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被动语态的用法及意义表达对比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079293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汉被动语态的用法及意义表达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英汉被动语态的用法及意义表达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英汉被动语态的用法及意义表达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英汉被动语态的用法及意义表达对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英汉被动语态的用法及意义表达对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汉被动语态的用法及意义表达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被动语态的用法及意义表达对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汉被动语态的用法及意义表达对比作者:鲁俊丰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2年第 02期摘 要:被动语态是一种语言现象,在英汉兩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英汉被动语态在语法 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异同。本文将通过大量实例,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语态 的特点,并着重对其用法和意义表达进行分析和对比。关键词:英语被动语态主动语态一、引言语态(voice)是动词的一种形式,体现动词的主语与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之间的主被动 关系。语言中存在着两种语态:主动语态(active voice)和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当主 语是动作的施事者时,动词形式表现为主动态;相反,当主语是动作的承受

2、者时,动词形式表 现为被动态。表达同一个语义,人们可以选择用主动态,也可以选择用被动态。选择何种语 态,取决于不同的交际目的和语境效果。二、英汉被动语态的用法分析与对比英语中的被动语态通常具有以下基本结构:名词词组1动作的承受者+系动词be+动词 的过去分词(+介词by+名词词组2 动作的施事者),其中名词词组2可以省略。一般来 说,只有及物动词才具有被动语态;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强调事物的状态,还可以用get, seem, become, look, feel等作为系动词。通常,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句型结构上,但所表示的语义是一样的。主 被动语态相互之间的转化,其实是由说话人的意

3、图所支配的。英语被动语态主要在以下场合中 使用:(一)说话人为突出事件本身,句子侧重要体现人们对事件本身的关注,而非动作施事 者。如:(1)The gift was sent to my teacher.这份礼物送给我的老师。(2) The doctor should be sent for in time when you are badly sick病重时必须及时请医生就(二)说话人不清楚动作施事者是谁,或者不愿道出动作施事者。如:(3)The merchant was killed about two hours ago.商人大约两个小时前被害。(4)The novel will be

4、published next month小说将于下月出版发行。(三)说话人为了强调动作施事者,并觉得如果出现在主语位置上无法得到预期的强调效 果时,此时还需要通过附加by+动作施事者进行表述,如:(5)Why cant I drive as fast as I can on this road? 我为何不能在这条路上飞速行驶?一It is not allowed by the traffic rule.这是交通法规禁止的。这个句子也可以这样表述: “交通法规禁止超速驾驶”,但是在一定的交际语境中,这样的 表示无法起到预期的强调效果,改用被动语态就显得语气更加强硬。(6)一How did you

5、 hurt yourself badly?你怎么伤得这么严重?一I was hurt by tripping over the broom.我是被扫帚绊倒而受伤的。(四)在复杂句中,句子的主语通常既是一个动作的施事者,又是另一个动作的承受者, 为了使前后分句的主语保持一致以保证整个句子语意连贯,结构整齐。如:(7)Smith participated in the table tennis but was beaten by his rival in the end史密斯参加了 乒乓球比赛,但最后输给了对手。这个长句虽然可以表述为: “史密斯参加了乒乓球比赛,但对手打败了他”,但是在句子整 体

6、结构上我们不难发现,句子的连贯性受到了影响,所以一般不采用。(8)I went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and was deeply attracted by its grandeur我游览了长城,并 被其壮丽的景色所吸引。根据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人的行为,必然是由人来完成的,事或物不可能完成人的行为。 这使得人们在表达时常常把施事者隐藏起来,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受事者及行为本身,因此动作 的承受者便充当了主语。另一方面,表示行为的动词没有形态变化,形式相同的动词既可以表 达主动意义,也可以表达被动意义。事实上,被动关系除了“被”字结构,通常还可以用介词 “把”“给”“遭”“

7、受”“由”“将”“使”“是”等体现出来(王力, 1989)。汉语中的被动式一般可以由以 下结构表示:动作的承受者+被(+动作的施事者)+谓语动词。即:NP1+被(+NP2) +V,汉 语中的被动式也常常出现在以下几种场合。1. 说话人强调事件本身,并不注重动作施事者时或不清楚动作施事者是谁时。如:(9)她昨晚遭抢劫了。(10)信十分钟前就(被)寄出去了。2. 说话人为了表达情感,或要突出动作的承担者。如:(11)地震废墟中的老乡终于被解救出来了。(12)这位英国三届奥运冠军今天让我国小将打败了。3. 说话人为了保持主语一致,句式结构整齐。如:(13)比赛中,他竭尽全力与对手抗衡,最终还是被对手

8、击败了。(14)他边走边看,突然间,他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住了。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发现,在被动语态使用的选择上,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众多相似之处。其 中,被动语态中不带或省略动作施事者的句子占被动语态使用的大多数,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使 用被动语态,可以避免出现难以提及动作施事者的尴尬情况,体现交际语用的礼貌原则,在交 际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不同的是,英语中使用被动语态的频率要远高于汉语,因为英语注重“形”,讲究词与词在 形式上的配合,而有形式标记的被动句在形式逻辑上更为严密。具有被动关系的句子都可以用 被动语态表述,所以被动句在英语中运用更为广泛。在汉语中,能用主动句的情况下,一般不 采用被动句,且同一

9、语意在英语中使用被动语态表达,如果用汉语直译出来,在某些情况下往 往不符合人们的表达习惯。三、英汉被动语态的语意表达分析与对比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是同一语意的两种不同表达形式。选择何种语态关键取决于说话人所 处的语境和上下文,以及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图和态度。两种语态各有侧重点,只在于不同情 况下使用哪种语态更为合适,更符合语言的表意习惯。在英语中,被动结构常常和谓语动词的 及物性联系在一起;从语法的角度讲,只有及物动词或及物动词词组才能构成被动句,而不及 物动词或不及物动词词组由于没有宾语则无法构成被动句。因此,及物性是英语被动句的基本 语义特征。同样,及物性也是汉语“被”字句的基本语义特征。在

10、英语中,被动意义并不都是通过被动语态的结构形式表现出来的,即被动意义并不都是通过NPl+be/get+V-ed (+by+NP2)的结构得以体现。(一) 在英语中,人们可以通过使用大量的介词结构表示被动意义。如:(15) The enemy is under surveillance敌人受到监视。(16) The machine is beyond repair机器无法(被)修复。(二)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通常倾向于用主动形式来表现被动意义。如:(17) The pencil writes smoothly.这铅笔写起来很滑(The pencil is used by someone and h

11、e feels it smoothly to write with.)(18) The door wont open.门打不开(The door cant be opened by someone.)(三)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虽然使用的很频繁,但并不是所有的主动句都可以转换成被动 句,被动语态的使用也要受到语法方面的限制。1. 宾语方面的限制。当宾语是反身代词时,不能用被动句式。如:(19) He taught himself English*Himself was taught English by him.2. 动词方面的限制。除了不及物动词和系动词没有被动式外,一些表示状态的及物动词也

12、不能用被动式。如:(20) They have a lovely son*A son has been had by them.3. 意义方面的限制。有时主动句转换成被动句时,意义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如:(21) He can not see the policeman afar他没有能力看到远处的警察。*The policeman afar can not be seen by him 他没看到远处的警察。与英语相比较,汉语的被动句较少。有些句子虽然从意义上讲有被动的含义,但却不用 “被”字句或其他被动形式,而要用主动形式表示,这一点与英语有着共同之处。如:22)昨晚这里放映了一部电影。(

13、即意为:一部电影昨晚在这里被人们放映)(23)会议正在召开。(即意为:会议正在这里被领导召开)(24)据息,格林得了冠军。(即意为:格林得了冠军这一消息是根据报纸得到的。)(25)据了解,这个村是全县最贫困的。(即意为:这个村是全县最贫困这个情况是根据 人们了解得来的。)在英语中,凡是具有被动意义的句子都可以用被动语态表达,但在某些情况下,英语用被 动语态表达的语意在汉语中只能用主动语态表述,否则不符合表意习惯。汉语的被动式由于受 到意义的限制,因而大多数主动句不适合转成被动句;汉语的主动句强调动作的施事者,虽然 在句意上是被动的,但必须用主动的句型表示出来。可以说,除了突出和强调外,汉语中一

14、般 很少用被动句。如:(26)My course paper has been finished already.我的课程论文写完了。*我的课程论文被写完(27)More agreements will be reached in the meeting.更多的协议将在会议中达成。*更多的协议将在会中被达成。同样,在某些情况下,汉语被动语态表达的语意在英语中必须用主动语态表述,否则不仅 不符合表意习惯,而且在某些环境中,意义会发生偏差。如:(28)房子将要出租。The house is to let.*The house is to be let.(不符合表意习惯)(29)把门关上。Close

15、 the door.(命令他人关门,体现一动作过程*The door is closed (体现门关上的状态,语意发生明显偏差)因此,如果说英语中的“NPl+be+V-ed (+by+NP2) ”和汉语中的“NP1+被(+NP2) +V”是被动语态的两种主要标记性结构形式,那么句子中没有出现上述结构也表示被动意义的被动句 则是无标记形式。由于受语意表達习惯的影响,英汉两种的被动意义同样可以借助于被动结构 形式以外的形式得以表达,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主动语态是比被动语态更为得体的被动关系表 现形式。四、结语被动语态作为被动关系在语言上的体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多数情况下,英 语的被动语态

16、通过动词的曲折变化得以表达,而汉语的被动式则借助丰富的介词来体现被动关 系。此外,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关系在某些情况下是通过主动形式表达的,符合各自语言的 表意习惯。然而,汉语中的“被”字结构的使用远不及英语中被动语态那样频繁(王蕙, 2007),毕竟主动语态能使表达更易于理解。被动语态在学术语体和新闻报道中出现频率更 高,旨在体现论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英汉被动语态的对比分析离不开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 的研究,单纯在语言现象上做文章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语言研究放在社会和文化的大背景 下,才能发现更多的奥秘。参考文献:1 Radford, A.et al.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