国民增强了自律性,使民族更有凝聚力,自然,也就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动力。二、韩国的国家观念教育 韩国作为新兴的国家,具有非常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对韩国人来说,祖国是民族灵魂的集合体,是值得国民夸耀的老式文化的泉源。为培养抱负的国民,爱国家的教育就贯穿在了中小学的平常教育和课堂教育之中。 金秋十月韩国中小学陆续安排学生进行秋游活动。我们发

6、现,秋游中的学生绝非是单纯的游览者,她们手中均有笔和笔记本。无论参观全民捐资修建的独立纪念馆,还是历史和科技博物馆以及名胜古迹,都能见到认真做笔记的中小学生。这成了秋色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韩国尚有一项特殊的教育活动,欣赏作为国粹的、被政府指定为“无形文化财产”的古典民族歌舞表演。在汉城,某些学校刻意让学生自己安排课余时间,自己购票去国乐专用剧场国立国乐院,观看民俗表演。无独有偶的是,学生们仍然是一边看表演,一边记笔记。国乐院为满足学生记笔记的需要,都配有适度的灯光。学生们对与现代生活快节奏形成极大反差的、老式的、徐徐缓缓的音乐歌舞都抱有极浓的爱好,体现出她们对民族文化之风韵和雅性的充足理解

7、。这些活动的参与,规定学生既看,且思又写,还要做作文,目的性很明确。 为保存和发展老式的表演艺术,各地区文化院还吸引了不少中小学生前去学习民族歌舞的表演。在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上.学生们能荣幸地登上国家正规歌剧院的大舞台,身着亮丽的民族服装,浓妆艳抹,向市民们进行报告表演。为她们“捧场”的不仅有家长,并且有教师、同窗以及社会各届人士。这项活动,使学生既学且用,奉献社会.获得极大的成功感,同步也强化了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 中学道德课程更是直接体现国家观念的教育。有了祖国,我才干过安乐的生活,先有祖国后有个人。初一教材如是论述。“我们必须优先考虑社会利益及国家利益,成为一种公私分明的有良知的国民。”初

8、二教材如是论述。“全国同胞必须认清,国民全体应具有对的的国家观念,民族、国家的繁华就是个人的繁华。民族和国家的灭亡也是个人的灭亡。”这是初三学生应树立的国家观念。而尊敬国旗、国歌的观念和行为,已成为学生们具有国家意识的象征。一位学生在“道德”学科学习中。得到了“优”的评量,教师给以简短的评语是“熟知国民的使命,且热心班务”。 国家意识,通过教育,已一代代传下来。而韩国经济之因此能迅速发展,或者之因此能获得成功举办奥运会、世界科技博览会筹举世瞩目的成就,强烈的国家意识教育当是有汗马之功的。三、韩国的人际交往教育 韩国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意识和能力。在初期实行的“邪马屋路”运动或精神,

9、指的就是全国国民民族性的改造运动和着力培养国民勤勉、自助和合伙团结的精神。为迎接21世纪,韩国又提出了要培养有发明性、全面发展的、并能推动韩国走向信息化和国际化时代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内涵之一,必须是能适应任何环境,善于人际交往,善于与人合伙,善于开拓新局面。 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是这样进行的。一方面从班级调节开始。班级,是学生所处人际关系的第一种也是基本的小环境。一般来说,各国老式的作法是:学生入学编入一种班级,直至六年后毕业,始终是同样的人际环境。这样,交往的视野很狭窄,交往能力得不到有利有效的发展,对六年珍贵的时间而言,则是一种无形的挥霍!为此,韩国小学普遍采用一种新颖的作法:实

10、行一年一度的换班制。即一年级结束时,原班学生名册所有打散,重新编班升入二年级,并以此类推。这样,在六年的社会经历中,学生们不仅能更清晰地理解自己,还能结识整个年级中不同个性、不同特长,不同家庭的同窗,并由此丰富自己同她人的关系,相应发展交际能力。 学校还注重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近年来在韩国流行的“开放式”教学,就是力图在这一方面有所收获。“开放式”教学,即在课堂中规定学生完毕的课业内容,是通过学生自由组合小组、集体讨论、互相协助来完毕。而学生能在这些实践过程中,逐渐增进对她人的理解,逐渐体会到在集体生活中互相依存共同生活的乐趣。这种培养学生互助、合伙、团结的精神,是被韩国人视为奠定祖国

11、现代化的精神基本之一,也是民族意识的集中体现。 韩国学校对教师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有相应规定,即职业道德规定。作为教师,不仅要有使命感、进取心、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并且在与同事相处中,要自律、互相理解和尊重.有明朗的性情、有崇高的品味,有公德心,要出力营造学校人气祥和的氛围。为此.有的学校校长在年终考察评量教师工作时,就包具有“校内外交际能力”一条内容。而诸多教师,都能获得校长予以的“优”的评量。无疑,这对教育者也是一种教育。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指出,面向2世纪,教育有四大支柱:1、学会认知;2、学会做事;3、学会共同生活;4、学会生存。其中

12、,学会共同生活,则是强调教育的使命是,教育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步还要教育学生,结识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是互相依存的。因此,要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她人一起生活。韩国注重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正是抓住了四大支柱之一,并产生了相应的社会效益。四、韩国的艺术教育 韩国不少的中小学校,都规定学生会一种乐器,并适时组织年级和学校的表演或比赛。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课音乐课,也就变化了单一的识谱、唱歌的功能,而成为学生普遍以使用乐器技能参与的快乐的艺术享有课。乐器进教室,不是犹如国内某些都市的中小学校那样,是单一的竖笛或口琴,缺少多样性。在汉城城南书岘初等学校观摩音乐课,我们见学生所持乐器,不仅有以打

13、击乐为主的大鼓、小鼓、音叉、碰铃,尚有具有韩国声音特色的、犹如中国唢呐状的小喇叭和一种简易的靠嘴吹手弹的“风琴”。在教师的指挥下,学生们边识谱、边奏乐、边歌唱,虽然个别人手中没有乐器,也以击掌、跺脚的形式打节拍而参与歌唱。整个课堂上,敲、吹、拍、唱,形成多彩的节奏,呈现出师生共创的富有激情和特色的“交响曲”。学生们更是乐此不疲,歌声嘹亮,直到下课。这种艺术教育课,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较之老式的音乐课,其教育效率是高的。 韩国的学校还注重教育的艺术。在诸多学校,都关怀学生的学习情绪,并把此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学生由于课业承当重,导致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而沉闷。为调节沉重的情绪和缓和精神的压力,在课简

14、体息时间,学校一般都通过广播,播放某些轻松悠扬,有欢快色彩的名曲,其中涉及中国论语的音乐诗唱断。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温故而知新,可觉得师矣”。(论语.为政)。学校觉得,这样做的附加价值在于,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此外,在课后的某些休息时间,学校还专门开办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文化艺术方面的讲座,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又传播老式文化艺术,促使学生多方面发展。 韩国的艺术教育也通过社会的多种渠道进行。体现之一,是在各地区的文化院内,有不少中小学生在此学习歌舞艺术的表演。学习内容不仅有韩国民族特色的古典萨满教舞蹈和鼓舞等,尚有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舞以及西方优美的

15、芭蕾舞。在十月举办的汉城城南艺术节上,我们有幸观看了中小学生以及爱好艺术表演的青年们在业余时间刻苦学成的舞蹈艺术表演,深感韩国的艺术教育和教育的艺术结合得非常完满。 社会进行的艺术教育体现之二,在于韩国能抓住机会,向世界、向国民进行民族性的艺术教育。1997年9月1日一0月15日。世界戏剧节在汉城召开。在这一戏剧艺术的“奥林匹克”盛会上,韩国人不仅吸取到了世界戏剧艺术的新的营养,并且还向世界展示了韩国老式戏剧的丰富性、多彩性。特别是韩国的老式“场地剧”是对国民进行教育的良好机会。韩国的艺术家觉得:“场地剧”具有深厚的大众生活基本。常探讨民众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大众分忧。因此,它不仅是一种单纯的

16、娱乐,还起着为民众排忧解难的作用。 社会进行的艺术教育体现之三,是我们作为外国人所感受到的。我们每到一处参观访问,都能收到一份份装帧精美的图文并茂的宜传资料。其中尚有一份特别的资料,即韩国国际交流财团专为访问韩国的人员摄制的20分钟录相带,录相的内容重要是简介韩国的音乐、舞蹈、绘画、古建筑、雕塑等文化艺术精髓。可见,韩国人觉得,要让世人理解、结识韩国,不仅要有矗立在眼前的现代化都市,现代化公司,并且应涉及韩国的文化在内,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就是韩国的艺术。五、韩国教育技术的运用 韩国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手段的使用已相称普遍。我们不仅亲身体验了电化教学予以学习者的愉悦享有,还实地观摩了中小学的电教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