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安全管理制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9082901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区安全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工业区安全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工业区安全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工业区安全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工业区安全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区安全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区安全管理制度(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区安全管理制度5.2.3风险评价准则a)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法律法规可以参照法律法规获取制度和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的要求;b)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的要求;c)企业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及其它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要求;d)合同规定、相关方的要求;e)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f)上级主管部门和顾客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资源使用等要求g)其它需要关注的要求。5.2.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a)下属企业各部门根据工作活动场所及其设施的特点,填写作业活动清单。b)根据作业活动清单中列举的作业岗位和作业活动分析辨识所涉及到的危险有害因素。将辨识的危险有害因素填写到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中,危险

2、源的辨识要考虑三种状态和三种时态。以及参照GB6441199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中分为的20类事故类别。序号事故类别名称010203040506070809010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危险有害因素按照生产过程危险源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分类要求中危险因素的六种类型,详细的见附件1。c)下属企业各部门填写危险源登记表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交安全主任汇总,报评价组审核和分析评价。d)安全主任对各部门上报

3、的危险源登记表进行汇总。汇总原则如下:对员工以及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外部访问者、顾客等非操作人员)有极小影响可以除去;管理方法,危害影响相似的危害因素可以合并,汇总后形成整个公司的危险源评估汇总表。5.2.5风险分析评价a)根据危险源评估汇总表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并将分析评价的结果填写在工作活动分析评价表中。b)选用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LEc)对各个工作岗位进行作业条件分析,每位评价组成员单独对各个作业活动打分,然后取均值汇总在危险源评估汇总表中。c)对于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法律法规符合性等采用安全检查表(ScL)法。然后将分析评价结果汇编在安全检

4、查表中。d)对于新建、扩建、改建、技改项目和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采用预先危险性法进行分析评价,分析结果汇总到预先危险分析评价表中。e)根据实际需要选用相应的安全评价方法。5.2.6风险评价方法5.2.6.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a)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其中R、L、S的取值及判别准则分别见表5.2.6.1-1、表5.2.6.1-2、表5.2.6.1-3、表5.2.6.1-4。表5.2.6.1-1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

5、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监测系统,业未作出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制度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表5.2.6.1-2危害事件后果的

6、严重性S判断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人员伤亡程度财产损失停工对声誉的影响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50万元2套以上装置或设备停工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250万元2套装置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慢性病10万元1套装置或设备停工地区影响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0万元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的影响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表5.2.6.1-3风险评估表严重性可能性123451123452246810336912154481216205510152025表5.2.6.1-4风险

7、等级的判断准则及控制措施风险度R风险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制度,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中等风险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制度,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2年内治理48可接受风险可考虑建立操作制度、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13轻微风险无需采用控制制度,但需保持记录b)根据以上的分析评价要求,对各个工作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将分析结果汇编在工作活动分析评价表中。5.2.6.2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LEc)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方法人们在具有

8、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针值之乘积D(风险值),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伤后果,具体分值见表5.2.6.2-1、表5.2.6.2-2、表5.2.6.2-3。表5.2.6.2-1LEc三种因素等级及对应分值LEc分数值事故发生可能性分数值暴露的频繁程度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完全可以预料每天都可能发生10连续暴露100大灾难,3人以上死亡,经济损失1000万元6相当可能每周都可能发生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或每天暴露一次40灾难,23人死亡

9、,经济损失300万元3可能,但不经常,每月可能发生3每周暴露一次,或偶然暴露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经济损失50万元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每年才可能发生2每月暴露一次7严重,重伤;毒性大的伤害;有可能或能导致伤残的,或其它不可挽回的人身伤害,损失10万元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每三年才能发生1每年几次暴露3一般,身体局部不良反应,轻微中毒,必要就诊,损失5万元以下0.2极不可能0.5非常罕见地暴露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轻微,轻伤,不需要去医疗机构进行救护0.1可能性极小(实际不可能)表5.2.6.2-2风险等级DLEc的划分风险级别控制措施应急控制不可容许风险320分1只有当风险

10、已降低时,可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必须禁止工作;2一定要制定oHS目标和oHS管理方案、运行控制文件对于潜在的紧急情况,应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按程序进行管理可忽略风险160-320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必须配给大量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一定要制定oHS目标和oHS管理方案、运行控制文件中度风险70-160分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并在规定时间内实施降低风险的措施;在中度与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行进一步的评价,以更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以确定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3视情况制定oH

11、S目标和oHS管理方案、必须制定运行控制档可容许风险20-70分可视情况制定运行控制档,如通知、注意事项、标牌等控制,具体控制方法可根据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难易程度加以选择可忽略风险<20分不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表5.2.6.2-3危险等级风险值(D)危险等级及程度320分不可容许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320分不可忽略危险,需立即整改70-160分中度危险,需要整改20-70分可容许危险,需要注意<20分可忽略危险,可以接受5.2.6.3安全检查表(ScL)法安全检查表是根据相关要求编制安全检查的项目,查找是否满足法律法规、规范等要求,检查表的编制所需要的依据:a)有关法

12、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等;b)国内外事故案例;c)系统安全分析要求;d)研究成果等有关资料。安全检查表必须满足本制度中安全检查表中的基本条款。5.2.6.4预先危险性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是: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以后,预测本项目可能出现的事故。并根据同行业、同类生产装置或同类生产场所在过去生产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危险形态,作为平行模拟,推断出本项目相应的评价单元潜在的危险,辨识出危险源、危险和危害因素、事故类别、引发事故发生的条件、事故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风险等级等,提出预防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安全预评价的预先危险分析通常采用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等级及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风险概率)

13、表示危险性的大小,并作为相对量化程度的比较。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等级的划分见下表5.1-1。表5.1-1危险性等级划分级别危险程度可能导致的后果安全(可忽视的)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系统损坏或降低系统性能,但应予以排除,可采取控制措施。危险的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灾难性的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在预先危险性分析汇总表中,事故发生可能性分为五个等级,各等级的发生可能性如表5.1-2。表5.1-2事故发生可能性分级序号可能性等级事故发生频率说明1A级频繁发生,经常发生2B级很容

14、易发生,相当可能发生3c级容易发生或偶然发生4D级很少发生5E级发生概率接近零,在设备使用寿命期内几乎不发生5.3风险控制a)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和经营的实际运行情况,由各下属企业主要负责人与评价组一起确定有限控制的顺序,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消解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b)对于构成重大隐患的项目,建立重大隐患档案,档案中包括: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评审意见;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竣工验收报告等内容。c)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的风险及所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具体的培训参照培训管理制度执行。d)对于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按照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执行。5.4风险信息更新a)工业区安全管理机构每年一次(间隔近一年)应组织各部门进行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识别。b)安全评价组应每月对风险控制结果进行检查,(c)当发生下列情况时,组织安全评价组进行风险评价: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它要求;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有对事故、事件或其它信息的新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其它需要评价的状况。本规定解释权归工业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其他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七)工业区下属企业报表制度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有关法律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