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管理制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9077717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食品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食品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管理制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晋江嘉鸿利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食品经营管理制度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现就我单位食 品经营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制度:一、进货查验制度1、对采购的食品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履行检查义务,检查食品 感官质量和标签;查验是否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食品;查验供货者 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销售进口食品的,查验进口食品的 合法证明。销售生鲜食品的,查验上市凭证是否与食品安全监管系统信息相符。2、对进入商场、超市、食杂店悬挂“总经销”、“总代理”字样牌匾的必须 查验是否持有合法有效的授权文书,并将文书复印件留存归档备查。3、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

2、,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 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企业总 部向所属经营者提供进货查验的证明。统一配送之外自行采购的食品,建立进货 查验记录制度。二、索证索票制度1、索证:进货时按规定向生产厂家或上级供货商索取“一照二证一报告”。 即索取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等证件和质量检 验合格报告。对生产厂家或上级批发企业的上述证照及时更新,以保证在有效期 内。经营进口食品的,索取进口食品的合法证明。2、索票:进货时索取载有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 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的进货票据。即经营预包

3、装食 品的应索取按照省工商局统一样式,运用电子台帐软件开具的供货凭证;经营生 鲜食品的应索取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开具的上市凭证。3、食品索证索票后,在指定场所显要位置予以公示,供消费者进行查询及 有关部门进行检查。三、进销货台账制度1、食品批发商建立食品进销货台帐制度,食品零售商建立食品进货台帐制 度。2、建立食品进销货台帐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 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商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 载有上述信息的票据。3、批发商销货时按照福建省工商局统一的供货凭证样式,如实记录食品的 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

4、销 售日期等,运用电子台帐软件开具供货凭证,凭证格式为三联,第一联存根(批 发商销货台账),第二联购货单位(零售商记账凭证),第三联随货同行(零售商 进货台账)。4、设立一个存放上一级批发商或厂家相关资质和台账的资料柜,按照供货 商、进货时间、商品类别等不同,将供货凭证进行分类整理,定期装订成册,落 实台账管理。批发商应将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及时 扫描到电子台账软件中并上传福建省工商局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备案数据库。5、进货查验记录、批发记录或者票据应当真实,不得伪造,保存期限不得 少于两年。四、质量自检制度1、设置食品质量检测岗位,配备两人以上专(兼)职食品质量检测人员,

5、 购置必要的检测设备,自行开展质量检测。2、通过检测,及时发现食品质量问题,经检测不合格的食品进行退市处理, 防止不合格食品进入流通环节,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录入到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 统。4、在市场、超市内设立公示牌,对食品质量检测结果进行公示。五、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1、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立即停止经营,下架单独存放, 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将有关情况报告辖 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接到有关监管部门关于不合格食品退市通知后,及时按 上述规定立即处理,并协助食品生产者执行食品召回制度2、对贮存、销售的食品定期进行检查,查验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及 时清理

6、变质、超过保质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主动将其退出市场, 并做好相关记录。六、消费投诉处理制度1、在经营场所设立相应机构和人员,处理本经营场所发生的消费者食品投 诉。提供食品时向消费者提供有关销售凭证(发票、信誉卡),作出特殊承诺的 提供书面凭证。2、确定受理后,对消费者的具体投诉内容和要求进行登记、做好投诉人姓 名、住址、邮政编码、联系方式、购买食品的日期、品名、牌号、规格、数量、 计量、价格、受损害情况、消费者的要求等相关内容的登记记录,并由投诉人签 字盖章,将投诉人提供的凭证和有关材料复印存档。3、受理消费者食品投诉后,指定具体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处理,不得故意 拖延或者无理拒绝。负责调查人员首先将企业自身情况调查清楚,结合投诉人意 见,分清责任。经营者责任的,按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约定应当给消费者退货、换 货、赔偿的,及时给消费者解决;经营者没有责任,认真向消费者解释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