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文言文选择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9087881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上册文言文选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二上册文言文选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二上册文言文选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二上册文言文选择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二上册文言文选择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上册文言文选择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上册文言文选择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温故而知新 / 公问其故 B可以为师矣 / 可以一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日行千里 D必有我师焉 / 齐师伐我2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学而不厌 / 贪得无厌 B不亦说乎 / 著书立说 C思而不学则殆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知人善任 3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学而不厌 / 心生厌意 B温故而知新 / 一见如故 C死而后已 / 惊叹不已 D吾日三省吾身 / 省吃俭用1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未尝识书具 / 吾尝求古仁人之心 B父异焉 / 异想天开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自以为是 D即书诗四句 /

2、乃丹书帛曰2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如日中天 B从先人还家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C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 固若金汤 D父利其然也 / 一本万利一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蒙辞以军中多务 / 不辞而别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鳏寡孤独 C但当涉猎 /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D孰若孤 / 孰视之2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肃遂拜蒙母 / 遂逐齐师 B见往事耳 / 才美不外见 C及鲁肃过寻阳 / 过犹不及 D自以为大有所益 / 香远益清 一文言词汇1选出下列句子中“虽”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A虽人有百手 B虽然,受地于先王 C虽乘奔御

3、风 D虽欲言,无可进者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不能名其一处也 / 莫名其妙 B满坐寂然 / 口技人坐屏障中C几欲先走 / 录毕,走送之 D众妙毕备 / 锋芒毕露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宾客意少舒 / 舒筋活血(舒展、伸展) B会宾客大宴 / 会天大雨C奋袖出臂 / 奋笔疾书(提笔) D以为妙绝(才技特异,独一无二)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选出下列各组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手有百指 / 不能指其一端 B京中有善口技者 / 择其善者而从之C众妙毕备 / 群响毕绝 D满坐寂然 / 口技人坐屏障中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遂与外人间隔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停数日,辞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问今是何世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C不复出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设酒杀鸡作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

5、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往来无白丁(平民,此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B谈笑有鸿儒(大)C可以调素琴(调整) D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斯是陋室(这) B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C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D无案牍之劳形(形状)3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有仙则名 / 莫名其妙 B无案牍之劳形 / 不劳而获 C谈笑有鸿儒 / 大展鸿图 D可以调素琴 / 风调雨顺二 内容理解分析 1、选出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的开并没有,用比兴的手法,以虚衬

6、实,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以下文字皆由此而发。B、“德馨“揭示了文章中心,是本文的文眼。C、作者写“诸葛庐“”子云亭“的目的是为了赞颂自己的陋室比之更有名。D、“苔良上阶绿,草色入帘表”中“上“入”二字用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像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2、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作者通过对陋室中的景色等生活场景的描写,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B、作者借陋室来言志。C、作者说“陋室”不陋是因为环境清幽,而事实上也是如此。D、本文虽是一篇“铭”,但夹叙夹议,既有观点,又有论证。爱莲

7、说 一文言词汇1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陶后鲜有闻 / 鲜为人知 B香远益清 / 精益求精 C水陆草木之花 / 孔子云:何陋之有?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事不宜迟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中通外直 / 政通人和 B不蔓不枝 / 青树翠蔓 C陶后鲜有闻 / 屡见不鲜 D亭亭净植 / 亭亭玉立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一尘不染 B晋陶渊明独爱菊 / 独具匠心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天下奇观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生杀予夺 二 内容理解分析 1、选出对文章内容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描绘了莲仪态庄重,令人敬重。D、“菊,花之隐逸者“,表明作者对菊花很反感。2、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来抒发感情,表现了作者高洁、正直的品质。B、本文骈句散句交错使用,使文章音节有长有短,既整齐划一,又差差不齐,节奏分明,琅琅上口,悦耳动听。C、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是要赞美君子形象,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D、作者用对三种花的态度象征三种人,这种写法叫衬托,如写菊花的反衬,而写牡丹是正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