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原理的分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907455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原理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原理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原理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原理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原理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原理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原理的分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原理的分析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原理的分析很经典的 一总体规划原理六大专题考试题目 近期建立规划:1 论述: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内容, 方式,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善。 20032 论述:结合实例论述如何处理近期建立与远景控制的关系。 20043 简答:近期建立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和对规划实施的影响。 2006开展用地综合评定: 都是简答,并且都只是用地适用性评定1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的内容和目的。 20002 土地适用性评定考虑的因素。 20013 描述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与城市用地布局的关系。 20054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对城市规划的作用。 20065 限

2、建区 2007 人口调查与预测: 简答1 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口预测的作用。 2007,2021城市用地布局原那么: 都是简答1 工业用地布局的主要原那么。 20032 城市总体布局的一般原那么。 20043 体育中心布置应考虑那些因素。 2006道路交通与空间构造: 都是论述1 城市道路系统中外环路的作用,你对外环路控制城市蔓延的看法。2006 2 论述城市交通政策 比方地面公交, 轨道交通政策以及私人小汽车政策等 与城市布局构 造和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 2005 城市总体布局模式: 论述1环形放射状城市布局模式的特点以及2007 二真题剖析1 近期建立规划是前几年的热门话题, 主要是围绕实施问

3、题进展研究的, 但是近两年已经不 再是热门话题, 所以考的可能性并不大。 这局部内容只有在原理 2 课程上有所提及, 如果想 深入研究,可以在规划汇刊上查找孙施文教师关于近期建立规划的文章。2 土地使用性评价是永久的重点, 考的几率极大, 不要以为前三年都考过了就不会再考, 因 为即使我们压中这个范围, 不同的提设答案是很难捕捉的。 所以建议深入研究, 尤其是新的 规划编制方法出台后, 空间管制中的禁建区, 限建区以及空间管制本身都会与土地适用性评 价有很大的关联度,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必然是近一两年考试的重点。3 人口预测在总规中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 没有人口规模就无法确定用地规模, 那么规划

4、就 没有依据落实在空间上。掌握作用以及方法。4 城市各类用地布局原那么针对没有考过的复习一下,不过这种记忆性的考题不会总考。5 道路交通与空间构造, 城市总体布局模式的题型比拟活, 一定要举实例论证并配图, 更有 说服力。6 总规的复习建议仔细看一遍原理 2 的课件。7 另外,可以参考一下同济城市规划 03-04 级的总规原理期末考试题目。一 近期建立规划1 近期建立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关系近期建立规划是总体规划的步骤, 是针对总体规划实施性问题的对策, 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 针对性,应与总体规划配合,总体规划是近期建立规划的依据。2 近期建立规划与远景开展规划的关系。 1近期建立规划:具体性,操作

5、性,针对性;现实性,实施性。2远景开展规划:原那么性,目标性,指导性。3近期建立规划应以远景规划为依据, 以远景的目标为出发点, 为近期建立提供具体的可 操作的实施方法,并为远景规划创造良好的条件。3 近期建立规划的根本任务提出近期内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开展目标和建立时序, 确定城市近期开展方向、 规模和空间 布局, 配置城市重要根底设施和公共设施建立, 提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自然与文化遗产的 保护、城市防灾等措施,制定适应市场机制的近期规划的实施政策。4 近期建立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确定城市近期建立重点和开展规模。2确定城市近期开展区域。对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建立用地总量、空间分布和实施时序等进

6、 展具体安排,并制定控制和引导城市开展的规定。3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相应保护措施。5 近期建立规划的指导性内容 根据近期建立规划的建立重点: 1对外交通设施,城市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的选址,规模和时序。2公共效劳设施的选址和时序。 3提出城市河湖水系、城市绿化、城市广场等的治理和建立意见。4提出近期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措施。二 开展用地综合评定1 城市开展用地综合评定 1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定建立用地适用性评定 2城市用地的建立条件评定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情况和它们在近期内建立或改进的 可能性。a 建立条件现状b 工程准备条件c 根底设施条件 3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从土地

7、区位条件入手,对土地的经济属性和土地在社会经济活动 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定2 用地适用性评定 概念:以用地为根底,综合各项用地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 对用地质量进展的评价。作用: 1为城市用地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2 作为城市用地布局的一项重要依据。具体来说:a.工业用地应符合工业部门开展条件,如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b. 道路公路选线要充分考虑地质构造,地基承载力等条件。c. 经评定确定的不适宜建立区可用作公园建立。d. 根底设施的布局选址都要充分考虑土地适用性。 3为某些专项规划提供可靠依据,如防灾规划。 4是构成空间管制的一局部工作,作为提出禁建,限建,适建等控

8、制要求的依据。因素: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地质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地震,地基承载力, 矿藏;水文及水文地质地面水,地下水 。3 开展用地综合评定和用地适用性评定的区别 1用地适用性评定是针对用地的自然条件进展评定的。 综合评定是对用地的自然条件,建立条件,经济条件进展综合评价的。 2综合评定包括用地适用性评定。3都是为城市用地选择和用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4 城市开展用地选择原那么 1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2满足环保要求,少占农田。 3保护古迹和矿藏。4满足主要建立工程的要求。 5为城市合理布局创造有利条件。6考虑城市长远开展需要。三 人口调查与预测1 调查: 1人口的自然变动:年龄构成,

9、性别构成,年龄中位数,自然增长率。 2人口的迁移变动:人口地域分布,机械增长。3人口的社会变动:就业的产业构造,劳动构成,文化构成,民族构成。 自然增长率 一年内出生人口 死亡人口 /年初总人口 机械增长率 一年内迁入人口 迁出人口 /年初总人口2 预测: 城市非农业人口,居住在城区的农业人口,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1预测方法 劳动平衡法:根据经济开展确定新增根本人口数。很少采用。职工带眷系数法:带眷职工人数 X 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 递推法:当年人口数 1+n 年的自然增长率 +n 年的机械增长率 n 次方 一元回归法;城市化水平法 2人口预测的作用 通过对人口的预测可以确定城市人口规模和用

10、地规模。 确定各级各类的公共效劳设施和市政根底设施的等级和规模。 确定防灾规划中各项灾害的设防标准。作为确定城市开展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依据。 作为确定城市化水平,城市社会经济开展战略的依据。 作为城镇体系中城乡统筹,乡镇布点等方面工作的依据。3人口预测存在的问题往往都从增长面作预测, 忽略了城市的容量和承载力, 没有根据城市实际的社会经济开展情 况。四 城市用地布局原那么1 总体布局原那么1 立足全局,整体效益作为布局准那么。2集中紧凑,节约用地。3点面结合,城乡协调开展。4功能明确,重点安排好城市主要用地。5构造清晰,内外交通便捷。 6近远期结合,兼顾旧区与新区开展。 7保护环境,美化城市

11、,促进可持续开展。2 工业用地布局原那么1) 工业用地应符合工业部门开展条件。 地形,地质,供水,供电,排水,防灾等。2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3防止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 4工业用地应与居住用地合理布置。 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关系: 1工业用地位于居住区下游,下风向,并有一定防护距离。 2考虑职工通勤的便捷与交通的可达性。 3如果是工业的附属居住区,要考虑提供一定的公共效劳设施。 4互不干扰。3居住用地布局原那么丨1协调城市整体开展。 2以人为本,延续传统居住生活方式。 3生态效应,结合绿化空间。4遵循相关标准与标准。 5建立和谐,安康,平安的社区,予以空间和设施的支持。

12、 6有利于物业开发。4城市绿地布局原那么丨1因地制宜,结合河湖山川等自然环境。 2均衡分布,有机构成城市绿地系统两种形态。绿带适用于人口比拟稳定的城市; 人口迅速增长的城市主要采用线形扩展,楔形绿地。5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原那么丨 公共设施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和兼容性。 公共设施的布局原那么1 确定合理的规模和效劳半径。2 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3 考虑城市景观组织要求。4 考虑合理的建立顺序,并留有余地。5 充分利用城市原有根底。A 商业,效劳业,娱乐业等中心地区B 大专院校,科研机构 1大学占地多,一般布置在城区边缘 2科研机构和专科学校,与生产性机构相结合,形成一定的专业化地区。 3科技园

13、区高新技术园区应与综合大学毗邻,相互促进开展。C 体育设施1大型体育设施布置在城市外围或边缘,有良好的交通疏解条件。 2其他设施与居住用地,公建中心相结合,构成公共活动中心。D 医疗卫生设施1以不同的级别和效劳范围,均匀布置在城区。2有些小城市担负着较大地区效劳的职能,那么应在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等附近增设一些 医疗设施。6对外交通运输的布局原那么丨1充分结合自然条件。2考虑与城市布局的关系,不要割裂城市。3提高利用效率,减少重复建立。4考虑各交通的联运。A 铁路:1货站交通运输量大,仓储用地大,宜在城区外围。 2客站宜在城区中,大城市应安排在中心区边缘,中小应尽量与城区相切。B 港口:港口与城

14、市相互依赖,共同开展,存在干扰和制约。保存生活岸线。C 公路:1公路是城市路网的延伸,与城市道路良好衔接,过境公路不宜穿越城区。 2客运站宜布置在城区,与铁路站,港口接近,形成换乘中心。3货运站宜布置在城区边缘,与仓库区结合, 有较好的内外交通通达条件, 形成流通中心。 4一些大型工厂,仓库的布置要与公路结合。五 道路交通与空间构造自己总结六 城市总体布局模式1 集中式:中小城市应鼓励集中开展。优点: 1便于完善效劳设施。2 用地紧凑,节约用地。3有利于生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注意问题: 1应处理好近远期关系。 2规划布局要有弹性,留有开展余地,防止出现混杂和干扰现象。A 网格状

15、: 1易于建筑的布置,但易造成布局的单调。 2适合于城市向各个方向上开展,但不易形成显著的市中心。 3适合小汽车交通的开展,不适于地形复杂地区。B 环形放射状: 1一般由放射形和环形道路组成,城市交通通达性较好。2由于有很强的向心趋势,易形成显著的市中心。 3易于形成城市的轴线景观系统。4最大的问题在于可能造成中心的拥堵和过度集中。5用地规整性差,不易于建筑布置,不适合小城市。 案例:北京,巴黎2 分散式:大城市应以分散式布局为主特点: 1通常由于受到自然地形,资源,交通干线等分割,形成假设干片区。 2布局分散,彼此联系不方便。3市政工程设施建立和日常运营本钱较高。A 组团状: 1 一个城市分为假设干不连续用地,通常被农田,山体分割。2布局因地制宜,较为灵活,易接近自然。3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