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教学模式的对比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9087754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英教学模式的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英教学模式的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英教学模式的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英教学模式的对比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英教学模式的对比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英教学模式的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英教学模式的对比(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英教学模式的对比转载中国学校的课堂是面向全班授课,注重双基训练;英国学校的课堂是强调人的发展。不同的教学老式反映不同的社会文化,也反映出各自存在的困惑。1、中国学校课堂教学深受中国老式文化的影响。从西方文化的角度看,中国老式文化的第一种特性是尊重老式的中国人生观和道德观。在古代学校,背诵儒家典型是最重要的教学任务,这就形成死记硬背的学习措施。中国老式文化的第二个特性是崇拜权威,这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级别制有关。这种完全服从成人的原则,从家长延伸到教师,影响课堂教学方式,即通过讲和演示,而不是通过讨论和提问来学习。对教育体制中不同级别权威的概念化在西方也称作权力距离。中国可以说是一种权力距离大的国

2、家,在家庭,小朋友要服从家长,其权威从不被质疑。在学校,规定学生无条件地尊重教师的权威,学习被看作是从教师那里得到人类智慧和文明的过程,故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中国老式文化的第三个特性是强调群体主义。这种教育强调群体的目的和利益,忽视个体的需求和价值。中国教育自古以来始终是对学生统一规定,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抑。受群体主义的影响,教学以面对全班为主,老式的学习和背诵方式也进一步忽视个体学习的重要性。中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得到的评价是悲观的,觉得忽视个体、个性、平等,也忽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小朋友。然而,对西方的强调小朋友中心的理念与实践极为不利的是,中国式的面向全班授课的教学模式也许对基本知识的学习

3、、基本技能的训练最有成效,大班的正规教学并没有对获得高原则的学业成就带来不利影响。在对13岁小朋友的数学学业成就的国际比较研究表白,中国是最成功的国家,中国小朋友的成绩是最高的,对的率达80;而英国学生的对的率只达到61。因此,英国政府越来越强调面对整个班级的教学。在这方面,中国被当作效仿的样板。她们觉得英国学校应当学习中国在大的班级规模和差的物质条件下所达到的高水准的教育质量。英国目前在教育上的争论,迫使她们也在关注中国的面向全班授课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中国学校的课堂教学以课本为根据,以传授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为核心。因此,但凡强调双基的考试和评价,中国学生都会在最高者行列。中国的无数优秀教师

4、在双基教学上发明并积累丰富的成功经验,而这正是英国教师最缺少的方面。然而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如何开展素质教育?课堂应当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如何在课堂上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步,又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以及尊重学生的爱好和需要?能不能冲出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思考素质教育的实行途径?能不能对天经地义的课堂教学老式提出挑战和革新?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2、在英国学校的课堂观测中发现了四个方面的明显差别:第一,课堂管理是灵活的,不规定整洁划一;第二,课堂环境是开放的,小朋友的直接经验受到注重;第三,课堂是小朋友学习与实践的场合,教师讲的很少;第四,课堂活动是培养和发展个性的

5、过程,小朋友的人格受到尊重。英国的课堂教学是面向个体的个别化教学,分组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基本形式。虽然教学是在学生群体中进行的,但没有统一、同步的规定,学生有按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自由,也有在一定范畴内选择学习任务的自由。教室里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是为激发小朋友的求知欲、好奇心而创设的;课堂上宽松自由的人际氛围是为发展小朋友的个性而营造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是为促使小朋友从经验中体会、摸索,从操作中培养能力而设计的。每个小朋友都作为一种个体而被尊重,每个小朋友的不同发展需要都会受到关注。小朋友作为人的价值在这种面向个体的教学模式中得到充足的体现。英国的个别化教学给中国的课堂教学改革提

6、供一种新的视角,启发中国教师从增进个体发展这一目的出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重新思考和建构。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是中国学校教育近年来所忽视的,英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探讨素质教育提供较好的参照。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如何才干避免“为了培养能力和个性而牺牲系统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这个问题?在以人为本的时代,如何才干改革“以牺牲学生能力和个性发展为代价而换取对有限的知识与技能”的课堂教学?教育作为传递文化和发明文化的活动,应当是开放的。不同的教学老式应当在跨文化的比较与审视中互相取长补短。跨文化视角下的研究协助我们结识到,真正优化的课堂教学是对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老式的长处与长处进行兼收并蓄的教学,是一

7、种东西方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融合与统一。这种融合与统一为基本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具有重要意义的新课题,规定研究者和实践者以开放的态度和跨文化意识来突破原有的模式框架,在互相吸取和包容的基本上进行创新与整合。比较中英两国在基本教育的最大不同在于英国小学教师一般负责所有科目,将各个科目进行综合的能力非常强,直到初中才会有负责专门课程的教师,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学科间的整合。第二个不同在于英国的教师非常善于使用肢体语言,甚至一种手势,一种眼神,就可以充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中国的教师在使用肢体语言上相对比较死板。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学习英国教师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总之,英国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不是为了考试。一方面,使学生可以变得有能力和自信。涉及能发现、汇集、分析和评估数据与意见;能系统地比较数据和使用信息,展开一种论点;能在封闭与开放式知识体系问题上都思想清晰和有逻辑性;能以开放的思想,在讨论和论辩中呈现魅力;能在广泛的主题上有细致的理解力并刊登评论。另一方面,使学生有全面的理解力。涉及对语言表述的理解力;对其他表述方式,如证据与论证的关系、分析的原则等的理解力;对专业与思想不同分支特性的理解力等。最后,合适扩大学生的关注范畴。如国家和世界事务的主题、本国的社会福利等主题;反映国家和国际文化生活的主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